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歡 馬淑君
【摘要】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和經濟形勢,也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全新的變革。低碳經濟的出現對商業銀行來講,是機遇,也是一個重大挑戰。本文通過闡釋低碳經濟和碳金融的相關概念,在分析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在信貸業務、CDM項目、碳排放量的方面進行業務創新,從而建立核心競爭力,盡快跟上國際商業銀行在世界經濟低碳化道路上的腳步。
2003年,英國發布了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之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在該文件中首次提到了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實質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巨大進步,是以化石燃料為代表的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轉折點。經濟從“高碳”向“低碳”轉型必將產生對商業銀行創新產品/服務的需求。目前,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碳減排市場,但是大多數國內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交易規則、項目開發、操作模式等還很不熟悉。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商業銀行能否以發展“碳金融”為導向,不斷進行業務模式創新,將是在低碳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一、低碳經濟及碳金融的相關概念
低碳經濟是指通過制度層面、技術層面和能源開發層面的創新,進而實現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從而盡最大努力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碳金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目前在概念上尚沒有達成一致。通常,碳金融主要指的是與碳尤其是與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各種金融活動,例如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和碳指標交易等相關的旨在保護環境的金融行為。
二、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
我國擁有巨大的碳排放資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CDM賣方市場。隨著CDM (清潔發展機制)體制和碳基金逐步深入中國市場,許多企業和投資者開始關注CDM和碳基金的商機。從2004年至今,我國共批準了2500多個項目的CDM申請。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和地區正在構建和完善自己的環境交易所,例如北京成立了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也成立了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成立了排放權交易所等。
雖然我國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加快推進我國經濟形式向低碳經濟的過渡。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尤其是商業銀行體系還沒有在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中起到其應該具有的作用。在我國進行碳金融業務創新時還面臨如下限制因素:
(一)商業銀行等相關中介機構發育不足。由于“碳金融”的發展時間不長,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對碳金融相關業務的了解有限,對其項目開發與運作、風險管理及操作等依然缺乏認識。而且我國與碳金融相關的中介結構還處于起步階段,業務不專業,發展處于較低的層次,與國外的差距還比較大。
(二)人力資源和技術匱乏。碳金融業務對綜合型人才依賴程度比較大,要求從業人員要有綜合性專業知識,最好是具備金融、法律、外語、化工等專業背景。而目前我國銀行系統相關人才的儲備和積累欠缺,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從事的碳金融業務比較單一,設計的領域比較狹窄。
(三)“碳金融”業務的風險規避機制缺乏。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面臨著諸多風險。碳期貨、碳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雖然有助于碳交易市場的功能發揮,但我國目前尚缺乏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無法進行相應的風險規避,這造成商業銀行從事碳金融業務存在很大的市場風險。
三、低碳經濟下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還存在著諸多限制因素,但是作為聚集和配置社會資金的重要渠道,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商業銀行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加快碳金融業務的創新,把握低碳經濟下的發展機遇。
(一)信貸業務的創新。低碳經濟下,商業銀行要增強傳統信貸業務項目對環境影響的評估,減少對高耗能、高污染、低產出、低收益項目的貸款額度,拒絕向極有害于生態環境的項目提供貸款,并積極加大對低碳消耗項目、無危害項目的貸款。此外,商業銀行應該成立相關金融服務部門,專門負責碳金融、環境金融等可持續金融業務的經營、管理和營銷統籌工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于CDM項目的業務創新。整個CDM 交易市場的建立健全過程中,商業銀行不僅要適當地提供技術和資金等多方面援助,還要鼓勵和幫助CDM項目開發設計者,為其提供信用增級,合適條件下可以從原始的CDM交易延伸至CERs 相關的金融創新工具。除了信用增級服務,還可以開展CDM項目賬戶管理服務、CDM項目設備融資租賃服務、CDM項目財務顧問服務等創新項目。
(三)與碳排放量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商業銀行可以嘗試為自愿減排市場提供“碳銀行”服務,即進行碳信用的登記、托管、結算和清算工作,可以極大地促進自愿減排市場的發展。此外,我國商業銀行可在碳基金托管服務、發行低碳理財產品、參與構建碳排放權交易平臺等方面開展碳金融服務,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曼怡,王楠.低碳經濟下的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J].人民論壇,2010 (8).
[2]朱慧.低碳經濟發展與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支持[J].現代金融,2010 (9).
[3]蔣志芬,馮海昱.低碳經濟與商業銀行碳金融創新[J].中國金融2011(10).
[4] 初昌雄.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J].經濟學家,2010(06).
[5] 杜莉,韓麗娜.論碳金融體系及其運行架構[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05).
[6] 鄭良芳.對發展低碳經濟與碳金融的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0(38).
[7] 王文樂.構建我國碳金融制度的路徑思考[J].企業經濟,2010(11).
作者簡介:毛歡(1987-),女,漢族,陜西寶雞人,就讀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馬淑君(1989-),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就讀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