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于土地審批制度進行了梳理,實行多年的土地審批制度帶給我國土地制度很多益處,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有的審批制度已經不太適合我國現在的國情,需要做出一些的改變,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土地審批制度,可以更加完善我國的土地審批制度。
一、目前我國的土地問題
城市化是一個地區的人口在城鎮和城市相對集中的過程。城市化也意味著城鎮用地擴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農村地域的擴散過程。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的推進,全國各地的城市都在大興土木,進行著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等活動。2011年12月,中國社會藍皮書發布,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首次超過50%,標志著我國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然而,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地關系的矛盾,人與人之間因為土地而產生的矛盾越發的突出了。一時間沸沸揚揚的“烏坎”事件的起因就是土地問題。我國土地審批制度自建國以來不斷完善,在規范土地利用、保護耕地、促進土地合理利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面對當今形勢,土地審批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我國現行土地審批制度
我國的土地審批制度主要包括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農用地轉用審批,土地征收審批以及土地供應審批等。
建設用地審批管理是指法律授權機關依據法律的職責,對建設項目用地的申請、審查、批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個環節所實施的行政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人民政府或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由該人民政府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預審需核準和備案的建設項目,由與核準、備案機關同級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預審。
農用地專用審批是指農用地依法、依規、劃轉建設用地。國務院的審批權限: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及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占用耕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人口在100萬人以上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為實施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申請城市分批次建設占用耕地。省級人民政府的審批權,除國務院審批權限以外的建設項目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審批權,如果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由省級人民政府授權的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準,則該鄉鎮所在地的鎮區及所屬村莊、集鎮的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的農用地轉用,可以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準。
土地征收審批權限,國務院的審批權限: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省級人民政府的審批權限:征收除國務院審批權限以外土地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低于35公頃面積的耕地(不包括基本農田),低于70公頃面積的其他土地。
三、土地審批現存問題
(一)土地審批的步驟復雜,各種相關程序太多
土地審批制度中,缺少一些具體步驟的規定因此在實施時會遇到不規范不統一的問題。并且在土地審批過程中有較多復雜的程序,比如表格填寫、數據產生、材料匯總等,這些相關的程序需要在多個部門中往復辦理,過程較為復雜。并且相關規定也經常發生改變,導致需要反復修改。
(二)情況復雜,統籌兼顧過難
由于土地審批的依據——地理底圖涉及的范圍較廣。不同種類的地圖也許因為側重不同,或者基礎測繪時所用到的參考數據不同會造成結果不同,比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詳查圖和勘測定界圖不同等。同時在被征地的相關權利人方面,可能是因為征地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并不存在違法征地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村民上訪、信訪。總之,土地審批設計的領域很多,所需要的數據,所涉及的相關人都有很多。統籌兼顧這個問題需要在經濟、社會和法律上都深入的研究和考慮。
(三)違法用地過多
由于現在城市化的大力推進,不少地方政府為了保證經濟建設,通常實際的用地面積比規劃的面積大出不少,而在不能完成耕地占補平衡時就會偽造數據,或者將不具備造田條件的土地報為補開發的基本農田。
同時,由于很多項目審批時間長,很多項目在沒有通過審批時就急于開工,這也是較多違法用地問題的一種。
四、我國土地審批制度改革的建議
今年初,國土資源部耕地司表示,為了改革土地審批制度要做到:一是改進審批,劃清事權,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實行國家批規模、控結構,地方審項目、管落地;二是簡化報件,優化程序,將報部用地報件由10件減少為8件;三是明確責任,下放事權,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允許各省自行確定縣、市報省審查的報件材料;四是量化標準,優化程序,確保部審查時間不超過20個工作日;五是區別對待,差別化管理,允許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更大范圍先行用地;六是對保障性住房用地等特事特辦,提前單獨組卷報批,確保4月份完成審批;七是提前作為,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用地,可在計劃下達之前早部署、早申報;八是推廣“留地、留業”安置和農民自主征地拆遷等成功經驗,從源頭上解決簽訂協議難的問題;九是堅持原則,靈活處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已通過部用地預審、立項,群眾對征地補償安置沒有不同意見,用地已報省或部后動工建設的,只督促整改,不作為違法用地查處和問責;十是積極改革,建立新規,從根本上解決用地審批效率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曉東.南寧市國土資源局.從“兩頭重中間輕”改期:淺議土地審批制度改革.
[2] 鄒愛華.湖北大學.完善土地征收審批制度的基本思路與具體對策.
[3] 徐穎.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我國土地審批制度改革研究.
[4] 肖勁松.湖南省瀏陽市國土資源局.都是“無本生意”惹的禍:從現行審批制度看縣級土地儲備中心的困境.
[5] 任林苗,謝建定.寧波市國土資源局,寧波市國土資源局鄞州分局.現行土地審批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6] 張迪.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國外土地審批概況.
[7] 王發榮.云南省玉溪市國土資源局.淺談土地審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8] 畢繼業,朱道林,鄒曉云.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政府內部土地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作者簡介:丁雨賝(1990-),女,漢族,河南省洛陽市,本科,研究方向:土地資源管理。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