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軍 劉智勇 張蘭
【摘要】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拓寬了黑龍江省的就業渠道,增加了當地的財政收入,為社會的繁榮與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一個時期以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牽動著各界的神經,由于融資難等問題,中小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目前社會各界都在關注和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黑龍江省中小企業采用的融資方式
(一)主要融資方式為銀行貸款
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目前主要的融資方式為銀行貸款,主要采取信用貸款、抵押貸款、擔保貸款、貼現貸款等幾種融資方式。截至2011年9月末,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貸款(不含貼現)余額2102.9億元,同比增長26.0%,較全省貸款增速高出7.6個百分點。黑龍江省各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十分支持,如:中銀國行專門設立了中小企業業務專營機構,授信審批采取“信貸工廠模式”,信貸審批、貸后管理各環節工廠化流水作業,5~7個工作日即可實現貸款發放。該行還針對黑龍江省資源大省、農業大省、裝備制造大省、邊貿大省的突出特點,積極支持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制造業、木材加工、批發零售業、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優質授信項目,大力拓展供應鏈融資業務。
(二)信用擔保拓寬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此外,信用擔保也是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重要方式。截至2011年12月31日,黑龍江省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110家,其中法人機構89家,分支機構21家,全省融資性擔保行業在保余額240.39億元。其中加入省信用擔保協會有46家,在保責任余額205億元,占全省融資性擔保行業在保余額的85.4%。全省融資性擔保行業在保戶數21170家,累計發放擔保貸款800多億元,有力助推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促進了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
(三)其他融資方式
除以上兩種主要融資方式外,黑龍江省中小企業還采取了財政融資(財政補貼、撥款等)、商業融資(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期收貨款、企業間資金借拆)、證券市場直接融資、風險投資等多種不同的融資方式。
二、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采取了多種多樣的融資方式,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發展的需要和自身條件的限制,仍然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
(一)缺少有效的質押資產
缺少有效的可供抵押和質押的資產,是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一些中小企業以租賃廠房的形式進行生產和經營,由于資金不足,導致設備陳舊難以更新,這樣的企業不具備向銀行抵押貸款的條件,申請貸款難獲批準;同時如得不到及時的資金注入,企業便無法更新廠房和設備,更加達不到銀行的要求,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二)中小企業信用缺失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狀況較差,企業信用缺失,是貸款難的又一原因。如黑龍江省某中小企業有3名股東,除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一人外,其他兩名股東只是掛名。目前黑龍江省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企業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因此銀行和金融機構無法對中小企業做出正確的風險評估,也不愿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三)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數量不足
目前,中小企業對貸款的需求量較大,但能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數量不足,同時又存在一些非法的民間信用機構,從民眾手中吸納資金,高息轉借給急需資金投入的中小企業,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市場的混亂。
三、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策略
(一)拓寬融資渠道
目前,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為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貸款,由于過度依賴銀行信貸,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缺少保障,由于企業身條件的限制,不能保證有效的融資。因此中小企業應放寬思路,可通過上市、發行公司債券等方式在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還可以通過票據貼現等方式緩解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同時要加強內部融資力度,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將全體職工的閑散資金積聚起來,發揮規模效應,還可通過聯合一些資金雄厚的企業解決其自身的資金困難。
(二)誠信經營,改善中小企業信用環境
中小企業如想長期經營,得到發展,就應使自己企業的經營規范化,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實現信用自律,讓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誠信度有新的認知,建立各個融資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心。
(三)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設備投入問題
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廠房可以租賃,短期流動資金也可以籌資解決,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用于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設備往往價格昂貴,造成了中小企業沉重的負擔。要使黑龍江省中小企業得到發展,緩解其資金壓力,可采取融資租賃的形式,由設備生產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設備融資,使中小企業的經營和運作生產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技術問題、資金問題和發展問題。
針對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要合理確定融資規模,選擇適宜的融資機會、融資期限,進行科學融資決策,避免非法融資。也要加大改善金融生態發展環境力度,建立政府主導的工作協調機制。中小企業必須從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努力構建主體多元的融資市場格局,保證企業自身又好又快的發展。
作者簡介:孟憲軍(1981-), 黑龍江省鶴崗市人,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及國際金融 ;劉智勇(1989-),山西省呂梁市人,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專業;張蘭(1989-),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