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良等
風濕性心臟病(風心病)是導致慢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風心病是風濕性炎癥過程所致的心臟瓣膜損害,在心臟瓣膜上留下瘢痕,使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由于風心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不易引起重視,風心病更容易發展至心衰。那么,風心病患者該如何防止病情發展?什么時候必須手術?請看本期名家講壇——
認識篇 揭開風心病的神秘面紗
蔣世良
人的心臟就像一個泵,通過血管把血液泵到全身,滿足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在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血管之間,各有一道門,“門板”就是瓣膜。
“閥門”開關失靈
瓣膜的作用是使血流保持向一個方向流動,而不會倒流。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瓣膜稱為“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的瓣膜稱為“三尖瓣”,而左、右心室通向動脈的“門板”,分別稱為“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
瓣膜的任務是根據需要而開放和關閉。當瓣膜受到損傷時,“門板”的開關失靈,需關閉時關不緊(醫學上稱為閉鎖不全),要打開時開不大(醫學上稱為狹窄)。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正常,統稱為瓣膜病。
源于鏈球菌感染
風心病與鏈球菌感染有關。當青少年感染鏈球菌后,常出現咽喉痛等表現,身體會產生對抗鏈球菌的抗體,這些抗體在攻擊鏈球菌的同時也可攻擊人體自身的某些組織,導致風濕熱,表現為發熱、關節腫痛、心臟增大等,這些癥狀常發生于鏈球菌感染后兩三周。
風濕熱喜歡到心臟和大關節“搗亂”,引起心臟瓣膜發炎和關節發炎,還喜歡“故地重游”,引起炎癥反復發作。關節炎治好后不會遺留任何后遺癥,但心瓣膜發炎后會腫脹,炎癥消退后瓣膜會變厚,甚至粘在一起而變形,引起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這就是風心病。
病情嚴重可致心衰
由于瓣膜的開關失靈,使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不順暢,從而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產生心臟雜音及心悸、氣促等癥狀,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二尖瓣面容”,即兩顴及口唇呈紫紅色。如不加注意或處理不當,則可發生風濕熱復發、感染性心內膜炎、心房纖顫、心力衰竭、腦栓塞等嚴重并發癥。
風心病的表現無特異性,在病變的早期可無任何表現。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代償功能,心臟尚能維持其正常的功能狀態;如果代償功能失調,不論狹窄或關閉不全,活動時便會出現氣促伴咳嗽;當心臟瓣膜損害嚴重,影響到心臟功能時,勞累后則可產生心悸、咳嗽、咳血絲痰等,嚴重時可發生心力衰竭,出現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平臥、水腫、腹脹、腹水、肝脾腫大等。
防護篇 風心病的預防和保健
常彬
風心病的預防,首先應著重預防風濕熱的發生,使心臟瓣膜病根本無發病的基礎。若瓣膜損害已經形成,仍應積極控制和預防風濕活動,控制癥狀,改善心功能,以免病變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防治鏈球菌感染 要注意居住環境的衛生,對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結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應予以積極徹底治療,以避免風濕熱發作。風濕熱反復發作,會加重心臟瓣膜的損害。
2 勞逸結合 適當的運動和體力勞動可增加心臟的代償能力。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患者,可以照常工作和生活,但要避免劇烈的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休息可以減輕心臟負擔,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措施。患者病情發作時要根據自身癥狀和醫生的囑咐,不同程度地限制體力活動,甚至完全臥床,直到心功能改善為止。
3 穩定心神 不少風心病患者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會突然發生心動過速,從而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心功能不全。風心病患者應做到心平氣和、淡泊寧靜。
4 合理飲食
(1)限制食鹽的攝入量: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易發生水腫,因而必須限制食鹽的攝入量,防止水腫加重,防止心臟負擔增加。風心病患者還應少吃含鈉豐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發水腫。一般來說,風心病患者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在1~5克較為合適。
