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建元:著名媒體人、商界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商界》雜志社副社長。
人們說酒與英雄分不開,但在我看來,英雄和梟雄都是真正的親酒者。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許昌,這個話題就已經有人在“煮酒論英雄”時開始討論了——其實曹操和劉備都不能算英雄,只能算梟雄。我仿佛看見他們依舊相對端坐,身前的炭火溫柔地舔著溫酒的容器,酒樽已經放入了青梅,似乎每一盞酒中都暗示著他們的雄心。
2011年,我去了一次許昌,發現這真正是一座“梟雄之城”,關于梟雄與酒的傳說也很多。比如“望蜀酒而泣”的傳說:劉備漢中封王后,曹操有一次在酒宴上飲到了蜀地江陽(瀘州舊稱)送來的美酒,突然失聲痛哭,所以后來的瀘州美酒,又被當地人稱為“望蜀酒”。
作為“千里走單騎”的起點,人們認為許昌人最尊重的肯定是關云長,他在灞陵橋飲酒三杯,挑袍辭別曹操的故事,已成為經典。但實際上,許昌人卻更崇尚梟雄曹操,灞陵公園里的關圣廟里,一度被塑造成白臉奸臣的曹操與關羽端坐在一起,同時接受著人們的供奉,或許在天下的關帝廟中,只有在許昌才能看見這一獨特的情形。這望蜀酒不僅讓曹操痛哭,還屢屢引發后來的歷史共鳴。
在近代,也不缺乏這樣的英雄故事,比如“杯酒求賢才”。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濃香型白酒代表瀘州老窖的故里,主角是護國軍司令蔡鍔。據說當時蔡鍔將軍用一杯酒,引得四川好男兒紛紛加入護國軍,全軍將士各自高舉一碗瀘州大酒,高喊“為四萬萬人爭人格”的口號出兵。隨后,護國軍猛攻瀘州城,瀘州之敵“傷亡殆盡,士兵損失過半,已無再戰能力?!?袁軍瀘州前線總司令張敬堯,被迫與蔡鍔達成了停戰協議。6天后,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郁郁而終……
這樣看來,瀘州老窖真是最有效的傳達情感的聯絡工具,好漢們借助酒力,進入豪情煥發、生死與共的情感氛圍,“慷慨然諾杯酒中,義重生輕死知己”,或者說,正是瀘州老窖讓護國軍士兵迸發出群體的巨大能量。
至今兵戈不見,望蜀酒與那“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的梟雄絕唱一起,卻成了許昌人暢飲的最好理由:每逢有朋自遠方來,許昌人總會請客上座,備上一瓶“國窖1573”,再邀請他們心中永遠的“建安七子”同席,一起借酒談論,話題或楊修“生死因才誤”,或“司馬昭之心”,讓豪放不羈的精神蔓延在城市的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