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權代理成本的存在直接影響企業的價值,同時,由于我國制度環境的特殊性,使得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股權代理成本須深入研究。本文在總結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從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約束兩方面對如何降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提出相關建議。
引言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上市公司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但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因素形成特殊的股權結構,帶來復雜的上市公司股權代理問題,特別是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股權代理問題尤為嚴重,由此引發的股權代理成本嚴重制約上市公司的發展。因此,研究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顯得尤為重要。
一、股權代理成本
關于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代理問題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論述,“職業管理者是管理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像照看自己的錢一樣,用相同熱情,這是不可能的。”1932年Bede和Means合作出版的《現代公司與私有產權》一書中,提出了被稱為“現代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的命題”之后,直到1976年Jeans和Meckling在《企業理論:管理行為、代理成本和所有權結構》中開創性地對代理成本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代理成本經典定義之后,由此引發了對股東與管理者之間代理問題的廣泛關注。
股權代理成本反映的是企業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產生的代理成本。由于股東與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利益不一致、契約不完善和經營的不確定性的存在,在將管理者作為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條件下,管理者的最優努力水平是由管理的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相等所決定的。當管理者努力所發生的成本由其獨自承擔,而取得的成果由股東和管理者共享。這種不對等的關系必將導致管理者努力水平的降低,股東權益最大化目標受到阻礙,這種利益沖突形成了股權代理成本。
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股權代理成本就是股東為了防止管理者損害自身利益,通過嚴密的契約關系和嚴格的監管手段來限制管理者行為所付出的代價。
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分類
Jensen和Mecking認為代理成本是指為設計、監督和約束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利益沖突的一組契約所付出的代價,加上執行契約時成本超過收益的剩余損失。即按照Jensen和Mecking的觀點,代理成本由三個部分構成:
(1)委托人支付的監督支出。其是指委托人為了控制和激勵代理人,為使代理人努力工作而支付的成本,包括委托人通過預算約束、補償要求和操作規則等“控制”代理人行為的支出。
(2)代理人支付的保證支出。其是指在某些情況下,為確保代理人不采取某種危及委托人的行為,或如果代理人采取了這樣的行動而保證委托人能夠得到補償。它是由代理人支付的費用,實際上是代理人的機會主義成本。
(3)剩余損失。它是代理人的決策與委托人利益最大化決策之間的差額,是由代理人不盡力工作所產生的價值損失,在數值上等于由代理人決策和在委托人具有相同信息和能力的情形下決策的差額。
按照Jensen和Mecking對代理成本的這種傳統劃分,并不便于對代理成本的計量。因此,按照代理成本的表現形式對其進行了如下分類:
(一)管理者的薪酬
管理者的薪酬直接體現著作為委托人的股東所支付的監督支出。其是股東為了激勵和控制管理者,使其為股東的利益盡力而支付的成本。根據2010年的上市公司年報統計,2010年全部上市公司年度總報酬額達84.43億元,廣發證券、民生銀行和中國平安三家金融機構包攬了高管薪酬總收入的冠亞季軍,分別為7209萬元、6828萬元和6820萬元。管理人員的薪酬在會計處理中計入管理費用。
(二)管理者的在職實物消費
在職實物消費,其含義是指實際支出資金用于在職消費。在職消費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管理人員在履行公務時所必須的消費;第二層次是確屬履行公務時需要的消費,但過度的支出;第三層次是利用職務或者履行公務來滿足管理者自身的需求。其中第二、三兩個層次都會產生相應的代理成本。在職消費一般都計入管理費用,對于其中數額較大的明細項目按年報披露規則規定應予以披露,以廣發證券為例,2010年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3,510,040,041.78元中,業務招待費、差旅費、董事會費、公務用車費、辦公費、通訊費、修理費等2,087,085,350元,占總額的59%。說明上市公司管理層在職過度消費現象嚴重存在。
因此,管理者的高額薪酬和在職實物消費都可以用管理費用來近似衡量。
(三)管理者的閑暇消費
在正常的工作時間里,不努力認真工作,而是用偷懶、懈怠的態度對待工作,或者在工作時間處理私人事務等都屬于閑暇消費。管理者的閑暇消費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導致企業有現實的現金流出。但工作效率的降低,必然導致企業收入和盈利的下降。在同樣資產規模的情況下,收入水平降低。其是一種隱形的股權代理成本。
(四)管理者的投、融資行為
一方面,源于管理者與股東風險態度的不一致從而可能導致管理者的投資不足行為。管理者厭惡風險以回避給自己帶來的損失,而股東偏好風險以獲得更大收益,兩者差異的結果就是管理者在決策時更偏向于低風險,放棄高風險的項目。另一方面,從某種角度而言,與股東相比,管理層更加關注企業的成長性。因為隨著企業不斷地成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管理者晉升空間更為廣闊,獲得的薪酬更高。在利益驅動下,管理者就會產生擴張企業的動機,從而會導致過度投資的行為。
三、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存在的問題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數是由國企改制而來。使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存在以下問題:
(一)管理者的貪污腐敗行為,使得企業資產嚴重流失
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一般是由管理者掌握著公司的決策權,管理者會從自身利益出發,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損害股東和公司的利益。以齊魯石化為例,中國石化齊魯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1月,前任董事長王延康因貪污受賄被開除黨籍、撤銷行政職務;隨后不久, 繼任者張深同樣因經濟犯罪被中石化紀委查處。
