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高杰
【摘要】在創新社會管理的理念之下,政務微博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問政渠道,要想充分發揮問政功能,需要充分認識到其在實踐中的問題。以人民微博為例,政務微博中存在建設熱、發布熱、娛樂熱和群落熱等幾個突出特征,同時存在運用冷、聽取冷、務實冷和制度冷等幾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將運用、聽取、務實和制度等幾個問題解決了,政務微博才能為創新社會管理提供真正有效的問政渠道。
【關鍵詞】政務微博;熱與冷;人民微博
隨著微博用戶的增多,微博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創新社會管理的理念之下,眾多地方政府和官員開設微博,將微博政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問政渠道。2011年是中國政務微博元年。據統計,2011年新浪政務微博增長速度接近200%,截至目前,通過新浪微博認證的各領域政府機構及官員微博已近2萬家,其中政府機構微博超過1萬家,官員微博近9000個,包括省部級以上政府機構微博35個,省部級以上政府官員微博14個;廳局級以上政府機構微博429個,廳局級以上官員微博268個。另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截至2011年8月1日,僅騰訊微博中就有萬余個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賬戶,其中副廳級以上高級官員有266人,涵蓋各個部門和地區。但這種數量上的增加和相應的理念制度的轉變并不同步,并不能真正實現微博問政的最初目的,創新社會管理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政務微博主要分布在公安、旅游、宣傳、司法等部門,經過一年的發展,目前政務微博已擴展到政府機構的各個行業,如市政、文教、體育、質檢等,但公安、旅游、宣傳、交通、司法等政府職能部門優勢依然明顯,這些部門接觸微博較早,微博信息發布及時,服務性、實用性、互動性都比較強。
有關政務微博的文章更多地關注政務微博的應然性,給予了很多樂觀的評價和期待,但從政務微博的實際運行進行實證分析的相對較少,本文就以人民網政務微博——人民微博為例,通過考察相關政務微博運行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辯證的分析,為政務微博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提供實證基礎,更好地實現社會管理創新。
建設熱,運用冷
政務微博的目標實現,不僅需要建立微博這一平臺,更需要平臺建立之后的充分應用。但從實踐來看,總量上龐大的微博和有效運轉的微博之間有巨大的反差。
根據復旦大學“輿情與傳播研究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政務微博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國范圍內共有實名認證的政務微博1708個、政府官員微博720個,甚至在某些縣有關部門要求每個政府工作人員都要開微博。
與微博建設熱相比,微博的運用就顯得冷落很多。具體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僵尸微博”,只開通,根本沒有發布過任何信息;另一種是很少發布和只發布無效信息的“病態微博”。
以人民網為例,通過隨機抽取在人民網開設的幾個政務微博,可以看出微博的運用不力。人民微博與淮南“市民心聲”于2011年國慶節正式推出“中國淮南網絡問政平臺”。淮南網絡認證平臺公告中稱:淮南網絡問政平臺將建立網絡聯席會議制度,在管理手段方面向信息化、網絡化轉變,在管理規范方面向法制化、制度化轉變。我們要在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人民網以及淮南市市直各部門的支持下,為“兩型城市”、“五彩淮南”、“幸福淮南”作出貢獻。但自微博注冊之后,平臺上的個人微博沒有一個發布過信息。這種情況只在個人政務微博中存在,而在機構政務微博中幾乎不存在。
但機構微博中有相當數量的微博很少更新或者只發布無效信息。如鄭州檢察院微博群中,上街檢察院總共只發布了4條微博,中原區人民檢察院則是一條信息都沒有發布。吉林省榆樹市委組織部的微博群則大量發布與政務無關的信息,只屬于私人的感悟。如:“一項工作在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突然不做了,那一定是‘欣賞點變了,‘欣賞點變的原因是領導變了!有木有?”“信任,不是如何表白,而是一點一滴積累,來自潛移默化。黨員干部要得到群眾的信任,要多做少說,或只做不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做啥樣,說啥樣,一清二楚。實實在在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是根本。”這些信息都和市委組織部的職能以及公眾參與所需要的信息無關。
這些問題導致政務微博中真正活躍的不多,而對廣大公眾有用的更少,形成眾多的“僵尸微博”或“病態微博”,不利于政務微博初衷的真正實現,直接影響了社會管理創新目標的實現。
發布熱,聽取冷
對于微博的運用,如何定位,對于大多數研究者和使用者來說并沒有清晰的認識,更多的是僅僅將微博作為政府部門發布信息的更現代、更便捷的手段,所強調的是加強政府部門的發布和輿論影響功能,目的是更有力地實現政府意志的有效傳遞。
這種理念導致政務微博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一方面是政府呈現非理性的利用微博發布政府信息的熱潮,另一方面是忽略甚至限制廣大微博用戶的表達自由,2012年3月16日對微博實行實名制的規定,以一種變相的方式約束了用戶針對政務微博的反饋與表達。
對于政務微博的發布和聽取行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一是語言上的不可討論性;二是發布內容上的不可討論性;三是微博言論的傳播效果指標,是否被較多地轉發和評論,受到較多的關注。以這幾個指標來分析人民微博上的政務微博,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存在,尤其是基層微博或者具體部門的微博,這些問題更為突出。通過對人民微博的抽樣,選擇了“北京東城區委直屬黨工委微博群”、“和平里街道”、“淮南市藥監局”、“洛陽市中院”等幾個微博,從每個微博中隨機抽取10條微博信息,以上述幾個指標來衡量,所發布的內容有90%都是這些職能部門單向傳遞的信息,并不需要微博用戶的反饋;最為明顯的問題體現在傳播效果的幾個指標上,轉載次數超過10次的不到10%,有評論的微博甚至連10%都不到,評論中有效的反饋內容就更少。