(2)減少高脂肪飲食:風心病患者攝入高脂肪飲食后不易消化,會增加心臟負擔,有的還會發生心律失常,所以要少食或不食高脂肪飲食。
(3)緩慢進食飲料:一次喝大量的水、湯、果汁、汽水或其他飲料時,會迅速增加血容量,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因此進食飲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過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時,可分成幾次喝,每次喝少一點,間隔時間長一些。
(4)不食刺激性食物和興奮性藥物:食入辣椒、生姜、胡椒、酒和濃茶等刺激性食物,服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性藥物,會加重心臟負擔。當風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時,尤當注意。
5 節制性生活 由于夫妻雙方進行性生活時,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的負擔也會隨之加重。因此,風心病患者宜節制性生活。
女性風心病患者如病情較重,不宜懷孕生育,因為妊娠期間心臟負擔加重,可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重癥女青年,最好不結婚,待病情好轉再做考慮。
6 常飲檸檬汁 研究發現,檸檬汁具有抑制導致風濕熱鏈球菌的效用。檸檬汁的飲用方法是:第1天口服檸檬汁10毫升,以后每天加服10毫升,一直加服到每天300毫升為止,然后再逐日減少10毫升,直至減少到最初的每日10毫升為止。
此外,合并房顫最好服用華法林抗凝,防止腦栓塞。如需拔牙或做其他小手術,術前應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應定期門診隨訪,在適當時期要考慮行外科手術治療。何時進行手術,應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治療篇 風心病的科學治療
張寶仁
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包括一般藥物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等。
藥物治療
1 病情穩定期,每月肌注長效青霉素1次。
2 有房顫和心力衰竭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地高辛、阿司匹林、利尿劑等藥物。
3 并發風濕熱復發的患者,應服阿司匹林、激素等抗風濕活動的藥物。
4 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應服用地高辛、華法林、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等藥物。
5 有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需行抗感染治療。
6 二尖瓣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患者,應用血管擴張劑可以保護心臟的功能。
介入療法解除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狹窄在風心病中較為常見。當瓣膜發生炎癥后,瓣葉逐漸增厚、粘連,影響瓣膜的活動能力,導致瓣口開放受限,形成二尖瓣狹窄。
部分二尖瓣狹窄患者可采取介入療法——經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擴張術。這是一種不用開刀的療法。一般在局麻下經皮穿刺右側大腿根部的股靜脈,經房間隔插入一根球囊導管置于二尖瓣口,快速充盈球囊,使狹窄的二尖瓣口面積增大,左心房內的血液通過二尖瓣口時的阻力減小,左心房內壓力下降,肺內的淤血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就會緩解。
介入療法創傷小,不需要全身麻醉,不需要輸血,不需要開胸手術,不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
介入療法主要是通過擴張二尖瓣,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此法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患者術后有發生再狹窄的可能,一旦發生再狹窄,瓣膜條件好者還可做第二次擴張術。
手術: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在心臟的四組瓣膜中,風心病常累及二尖瓣及主動脈瓣,三尖瓣病變多為繼發性。目前手術治療仍為風心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主要包括瓣膜成型術、瓣膜置換術、球囊擴張術、閉式擴張術等,以前三種最為常見。
二尖瓣病變的手術治療
隔膜型二尖瓣狹窄者可行二尖瓣閉式擴張術,近年來多經導管行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狹窄嚴重甚至有瓣膜鈣化者可在直視下行二尖瓣成形術,分離瓣葉交界,去除鈣化組織,術中超聲檢測成型效果,若效果不理想,應行瓣膜置換術。
漏斗形二尖瓣狹窄者應行瓣膜置換術。瓣膜及瓣膜下有嚴重粘連、鈣化或縮短者,伴二尖瓣反流者也應行瓣膜置換術。
單純二尖瓣關閉不全者應首選成形術,采用瓣膜修補、瓣環環縮等方法,無法成形的患者應行瓣膜置換術。
主動脈瓣病變的手術治療
主動脈狹窄跨瓣壓差大于50毫米汞柱者應予手術治療,癥狀明顯、暈厥及心絞痛頻繁發作者應盡早手術。手術方法包括主動脈瓣交界切開與瓣膜置換。
