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
摘 要:“入園難”成為困擾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大難題,其實質問題是學前教育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我國現階段幼兒園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適齡入園兒童的需要。為此,應開放學前教育市場,建立私立幼兒園,采用市場定價;針對低收入家庭,政府興建公立幼兒園,并發放補貼——教育券,最終形成私立幼兒園為主,公立幼兒園為輔,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共同發展的局面。文章依據供給需求模型,詳細討論了幼兒園定價和補貼額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 供給 需求 定價 補貼
中圖分類號:G40-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034-02
一、引言及背景
目前,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重視。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僅要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更對幼兒園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幼兒園前排起了長隊,“入園難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社會話題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畢竟,教育問題是一個伴隨我國發展出現的問題,也是社會的敏感問題,更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入園難問題本質是教育資源的供需矛盾問題,其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1.需求方面。首先,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來臨,對學前教育的普及需求強烈,關注學前教育的普惠性是和諧社會追求公正與平等的必然選擇。其次,育齡婦女扎堆現象顯著,近年來隨著“金豬寶寶”、“奧運寶寶”的不斷出現,使得在一段時期內適齡入園兒童量急劇增加。另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需求的差異化也越來越明顯,一些家長放棄就近入園的機會,想方設法爭取優質公立、私立幼兒園的入園資格。家長擇校使得某類幼兒園的入園壓力特別大,公立示范幼兒園與私立優質幼兒園稀缺。
2.供給方面。幼兒園總量不足。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近兩年公布的統計數據,北京市幼兒園不升反降,由2010年的1253所,下降到2011年的1245所,使得幼兒園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供需的嚴重不足導致了入園難的出現,而這種擁擠成本,買單的不僅僅是家長,還有社會。
教育是一種準公共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競爭性,而教育又是一個國家的根本,關乎民族的前途和未來,因此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必須承擔起提供教育資源的責任,實現學前教育資源的公平合理配置。這主要體現為財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2010年1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解決“入園難”提出了若干政策性舉措: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支持街道、農村集體和有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企業辦幼兒園,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網絡;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預算;合理制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管理,堅決查處亂收費等等。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各方面建設急需資金的情況下,沒有大規模的財政支出支持興建足夠的公立幼兒園滿足所有適齡入園兒童的需要,所以必須制定效率和公平兼顧的高效的財政支出政策,即要發揮市場的作用,開放幼兒園市場,以私立幼兒園為主,公立幼兒園為輔,私立幼兒園與公立幼兒園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
二、解決對策的相關研究
1.入園難問題的政策建議。喬梁、謝德蓉{1}指出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立幼兒園,積極扶持私立幼兒園,幼兒園都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提倡建立公私合辦幼兒園,公辦民助、委托管理。新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區調劑資源進行幼兒園改造擴容,對優質民辦幼兒園頒發獎勵,購買學位。李晴晴{2}建議調整收費機制,對公立或私立幼兒園進行補貼,增加幼兒園的數量,政府鼓勵民間辦園,企業或者個人聯合辦園。王海英{3}提出構建橫縱聯通的幼兒教育管理體系與財政投資體系。認為幼教是一種公益性事業,需要國家財政的宏觀調控,即不能把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地方。所以要建立縱橫聯通的財政投資體系,在中央財政統一支持的基礎上,配合實施省內橫向轉移支付。提出了學前教育界可以作為的方面,加快研究影響政府決策的進程。郭雄偉{4}強調政府在促進幼兒教育公平中發揮的作用。要減少對優質幼兒園的投資,確定學前教育的資源配置順序,向弱勢群體傾斜。還對教育公平內涵進行了拓展:不能將學前教育的公平性簡單地理解為讓所有學生都能進入學校并接受同樣的課程,而應理解成為每個學前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同時讓他們接受適合他們情況的教育,強調教育內容和課程的差異化。認為應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從上述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基本達成了公立幼兒園與私立幼兒園共發展的一致。