(二)過度的在職消費行為
在職消費是管理層在履行工作職責的過程中發生的貨幣和非貨幣支出,包括辦公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通訊費、出國培訓費、董事會費、小車費和會議費等。由于是為工作發生的,當然由企業支付。但我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擁有較低的貨幣薪酬以及不健全的股權激勵政策,在職消費成為管理者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
(三)缺位的監督機制
主要表現在:
其一,監事會與監事缺乏獨立性。從我國的《公司法》中可以看到,監事的提名和股東大會對監事的表決程序都還是盲區。使得在實際操作時股東大會表決和任命監事只是流于形式而已,真正的權利掌握在管理層手中。
同時,《公司法》中規定監事會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且職工監事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但同樣的,沒有規定職工監事的提名和表決程序,也沒有規定職工監事的工作性質。使得職工監事與管理層之間存在利害關系,在工作中受管理層的領導,在監督上難以對其“上級”的行為進行監督。
其二,獨立董事制度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制度是抑制代理成本的重要一環,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設置了獨立董事,但是獨立董事們忙于在各個上市公司之間奔走,并且獨立董事的薪酬和工作業績不掛鉤,獨立董事們根本無心對上市公司進行認真監督。
(四)職業經理人市場的極度不完善
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國有股權占有絕對控制地位。經理人員通常是政府官員任命,而不是由經理人市場產生。同時,我國缺乏客觀評價經理人的市場機制,為社會所承認的職業經理人員人數很少,導致經理人缺少被更高才能者替代的威脅,極大限制了經理人市場對經理人員的約束作用。
四、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代理成本控制建議
(一)完善公司內部制度建設
1.建立激勵機制
(1)完善薪酬獎懲制度
大多數的上市公司現有的工資加績效的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其為公司的利益努力工作。但是,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管理者可能會為了獲得短期的績效工資,不考慮企業長遠的利益,盲目過度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可能與股東和公司的利益相悖。因此,對于績效的考核,應結合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為了企業長遠發展,必須完善企業的薪酬制度。同時,在工作中對企業造成的損失,應明確責任,給予懲罰。即做到賞罰分明。
(2)推行股權激勵機制
股權代理成本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擁有的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的不對稱性。通過股權激勵,賦予企業管理者一定的股權,增大管理者所享有的剩余索取權,使管理者與股東的目標趨于一致。讓企業管理者參與剩余索取權的分配,并賦予物質資本所有者的身份,增強企業管理者的所有者意識,使其獲得的收益與承擔的風險相對稱,進而降低股權代理成本。
2. 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1)完善日常經營活動的規章制度
企業內部建立起完善的日常經營管理制度加以高質量的執行力度,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因此應不斷加強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有力的執行才能使制度發揮效力,優秀的企業通過規范化的制度管理才是企業的立身之本。
(2)加強經營者的經濟追償責任
當經營者由于管理不善、玩忽職守而導致企業虧損時,必須向公司賠償損失:如濫用職權、貪污行賄而給公司造成損失時應向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為控制經營者“在職消費”行為,必須推行嚴厲的制裁制度,一旦“違法”需冒極大的風險,即增加“犯罪成本”。
3. 真正發揮監事會制度和獨立董事制度作用
真正發揮監事會和監事的作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必須得不斷完善,在法律的支持和幫助下,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監督。同時,增強監事的獨立性,包括職工監事和非職工監事,使其能完全獨立于管理者。
對于獨立董事制度,首先,需建立執業準則和相應的評價體系,培養相應的獨立董事人才;其次,擔任獨立董事的人員必須具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再次,將獨立董事的薪酬與業績相匹配。
(二)完善外部約束機制
1.完善職業經理人市場
職業經理人市場的激烈競爭能夠抑制管理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從而對管理者形成強有力的外部市場約束,降低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代理成本。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全面約束機制;其次,培育大量人才;再次,加強激勵機制建設,建立多元化激勵方式;最后,加強對職業經理人聲譽機制的建設。
2.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發揮債務融資的制約作用
債務融資會使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減少,對管理者的在職消費行為進行抑制。同時,債務可看成一種擔保手段,當企業面臨破產時,經營管理者將失去發揮才能的空間,其所能獲得的效用為零。所以,存在債務時,經營管理者與企業的命運聯系在了一起,促使管理者努力工作,合理使用資金,做出有利于企業和自身的投資決策。
參考文獻
[1]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商務印書館中文版,1974.
[2] Berle A.Means GC.The Modem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McMillan Company,1932:1-10.
[3] Jensen,Theory of the Firm:Meckling.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76(3):305-360.
[4] 張兆國,宋麗夢,張慶.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股權代理成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5(8).
[5] 周燕.交通運輸業國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問題探析——以2006年~2008年數據為例[J].財會通訊,2011(7).
作者簡介:唐瑞芹(1988-), 女,碩士研究生,武漢人,武漢工程大學,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