單純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行成形手術較為困難,對成年人主要采用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狹窄合并關閉不全者應該采用瓣膜置換術。
微創手術
近年來微創瓣膜外科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相對于傳統的胸骨正中切口,微創手術采用部分胸骨、胸骨旁或右前胸切口,創傷小,患者術中失血量較少,術后胸骨穩定性能夠得到更好保護。但手術時間延長,對醫師的技術要求亦較高,在心肌保護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與傳統手術并無明顯差異。因此,患者不必非要選擇微創換瓣,應由醫師根據病情來決定手術方式。
手術,該出手時就出手
有些患者由于過分擔心手術風險而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事實上,換瓣手術在指征、手術方法、術后處理上已經比較成熟。目前全國一年的換瓣手術量在2萬例以上。在患者恢復順利的情況下。一般術后7天便可出院。
目前藥物治療并不能從根本上逆轉瓣膜的病理變化,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導致嚴重心衰,將增加手術風險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只要符合指征,手術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術后抗凝必不可少
風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換手術后,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措施,那就是抗凝。抗凝的目的是延長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預防在人造瓣膜上引起血栓,發生人造瓣膜功能障礙。因此,抗凝治療是瓣膜置換術后不可輕視的后續治療方法。
抗凝時間和藥物
應用生物瓣作瓣膜置換術的患者,如果沒有心房顫動,手術后僅需做3~6個月的短期抗凝治療;而應用機械瓣膜的患者,則必須終身抗凝。
目前國內外基本上都應用口服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其特點是起效快,使用安全,效果滿意,服用方便,服用次數和劑量穩定。
用藥方法和監測時間
人工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一般在手術后兩三天,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出后,開始口服首劑抗凝藥華法林4~6毫克,第二天復查凝血酶原時間,按照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為正常人對照值(11~15秒)的1.5~2.0倍,一般不超過28秒,調整用藥。第二天的用藥量一般為首劑的1/2,即兩三毫克。第三天PT如達到上述要求,則此劑量即為每天維持量,每天定時照此劑量服用1次。
此后,每兩三天復查1次PT,并作為指導藥物用量的依據。若PT超過2倍,則應減量或停藥,直至達到要求為止。
術后1~3個月PT值有一定的波動,最好監測次數多一些,即術后第一個月,每三四天測量1次,穩定后每個月測1次。3個月后每個月測1次。半年后改為每2個月測1次,以此來調整用藥。一般情況下每天用藥的維持量為2.5毫克左右。
抗凝治療是人造瓣膜置換術后一項非常重要的后續治療,絕不能自行停止服藥,也不能長期不查凝血酶原時間而盲目用藥。待手術1年后,一般即可按凝血酶原時間調整用藥,掌握維持量。
答疑篇
江英杰
問:醫用人工瓣膜有哪些種類?
胡盛壽教授: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人工瓣膜包括生物瓣和機械瓣。生物瓣完全或部分采用生物材料制成,不需要長期抗凝,一般壽命在10年左右。機械瓣全部使用人工材料制成,容易產生血栓,需要終身抗凝,但是耐久性好,一般壽命在50年左右。
問:風心病患者什么時候該做手術?
胡盛壽教授:風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為四級:Ⅰ級:能從事正常勞動;Ⅱ級:能從事一般的家務勞動;Ⅲ級:僅能活動;Ⅳ級:喪失勞動力。總的來說,輕度的瓣膜病變,心功能在Ⅱ級以上,無明顯臨床癥狀者,可暫不手術,但需要定期復查,及時了解病情進展情況。中度以上瓣膜病變,癥狀明顯,超聲提示心臟擴大者,多需要手術治療。
問:換瓣手術后心臟恢復正常功能需要多長時間?
張寶仁教授: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后的患者,手術后一般的恢復期為3~6個月。術前病情較為危重者或老年患者,恢復期則可能為1年。患者應注意預防感冒發熱,避免或減少從事劇烈的體力活動,減輕心臟的負擔。抗凝治療應特別注意避免外傷。可以從事正常的工作與體力勞動,包括夫妻問的正常性生活。總之,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后,身體狀態即為正常,不必有太多的精神負擔。
問:風心病患者能懷孕生育嗎?
張寶仁教授:一般來說,患風心病的患者是不能懷孕的。但有些心功能Ⅰ級或Ⅱ級的患者,已經懷孕了,可在醫師的監督下,在心功能尚可負擔時,爭取分娩。當然,這樣做對母子都有很大的危險。做了心臟瓣膜手術后,抗凝藥物華法林有引起胎兒畸形的危險。從醫生的角度考慮,是不主張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懷孕的;如果懷孕了,應在醫生的嚴格觀察下,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