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凱
【摘要】在推進低碳經濟的進程中,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政府充分發揮和強化低碳管理的作用,明確戰略目標、完善法律框架、加強制度建設、實行激勵政策、推行“綠色新政”等,這對我國完善政府的低碳管理行為,推進低碳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性大趨勢,隨著2011年11月國務院通過《“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我國低碳發展已經進入行動階段。其中,政府完善的低碳管理體系在推行低碳經濟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強化低碳管理,完善低碳管理體系是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合理借鑒國外的低碳管理經驗與啟示,結合我國的低碳管理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與體系,是擺在發展低碳經濟面前的一個現實課題。
一、部分國家政府實施低碳管理的主要舉措
(一)美國
美國雖然沒有加入《京都協定書》,但近二十年,美國十分重視節能減碳。美國政府在尋求一個綜合、平衡和對環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長期戰略中,走低碳經濟發展的道路可能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
1. 建立低碳管理機構
美國政府推動低碳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政府制定了明確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并且為了確保各項目標的實現,成立了低碳管理機構。美國的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這是部內最大的一個局,有兩個綜合辦公室:規劃和預算辦公室,管理和運行辦公室。部門下設有五個市場部門:工業技術辦公室、電力技術辦公室、交通技術辦公室、建筑技術和商務辦公室、聯邦能源管理辦公室,設有六個區域辦公室,分別在亞特蘭大、芝加哥、波士頓、費城、丹佛和西雅圖。它的職能是保障公共和私人部門的能源安全、環境質量和經濟活力。
2. 制定低碳政策法規
一直以來,美國十分注重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來引導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美國早在1990年就實施了《清潔空氣法》;2005年通過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又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在奧巴馬上任后,進一步加大了對政策法規的制定,眾議院通過了《清潔能源安全法案》;2月美國又正式出臺了《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投資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主要用于開發新能源,如發展智能電網、高效電池、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碳儲存等。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為美國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證。
3. 通過財政激勵政策推動節能工作
美國政府建立了鼓勵節能的自愿性能效標準,推廣具有自愿性能耗標識的節能型產品。最為典型的是美國環保署(EPA)和美國能源部(DOE)聯合推動的“能源之星”項目,能獲得“能源之星”標識的產品一般都超過了該類產品相應的最低能源效率標準。在促進自愿性能耗標識產品的大力推廣方面,美國聯邦政府制定了“采購要求”,其規定所有美國聯邦機構只能購買具有“能源之星”標志的高能效產品,而且政府辦公樓也都要在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基礎上采用更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為了鼓勵居民購買節能產品,美國政府采取了多種激勵措施刺激普通消費者購買“能源之星”認證的產品。如聯邦政府、州政府、電力公司等公用事業組織投入了大量補貼經費;各州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節能產品稅收減免政策;一些貸款機構還對居民購買“能源之星”認證的住宅提供了利息抵押貸款服務等措施。在政府的帶頭下,經過相關部門對節能工作的諸多培訓和宣傳,節能意識已經逐步在居民心中樹立起來,節能也成為美國社會的時尚追求。

(二)日本
繼英國率先提出發展低碳經濟、丹麥率先提出建設低碳示范城市、挪威提出建設低碳國家之后,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要創建低碳社會,聲稱欲引領世界低碳經濟革命,把日本打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低碳社會。
1. 制定低碳戰略規劃
日本政府把低碳戰略置于國家戰略高度。在2004年4月,日本環境省設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會情景”研究計劃,重點研究日本在2050年構建“低碳社會”的情景和路線圖,并在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和生活方式轉變方面的提出了具體對策;2007年6月,制定的《21世紀環境立國戰略》中指出,通過推進循環型社會、低碳社會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建設,從而克服地球變暖等環境危機,實現可持續社會的目標;2008年5月,環境部又提出了“面向低碳社會的12項行動”,這12項行動涉及到交通部門、工業部門、能源轉換部門、住宅部門以及相關交叉部門,每一項行動中都包含著未來的目標,并對實現目標的障礙分析,提出相應的戰略對策;同年6月,時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又提出了防止全球氣候變暖對策的“福田藍圖”;同年7月又制定了具體的“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明確將低碳社會作為政府的長遠目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2009年6月,又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對策等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舉措。這一系列的戰略規劃都極大地推動了日本低碳經濟的發展,為日本創建低碳社會打下了基礎。
2. 培養民眾的低碳意識