這種情況說明在政務微博的運行中,政府更多地將微博作為實現自己單向信息傳播的更加便利有效的工具,而不是通過政務微博關注更加多元化且噪音更多的信息。創新社會管理論壇的目的是“探討政務微博的新思路,總結和推廣地方政府、個人微博政務的新經驗,提升政府相關領導政務微博的能力”[1]。同樣,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舉辦的“微博問政與輿情應對高級研討班”,旨在幫助各級各地政府部門全面把握網絡輿情發展規律,深入了解微博等新媒體手段,重點掌握如何建立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切實提高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預防和處置各種群體性突發事件以及網絡輿情危機應對能力。[2]
這些都說明了政務微博在定位上的局限性,并沒有很好地將政務微博放在一個開放而互動的技術—社會環境下來考慮,更沒有考慮互動才是政務微博實現真正意義的根本,這很容易消解政務微博的應有價值,而重新回到傳統大眾媒體的單項傳播狀態。
娛樂熱,務實冷
尼爾·波茲曼指出,現實社會(書中主要以美國社會為例)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3]這一點對于微博來說尤其明顯,一方面是微博的傳播特性減弱了社會規范的約束力;另一方面,在資本—技術的逐利動機影響下,微博網站的運營更關注吸引網絡注意力,以此來贏得網絡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因此,對于微博運營商來說,是否能夠為其帶來利益,就成為微博產品開放運行的主要目的。在新浪微博的關注度top10榜中,娛樂明星占到90%左右,這些正凸顯了微博的娛樂化應用。對于政務微博來說,應該更加嚴肅和理性地傳達政府信息和反饋民眾的夙愿,這些和微博的娛樂特性本身有一定的錯位。如何在政務微博中充分發揮微博的參政議政功能而避免其娛樂化色彩的沖擊,需要政府在運用微博時很好地定位。
但從政務微博的實踐來看,其衡量標準有很強的娛樂化色彩。比如對于政務微博的評價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微博開通的數量;二是微博的關注度,即微博粉絲的數量;三是微博的轉載率。從影響力的角度來看,這幾個標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微博受關注的程度,即可以間接衡量微博的輿論影響力。但這幾個標準本身是從市場的角度或者說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衡量的,看某個微博可以聚集的注意力的程度,以便微博運行中的各種投資主體能夠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因此微博上的實名微博多是名人,以獲得市場影響力,能夠獲得更高的個人市場地位。對于商業微博來說,其本身就屬于營銷的一種手段,因此關注度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簡單地將衡量市場地位的標準移植到政務微博,也試圖通過關注度的標準來衡量政務微博的輿論和問政效果,就會產生偏差,過于關注娛樂性的一面,追求粉絲數量。
另外,娛樂化更加體現在微博的迎合傾向上,認為政務微博應該迎合網絡語言,獲得粉絲的關注和回應。但對于政務微博來說,需要傳播的信息是和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務微博具有更強的公共性,信息傳播的嚴肅性和準確性更值得追求,這點和娛樂性有偏差。因此政務微博不僅僅應該滿足信息傳播的廣泛性,獲得廣泛的關注度,更應該傳遞民眾急需了解的公共信息,尤其是法律和政策,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公共性和服務性,而不能是少數明星官員和明星政府的表演舞臺,更不能將這種衡量標準作為政務微博的評價標準,這將導致政務微博的畸形發展。
群落熱,制度冷
一方面因為政務微博產生發展的時間較短,另一方面也因為對于政務微博運行規律的認識不充分,更加上對于微博環境下的官民互動缺少理念上的根本轉變,而僅僅將微博看成實現管理的新手段和應對上級考評的措施,對于政務微博的注冊、設立和日常維護,大多都停留在具體手段上,如何將政務微博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具有資源共享和統一的行政效力的系統,尚沒有具體的考慮,也沒有完善的制度。這就導致政務微博的運行模式多樣化,權威性也難以建立起來。
在人民微博中有大量的政務微博群,但群落中的機構之間都沒有統一的制度聯系,只是因為同屬于某一個系統或者某一地區,相關微博就被設置在一個群中,但每個機構微博在發布信息的時候并沒有嚴格的聯系。除此之外,政務微博之間的信息溝通和聯系也沒有明顯的制度保證。
從政務的一體化和系統性考慮,如何設置微博,設置什么樣的微博,如何和公眾進行互動,反饋信息又如何對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產生影響,以何種程序進行微博問政、參政、議政,政府和官員又如何對政務微博中的錯誤和疏漏承擔責任,如何統一地對政務微博進行評估。這些相關問題如不加以解決,不盡快建立起完整而系統的制度,政務微博就缺少根本性的支持,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更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政務微博“看上去很美”,但做起來困難重重。
參考文獻:
[1]首屆政務微博與社會管理創新高峰論壇[EB/OL].http://news.qq.com/zt2011/weiboluntan/.
[2]“微博問政”與輿情應對高級研討班[EB/OL].http://yq.people.com.cn/subject/twittergov/main.html.
[3]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為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博士生,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公共管理系講師)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