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以來,學者將民事責任劃分為民事契約責任和民事侵權責任,早期商品經濟中 “契約和侵權”兩分法的民事責任體系,尚能滿足當時實際生活需要。市場經濟日趨發達的當代,由于交易關系較之以前更復雜,所以二元的民事責任模式已很難再滿足維持秩序的需要。為此,“契約-侵權-保護”的提出更能適應復雜的商品經濟的需要。
傳統民法奉行“契約自由”和“無過錯責任”為基本原則,契約責任重在保護契約為目的,以當事人違反“約定義務”為核心,侵權法在確定責任時,一當時人有過錯為前提來對待受害人的損害賠償問題,實際中,受害人的利益損害還包括一些課期待的利益沒有過多的予以重視,這成為傳統民事責任體系的漏洞。
一、民事責任概念的界定
民事責任制度構建之目的在于填補受害人的損害,探討民事責任首先要對民事責任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在我國的有關民事責任概念的界定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有:擔保說、制裁說、制裁兼擔保說和法律后果說。
擔保說主要受日耳曼法“責任是債務擔保”觀念的影響。認為,所謂民事責任實際就是國家對私權的公力救濟,就是債權之公力擔保。制裁說的民法學者認為責任蓋處于違反義務而受制裁之地位。制裁兼擔保說,此說將“制裁說”和“擔保說”相結合,認為有第一種意義的民事責任和第二種意義的民事責任。第一種意義的民事責任是債務成立的原因;第二種意義的民事責任為債務成立的后果。法律后果說,認為民事責任區別于民事制裁,民事責任承擔的方式分為主動自覺地承擔法律責任和被動承擔兩類。
二、我國民事責任體系“契約—侵權”兩分法的形成
我國的民事責任體系是對大陸法系國家已有的民事責任體系的繼受。大陸法系國家沒有將民事責任作為獨立的制度進行統一規定,而是以債的兩大發生根據為基礎,主要將責任分別在契約之債和侵權行為之債中加以規定。我國古代沒有獨立的體系化的民法。就民事責任立法體例來看,基本沿襲德國、瑞士和日本的民法典的模式,將民事責任分別在不同性質的債的部分加以規定。
我國的兩分法民事責任在繼受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契約責任的歸責原則上舍棄了大陸法系的過錯原則而采取英美法系的嚴格責任原則。在侵權責任的規則原則上,奉過錯責任原則為基本原則還明確肯定了其他歸責原則適用于特殊侵權行為。現行民事法律所確立的民事責任體系,在秉承大陸法系傳統“契約—侵權”兩分法的基礎上,吸收了現代民法的法律原則和法律制度,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兩分法民事責任體系。
三、我國兩分法民事責任體系的困境
(一)兩分法民事責任體系的理論困境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而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傳統的契約理論認為,契約責任又稱為違約責任是指合同的當事人違反約定義務造成的,而且民事責任只在作為合同主體的當事人之間發生。作為新類型民事責任的產生依據是民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合同的主體方基于信賴關系訂立契約或合同,默認為對方也有告知交易物的性質、使用方法或習性等,若對方未告知或未如實告知由此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害會造成固有利益損失,這有別于傳統的兩分法民事責任,兩者雖有相同之處但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二)兩分法民事責任體系的實踐困境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民法所保護的利益逐漸超出傳統契約法和侵權行為法的調整范圍。現行民事責任面臨一些尚需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民事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已不限于契約和侵權方面造成的損害;二是現行的民是責任體系來解決由于交易日趨復雜化造成的損害已不能滿足當事人的需求,新時期當事人的損害要求也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不容易處理。這是兩分法民事責任造成的現實的實踐困境。為了解決好這一難題必須尋求一種新的解決方式,而且這種需求已經很迫切了。
四、構建“契約—侵權—保護”三分法民事責任體系
在應對當今隨著市場經濟日趨發達的交易關系多元化和復雜化,學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責任體系來積極應對現實的秩序對穩定的需求,國外有學者提出了再新類型民事義務的基礎上形成的保護民事責任,由此提出了一個設想構建“契約—侵權—保護”的三分法民事責任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為我國所借鑒,也算是對市場調整的一個很好的藍圖。
我國法律上,人身和財產等固有利益的損害一般都屬于侵權行為法的調整范疇。德國“統一保護義務關系”學說的提出,明確指出了一個第三類型民事責任之正當化基礎。現在我國面臨的情況是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正在進行,這也使得我們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踐行這一嘗試。在有必要建立新類型的民事責任的前提下,該民事責任制度具體設計上的困難與否,不能成為阻礙的理由。我們所要建立的,是獨立于傳統契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并與之并列的新類型民事責任。民法上就形成了“契約—侵權—保護”為基礎的三分法民事責任體系。這樣的一種民事責任體系對責任的處理方式有一下內部的劃分:契約責任主要負責當事人因約定而產生的民事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侵權責任負責因當事人損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的損失;保護責任的主要責任在于處理當事人間基于信賴利益而造成的固有利益的損失,由此看來由于保護責任的保護范圍是在契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基礎上隨著人類的進步市場主體對自身保護的進一步提升的一種保護方式。
參考文獻
[1]邱雪梅.民事責任體系重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張民安.現代法國侵權責任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梁慧星.民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王元(1987-),女,河南省永城市,就讀于蘭州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刑法學。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