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
在現代傳媒領域,插畫藝術承擔著特殊的視覺角色,占據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插畫,西方統稱為illustration,源自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也就是說插畫可以使文字意念變得更加明確和清晰。從傳播意義方面講,插畫不僅能夠對文字描述進行補充和說明,而且還具有獨特的視覺意義特點,豐富信息傳播的表達手段與方法。我們對現代插畫的認識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然而這一階段由于過于追求視覺沖擊和短期效應,無視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媒體需求,使得傳媒自身各要素之間發展失衡,尤其在視覺領域,失衡現象更加嚴重。急功近利和混亂無序表現在各個方面,無視視覺語言的規律、圖片的泛濫使用、單一或混亂的編輯模式,使得插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未能得到深入的挖掘與創新,不但不能在傳媒領域發揮其功效,而且還陷入了僵化和日趨衰落的泥潭。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現代傳媒步入良性發展階段,雖然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已逐漸走向理性、科學的發展軌道。插畫藝術的價值和意義得到重新審視和思考,并在現代傳媒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插畫隸屬于圖形藝術,圖形是人類表達思想、記錄事件的視覺符號,存在于人類文明開始至今的各個階段,以鮮明的風格表現了不同時期的思想文化和人類的精神狀態。縱觀圖形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插畫這一獨特的圖形藝術形式與時代息息相關的命運以及獨具特色的發展脈絡。
早期插畫的衍生及發展
早在文字出現之前,人類就開始使用圖形來傳達思想與溝通情感。新石器時期的彩陶紋樣與巖間繪畫成為人類早期的原始圖形,人們把對自然界的認識用單純的、象征性的圖形表現出來。
早期的視覺傳達方式是利用圖形來進行的,圖形一方面記錄了現實生活,另一方面體現了精神與審美的需求,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不同時期不同的政治、經濟、宗教、意識形態對圖形的演變和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各時期的圖形在審美意識、文化形態等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從世界最古老的圖形——洞窟巖畫到日本江戶時代的民間版畫浮世繪,無一不演示著圖形的發展。從圖形藝術中分支出來的插畫藝術在印刷術發明以后開始得到普遍應用,隨著紙質書籍的出現,插畫這一藝術形式在傳播媒體中具有了更加獨立的意義。
中國最早的插畫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南北朝時期為宣傳佛教教義而在經書中用“變相”圖解經文。從清代起有許多畫家開始為小說、故事繪制插畫,1884年吳友如開始在《點石齋畫報》上發表插畫作品,這些插畫描繪了火車輪船、汽車電話、西洋醫術等市井風情和奇聞逸事,可謂平面插畫的早期例證。
插畫具有深化文字解讀、通俗直觀等特點,同時在特殊歷史時期亦會承載特殊的使命。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處于動蕩不安的時代,內憂外患使得部分覺醒的中國知識分子走上了革命救國之路,他們選擇簡單有效的漫畫、插圖、木刻等方式宣傳革命道理和救國之路。魯迅所倡導的新木刻運動代表了“為大眾而藝術”的思潮。這個“左聯”領導的美術活動在思想上廣泛吸收了歐洲版畫特別是麥綏萊勒、珂勒惠支和蘇聯藝術作品中的人道主義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鑒了外來版畫的創作技法,因此,強烈的思想性和鮮明的西方視覺語言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這些作品在當時的媒體上廣泛傳播,在民眾中起到了宣傳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現代插畫從19世紀末開始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因素是機械化的印刷技術以及工業化建造技術的發展,新的設備、工具不斷被發明出來,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出版業的不斷發展給插畫藝術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從而促進了現代插畫的發展。印刷和攝影技術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插畫的表現手法,為插畫提供了全新的空間。建立在圖片基礎上的插畫大量運用在海報、包裝、書籍、報刊等傳播領域,表現形式更加豐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現代插畫在技術方面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與此同時,20世紀現代藝術革命性的進展使插畫在技術和理念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如果技術的發展為插畫提供了表現手段的多樣性,那么現代藝術的發展則為插畫提供了形式風格的多樣性。各藝術流派所倡導的不同理念對插畫創作產生了觀念性的影響。