在市場配置與政府配置相結合的情況下,明確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公平,為此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保證適齡入園兒童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2.國外學前教育制度的借鑒。由于我國學前教育出現的問題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學者把目光投向了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研究國外學前教育模式,尋找我國“入園難”的解決途徑。蔡迎旗{5}研究發現,英國和法國都采用的是政府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政策,政府的支持對象主要是社會保教服務的提供者,如托兒機構等等,而非兒童的家庭。美國采取教育補貼的辦法,根據工資比例補貼教育經費,中央和地方約定一定的出資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家庭采用家教的形式。
在亞洲,韓國模式是以政府為輔,市場主導,即在國內公共品的提供方面引入市場競爭,以市場和社會投入為主的財政支出結構。香港采取教育券的方式,對兒童進行補貼。臺灣地區則加強學前教育立法,保證學前教育公平。
3.教育券方面的研究。教育券(Educational Voucher或School Voucher)由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于1955年提出,其主旨是政府改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把教育經費折算成一定數額的有價證券(即教育券)發給每位學生,學生憑教育券可不受學校性質(公立學?;蛩搅W校)和學區的限制自行選擇就讀的學校,從而使學生免受指定學校入學的限制,享有均等的擇校權和擇校機會,學校則憑所收取的教育券向政府兌換資金以支付辦學費用。張琳{6}探討了教育券制度實施的幾個條件,提出了教育券漸進改革的思路,要對其作用進行準確定位,為其發展創造條件。宋曉霞{7}認為我國可以借鑒教育券的模式,但是要考慮我國實際國情,不能機械照搬。丁明鮮{8}認為教育券是建立在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理論、教育選擇理論和教育公平理論基礎之上的,并認為我國存在發行教育券的必要性和相當高的可行性。
從以往的研究和改革實踐中可以看出,已經達成了以下共識,那就是學前教育是準公共品,其提供應由政府主導,同時為了提高效率,必須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機制。但是沒有對政府和市場的角色界線作出具體的劃分,雖然提出了購買學位的理念,但是缺乏對如何購買、購買價格的具體闡述。
4.解決“入園難”問題——教育券。本文認為基于我國財政教育支出有限和私立幼兒園數量居多的現狀,應該將私立幼兒園作為主體,通過市場進行定價,促進優勝劣汰;公立幼兒園要承擔起實現教育公平的責任,重點解決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
弗里德曼{9}認為“政府有責任投資教育,但是沒有義務興辦學?!?,他最初提出教育券思想主要是從提高效率角度著眼,目的是通過實施教育券制度建立一種新的公共品供給方式,因而他所主張的教育券一般認為是非排富的。后來皮考克(Peacock)、魏茲曼(Wiseman)和詹克斯(Jencb)發展了弗里德曼的思想,提出教育券應與家庭收入狀況聯系起來,應幫助家境貧困的學生克服經濟困難,幫助弱勢群體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這是排富型教育券的思想淵源。由于我國面臨入園供給遠不能滿足需求的局面,公立幼兒園數量有限,那么將會有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適齡入園兒童無法通過就讀公立幼兒園解決學前教育問題,必然選擇收費較高的私立幼兒園,這就要求政府必須給予一定形式的補貼,因此在我國實行的教育券是排富的。
筆者認為可以采用教育券的方式進行補貼。本研究中的教育券是由某級行政部門主要是教育部門發放給受教育者的有價票券,此票證可以充抵全部或部分學費和雜費,家長可用教育券為其子女就學支付一定的教育費用,學校持收到的教育券向指定單位兌換成教育經費,用于辦學開支。通過這種方式改變教育資金及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改善部分受教育群體的教育狀況,達到促進教育公平的目的。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基本具備了實行教育券制度的條件。
1.自由擇校。對于戶籍人口,家長可以自由選擇戶籍區內的幼兒園。這樣可以引導資源向提供優質服務的教育機構流動,促進幼兒園質量的提高。
2.部分地區試點的成功經驗。浙江省的40余個縣市區推行“教育券”制度。此外,全國17個省、市、縣等80余單位也紛紛到浙江教育券成功試點區長興縣考察學習,計劃在本地區逐步實施“教育券”制度,據不完全統計,湖北省的監利、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山西省的左權山區、廣東省的廣州等地區從2004年開始,也紛紛實行“教育券”制度。
5.幼兒園定價及補貼額的模型分析。假定幼兒園存在兩個相互獨立的市場:公立幼兒園市場和私立幼兒園市場,家長擁有自主選擇權。
私立幼兒園市場:
將該地區的家庭分為低、中、高三個收入層次,受到公立幼兒園數量的限制,加上距離和家長工作等各方面的限制,會有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選擇私立幼兒園。D總代表該地區對幼兒園學位的總體需求,是中、高等收入家庭和部分進入私立幼兒園市場的低收入家庭對私立幼兒園學位需求量的總和。S私立表示私立幼兒園的公立學位數量。
此時市場上的均衡價格為P0
由于有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進入了私立幼兒園市場,政府要為此提供一定的補貼,補貼以教育券的形式發給學生家長,自主擇校。從圖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可支付的均衡價格是P1,而市場實際均衡價格是P0。
由于市場競爭的激勵作用,最終會出現私立幼兒園質量高于公立幼兒園的現象(正如美國大學的情況一樣),而且人們對于教育的消費缺乏收入和需求彈性,所以會出現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將會選擇以接受補貼的方式進入私立幼兒園。如果補貼價格定位P0-P1,那么將會有一批質量一般的公立幼兒園出現“荒蕪”現象。所以得到:
私立幼兒園市場的補貼額=(P0-P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