【摘要】本文以兗州煤業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為案例,從并購動因、并購過程分析、結果評價和反思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中觀分析為視角,探尋中國企業的機遇。
一、兗州煤業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的背景
(一)并購雙方背景資料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境內外上市公司。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煤炭生產、洗選加工、煤炭銷售和鐵路運輸。
菲利克斯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煤炭開采和勘探,產品包括高爐噴吹煤、動力煤和半軟焦煤,客戶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和澳大利亞的鋼鐵制造商和發電企業。
(二)行業分析
煤炭等基礎能源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煤炭企業海外并購,有助于國內煤炭資源的供應鏈,可以進一步鞏固國內能源安全體系,緩解資源緊缺。
(三)并購動因分析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全球股市估值水平下降,特別是資源類上市公司,這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這種境況更加堅定了兗礦集團通過跨國收購獲得海外優質煤炭資源的發展戰略。
兗礦集團通過跨國收購增加公司后備資源儲量,提高煤炭產能,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公司海外業務。以資本運營促發展,兗礦集團可以使得經營領域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增強行業競爭力。
二、兗州煤業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的過程分析
(一)并購的重點和難點
并購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兗州煤業進行收購時遇到了時間和政策方面的障礙。首先,這次收購遇到金融危機影響正當時,出現了很多中企收購延期和力拓事件影響。所以復雜的經濟形勢將收購談判及申購受到了很多波折。另一方面,按照政策,此收購項目必須得到澳大利亞政府和山東省主管部門批準,而且還須國家發改委、證監會、商務部等核準或備案。所以兗州煤業此次收購歷經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確定下來。
澳大利亞是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企業通過并購澳大利亞的資源類企業從而實現我國資源的保證和在資源定價方面的話語權。但是需要對澳大利亞的法律進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反壟斷法律。
并購過程中的反壟斷法律審查方面,發現澳大利亞的法律體系跟大多數歐美國家不同,在國內并購和外資并購分別采取了兩套不同的規制法律和審查機關。
(二)并購的策略分析
可行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股權轉讓合作方式與資產合作方式,而這次收購運用股權轉讓,采取現金對價的方式。收購從始至終兗州煤業都保持低調姿態,嚴格保密的情況下,尊重澳方相關法律要求,采取靈活的談判洽談,使得公司利益達到最大化和項目收購成功。
三、兗州煤業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結果分析
本文對這次收購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結果進行評價。
優勢:兗州煤業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是使用現金對價的收購方式。這種方式具有的優點是:股價簡單、收購進行迅速、交易簡單。
并購后的融合:由于企業文化和國家文化的不同,將兩個公司進行融合。首先,一切以符合澳洲的法律作為融合的前提,所以設置法人的治理結構。其次,要保留原公司的工作團隊,但財務總監要委派。同時在董事會的控制下,要使領導團隊擁有充分的自主權,發揮人力資源的效用最大化。最后,進行制度化的管理,將被收購公司向總公司的企業文化對接。
并購后的效益:并購使得公司擴大了資源的儲量,帶動了兗州煤業開采技術和設備的輸出。同時兗州煤業通過這次并購,能夠運用大型設備實現了專業化的生產,產量得以增加,生產規模擴大,這樣降低了成本。
并購后的競爭優勢:此次并購使兗州煤業在技術和產品方面出現了互補,在制度和管理方面達到了提升,在市場份額方面出現了拓展,這樣有助于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實力,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同時由于經營內容相關度低可以分散風險,以至于企業的收入穩定,增強了其安全性。
劣勢:現金收購方式既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其中對收購公司的影響是占有了大量的現金。雖然其資金來源并非兗州煤業自身的資金,但是也承擔了巨大的負債壓力。
機會: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經濟下滑,海外并購的成本低,因此而引發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并購的浪潮。另一方面,經濟的復蘇必然使得礦產資源的需求大幅上升,從而使得價格上升空間很大。這其中的巨大差額正式并購的利潤所在。
從虛擬經濟角度來看,股市對煤炭等資源類股票的低估,再加上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的預期不斷增強,那么礦產資源類估值上升空間也很大。
威脅:受菲利克斯主要業務是煤炭開采和勘探業務的影響,使得該股權價值受煤炭價格的影響波動較大。若煤炭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在低位徘徊,這將給菲利克斯的銷售業績和盈利能力帶來不確定性,并影響其股權價值。
四、并購后的啟示
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經濟下滑,海外并購的成本低,因此引發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并購的浪潮。同時我國企業傾向于投資自然資源類等實體經濟,而非虛擬經濟,是理性務實的選擇。通過跨國并購,可以以低成本建立遍及全世界的生產和經營網絡。
法律方面的影響。跨國并購會觸碰到異國反壟斷法、海外投資、保險等方面的法律問題,所以我們要在并購前仔細研究這些法律壁壘,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中介方面的借鑒。這次成功并購中介無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成功收購和信息的保密性。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能夠在談判中處于優勢的一方,是決定能否成功收購的關鍵因素,其他失敗案例需要從中借鑒。
五、結語
通過此案例分析,我們了解到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我國的企業擁有全球戰略的理念:趁低吸納,利用海外先進的技術、人才和市場份額,擴展海外市場。同時與國內企業產生協同效應,真正做到天時地利人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政家.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法律問題研究[J]. 2010(6).
[2] 繆茂遠.淺析金融危機下中國礦業企業海外并購[J].商場現代化,2010(3).
作者簡介:田暉,女,內蒙古人,現在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學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