現代藝術對插畫的影響
20世紀初相繼出現了一系列藝術運動,這些藝術運動從思維方式、表現方法、創作手段、表達媒介等方面對人類以往的傳統藝術觀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從不同角度顛覆了傳統視覺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印象主義首先在題材和技法上進行了改良,一批藝術家開始直接反映現實生活,將陽光和日常景象帶進藝術創作。印象主義和傳統藝術共存的多元局面刺激了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新時代審美意識的變化促使了新藝術的產生。新的藝術形式給插畫藝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觀念和形式風格的影響。其中以立體主義的形式、未來主義的思想觀念、超現實主義的表現風格對插畫的影響最為強烈,對現代插畫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立體主義運動是現代藝術運動中的一面旗幟,西班牙藝術家巴布羅·畢加索和法國藝術家喬治·布拉克成為立體主義風格的杰出代表。他們的作品風格簡潔鮮明,在色彩和技術上打破傳統藝術的局限,開始將印刷文字、剪紙圖形等疊加到畫面上,把以往依稀可辨的對象發展成為抽象的幾何構成,立體主義運動是視覺藝術產生以來的一次重大突破,是藝術家主觀感受和精神世界的反映和體現。立體主義為現代插畫提供了借鑒的基礎,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此時期的插畫藝術秉承了立體主義的觀念,在形式方面借鑒立體主義的表現手法,將立體主義風格的插畫廣泛應用于各種媒體。
另一個對插畫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形式是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是20世紀出現在歐洲的重要的現代藝術運動,在文學、戲劇和藝術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是凌駕于現實主義之上的一種反美學的流派。超現實主義反對傳統交流的模式,表現人類自發的、潛意識的、無計劃的、突如其來的思想和感受。現代插畫常常強調突破常規的法則和時空的限制,以與正常邏輯不同或相逆的思維方式表現主題,其創作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超現實主義運動對現代插畫的影響主要是意識形態和觀念方面的,使得現代插畫超越現實主義,將形與義統一在非現實抽象時空中。
現代媒體與插畫
20世紀前50年是插畫的“黃金時代”,在西方報紙雜志中,插畫的運用比率很高,許多時尚以及生活刊物,都把插畫作為主要的視覺元素加以應用。但隨著出版領域的產業化,印刷與媒體的高效擴張,對攝影作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到了90年代,攝影作品已完全取代了插畫,成為媒體主要的視覺元素。但在攝影一統媒體的主流之外,插畫藝術家順應時代潮流,革新藝術理念和創作手法,努力進行創作,他們運用新興的計算機技術,結合插畫藝術的創作理念,發展出眾多的插畫流派,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插畫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時至今日,插畫雖不能在平面媒體上取代攝影圖片的地位,但相對于泛濫的圖片帶來的視覺刺激,插畫更成為關注心靈表達睿智的一種方式,滋潤著我們的視覺和精神。而在現代傳媒領域,插畫在更多的時候成為價值取向的標桿,成為媒體的品牌形象代言。
現代插畫藝術風格多樣,各種流派相互影響、穩步發展。插畫風格或者沉穩、低調、機械、叛逆,或者鮮艷、快樂、優雅、奢華。現代媒體中時尚雜志的興起,為這些新時代類型的插畫提供了場所。20世紀80年代誕生在英國的《THE FACE》、《I-D》等時尚雜志,曾經是英國最有影響力的雜志,被稱為“80年代的時尚圣經”,它把握著青春時尚和文化潮流達20余載,獲得空前的成功,被稱為時尚的風向標。這些刊物的插畫作者從廣告語言、街頭文化、電視、搖滾樂、朋克文化中廣泛吸取靈感,創作出風格明快、簡潔、時尚的插畫藝術。這些插畫作品已不僅僅局限在平面刊物中,其觸角已延伸到了網絡、街頭、CD封面以及服裝方面,插畫藝術成為新的文化群體表達自我意識的利器,原本沒落的插畫藝術經過沉淀和變革成為一種全新的視覺表達方式,豐富著現代傳媒和我們的生活。伴隨著電子傳播時代的技術升級,媒體文化也在不斷變革,新的媒體和技術層出不窮,勢必會給插畫藝術帶來新的機遇,插畫藝術面臨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結 語
插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以獨特的方式傳達信息、表達理念,在現代社會中廣泛傳播。不同的歷史時期、觀念、技術以及藝術風格,都對插畫的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現代插畫集造型、信息、文化、意識形態于一體,具有獨特的美學意義和視覺效果,以鮮明的風格表達了特定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狀態。現代插畫形式多樣,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傳媒領域,插畫藝術必將煥發全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