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行業,已成為各地優先發展的行業之一。目前,大中城市非中心城區在發展區域金融業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困難,發展路線及對策尚不明晰。基于這種情況,本文通過分析非中心城區發展金融業的劣勢和優勢,揚長避短,另辟蹊徑,給出了一些對策。
一、引言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推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主導產業,金融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行業,對發展區域經濟意義重大。金融業發展具有廣闊前景,為進一步促進非中心城區金融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對非中心城區如何規劃區域金融業發展提出了一些見解。
二、非中心城區發展金融業的劣勢
“十一五”以來,我國金融業得到較快發展,但從區域經濟競爭的態勢等方面分析比較,非中心城區金融業的發展速度相對于中心城區還是相對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著發展的一些劣勢。
1.相對缺乏明確的金融發展方向與長期的金融發展規劃,相對缺乏高標準城市整體規劃,樓宇經濟還欠發達,相對缺乏適合金融業,尤其是金融總部落戶的高檔載體,缺乏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
2.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市場主體少,交易規模小的問題突出。與金融業伴生的金融機構或者中介機構數量很少,這直接影響企業和個人跟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發生聯系深度和頻度。
3.金融體系不健全,結構不盡合理,城鄉、區域金融發展不協調,對“三農”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相對薄弱。
三、非中心城區發展金融業的優勢
雖然非中心城區金融產業發展存在上述諸多問題,但從宏觀層面看,全球范圍內金融危機后,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需求增加,金融業競爭更加激烈,金融行業更加細分,在這一新形勢下,金融業既面臨嚴峻的挑戰,更有新的發展機遇,處于重要的轉折和發展時期:
第一,區位優勢日趨顯現。非中心城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往往處在城鄉結合部,面積大,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豐厚。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非中心城區的經濟地位、交通樞紐等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信息中心的地位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和釋放,為金融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第二,宏觀政策層面引導產業發展指令更加清晰。有關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發展政策,要求逐步建立健全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支持為“三農”服務的金融組織創新;有關推進非銀行金融企業改革政策,要求大力發展提供資產管理、財務顧問等服務的專業化理財機構;有關穩步發展多種形式中小金融企業政策,要求在加強監管和保證資本充足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適應特定對象和提供特色服務的中小金融企業。
四、促進非中心城區金融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及對策
非中心城區今后一段時期發展金融業的定位是:錯位互補、協同發展,打造金融副中心。圍繞一個金融中心發展若干副中心是國際國內金融大城市的基本布局,金融中心以金融總部、金融管理機構為主,金融副中心則以金融交易、金融投資機構為主。打造金融副中心的發展思路是:將新型金融機構設立、要素市場發展、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吸引城市商業銀行、證券、保險業地方總部,打造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投融資活動高度聚集為特征的結算型金融中心區,在一定區域內實現以金融交易和金融新業務為發展主體的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和金融交易平臺的高度聚集。
1.打造新型銀行聚集區
重點吸引城市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其市場定位是“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和服務城市居民”,作為中小銀行,其在外地城市選址設置分支機構的考慮也有別于大型銀行,呈現出更加注重產業土壤、人口數量、沉淀資金等條件因素和更加注重房租、地價、地方優惠政策等運營成本的特點,這和大型銀行側重追求企業形象,一味在城市中心和繁華地段設立總部的偏好有很大區別,這種區別在一定程度上與非中心城區開展銀行機構招商活動的區域優勢相吻合,有利于與金融產業密集區開展錯位競爭。
2.打造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聚集區。發展并吸引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信托公司、房產、汽車等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聚集,借助中小企業聚集、一、二次產業基礎雄厚優勢,形成新型的金融機構集群,重點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打造服務于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暖箱。非中心城區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力地加快區域城市化進程,推動了人口、資金等要素的流動和集聚,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業的發展。新型中小金融機構特別適合在這樣的經濟土壤中生長繁榮。
3.打造新型金融業態聚集區。吸引新型金融業態聚集,將銀行、保險、證券、擔保、信托、融資租賃各類金融機構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有機整合,引導金融企業發展服務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制造業、物流業的投融資、保險、租賃、結算、評估等特色金融業務,向企業客戶提供的一種涵蓋眾多金融產品與增值服務的一體化經營模式,使資金、服務積聚作用和相互之間的積極影響得以凸顯,并依靠由此產生的疊加效應進而吸引門類更多、內容更豐富的金融機構進駐。
引進新業態的重點是發展金融要素市場。謀劃加快產權交易市場、股權交易所、技術產權交易所、土地交易所、環境交易所、文化創意產權交易所、農畜產品交易所等新型金融要素市場發展步伐,應積極前瞻,爭取搶占這一發展高地。因為從長遠看,要打造結算型金融中心,必須更多地依靠市場服務取得中心地位。要素市場的建設,不僅會產生巨大的交易量,增加大量稅收,帶動GDP增長,吸引金融人才,還能帶動相關金融機構發展和產業增長。可以說資本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經濟的強盛,而其中金融要素市場建設是發展資本市場的重中之重,是大城市建設金融中心的焦點。
作者簡介:鐘大釗(1985-),男,漢,現為山東財經大學MPA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管理、金融投資。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