低碳社會的實現不光需要制定一系列戰略規劃,還要不斷鼓勵社會大眾對國家低碳戰略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為此,日本政府打出了連環拳,來推動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視化”方案。日本政府從2009年實施了“食物運送里程”和“碳足跡”項目,用來測定產品從生產、運輸、消費直至最終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排放,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每天所購買的產品和享受的服務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便促使自己更低碳地消費和生活。日本政府還推出了“碳中和”政策。日本政府希望借此來提高公眾對低碳理念的認識。最近日本還建立了“低碳積分制度”,日本民眾在選擇購買節能商品或者服務時,對購買符合一定節能標準的空調、冰箱和數字電視的消費者返還積分,這些積分可用于兌換消費券。日本政府的種種舉措,讓社會民眾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生活各個環節里分別排放了多少溫室氣體,而且如果要減少這些排放需要花費多少費用,希望以此可以喚起日本民眾低碳意識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三)韓國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恢復增長、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韓國在新興經濟體中先行一步,目前,在李明博的主導下韓國正在進行著綠色新政,并且率先制訂了《綠色增長國家戰略》。韓國的“綠色”意識及其思路做法對我國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 將“發展綠色經濟”確定為國家戰略
制定《綠色增長國家戰略》和首個五年計劃是韓國“低碳綠色增長”政策的重要舉措。《綠色增長國家戰略》確定了韓國2009至2050年綠色增長總體目標和具體政策,核心內容是大力發展綠色技術產業、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高能源自給率和能源福利,全面提升綠色競爭力,到2020年躋身全球“綠色七強”,2050年進入“綠色五強”。
2. 啟動“綠色新政”,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為了拉動國內經濟,2009年韓國政府提出了“綠色工程”計劃,即未來四年內投資50萬億韓元,開發36個生態工程,這樣就可以創造大約96萬個工作崗位,這一計劃被稱為“綠色新政”。
綠色新政的“綠色”主要指社會基礎設施、低碳高效的工業技術和環境友好型生活這三方面的內容。低碳項目包括開發中的鐵路、大規模運輸、高效燃料的車輛、清潔燃料、能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建筑。僅這些措施的投入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這表明韓國已經符合二十國集團經濟體的要求,應該在低碳戰略上花費國民生產總值的至少1%。韓國計劃的另外三個主要項目是改進水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包括四條主要河流的修復、修造中小型的水壩和恢復森林。2009年7月,韓國政府宣布設立一個為期5年的綠色成長投資項目,從根本上把綠色新政納入國家的5年經濟發展規劃,并將在同樣的優先領域花費600億美元以降低碳依賴和改善環境(見表1)。
因此,韓國“綠色新政”的實質是以低碳綠色產業化體現綠色發展,即將“環境與發展”從對立與沖突關系轉向共存共贏關系,最終實現環保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3. 開展“綠色生活革命”,積極參與“綠色合作”
開展“綠色生活革命”,打造全球綠色增長模范國家。打造綠色國土和綠色交通,擴大資源循環型開發方式,打造綠色城市,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中心的綠色交通物流體系;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利用廢舊資源和生物能源建設綠色村莊,實施“碳積分制”;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綠色合作,將綠色國家開發援助(ODA)比重由2009年的14%提高至2020年的30%和2050年的40%,并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綠色合作,提升韓環境績效指數(EPI)等國際綠色增長指數。
二、國外經驗對我國政府推進低碳管理的啟示
(一)樹立低碳發展的理念
國際上眾多國家的經驗與實踐表明,低碳經濟這一新模式需要低碳政府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所以政府應先行垂范、厲行節約,樹立低碳理念,并通過價值引導,營造重視節約能源資源、減少碳排放的良好社會氛圍。對我國而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并在社會上促成低碳發展的共識,使各級領導和公眾了解什么是低碳經濟,為什么要發展低碳經濟,怎樣發展低碳經濟,是強化政府低碳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低碳發展國家戰略
以日本、韓國等國家為例,都將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到了國家的戰略高度,政府要適時提出發展戰略,制定中長期規劃。因此中國政府要在認真分析各國低碳發展的經驗和走向的基礎上,結合本國的國情和未來發展的需求,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對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進行全面規劃、部署和推動,統領綠色經濟發展。
(三)完善低碳相關的立法、財政激勵
縱觀世界各國,關于低碳經濟的立法工作都受到了特殊的重視。積極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有利于我國搶占未來國際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而且可以在國際上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草原法、森林法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對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們要繼續完善法律法規,并制定相應的財政激勵措施,以實現我國減少碳排放的目標。
(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進低碳技術創新
目前,低碳技術的開發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一個重點領域,每一個大國都把先進的低碳能源技術作為根本戰略,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在2009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上,溫家寶總理在作《增強信心,深化合作,實現共贏》的演講時指出,要推動“綠色”合作,促進亞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國在政府低碳管理創新中,需要加強低碳技術的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學習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效的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推進我國在低碳技術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春.低碳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1.
[2] 吳可亮. 簡析韓國”低碳綠色增長”經濟振興戰略及其啟[J].經濟視角,2010.
[3] 趙雪珂.日本發展低碳經濟對我國的啟示[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
[4] 宋言奇.以低碳社會促低碳經濟發展[J].江南論壇,2011.
[5] 亦冬.發達國家推動節能減排的主要做法及啟示[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7.
作者簡介:任曉凱(1984-),男,漢族,山西運城人,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