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淼 王卓識
【摘要】黑龍江省寧安市在特色農業方面發展迅速,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本文采用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結合的方法,運用對黑龍江省寧安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實地調研數據,分析了寧安市特色農業發展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對我國特色農業發展具有的借鑒意義。
黑龍江省寧安市作為東北農業發展的典范,總人口44萬人,農業人口28萬人,占總人口63.6%,幅員面積7924平方千米,全市耕地面積為221萬畝(大畝),是國家級百萬畝綠色食品生產原料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尤其在特色農業發展方面,寧安市在優質米、烤煙、水果、淡水魚、蠶蜂、對俄羅斯蔬菜出口方面頗具特色,整體帶動了全市農村經濟發展。2011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5元,遠遠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11月,筆者對寧安市特色農業發展進行全面調研,分析了寧安市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搜集數據撰寫了此調研報告。
一、寧安市農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寧安市具有黑龍江省典型地域特征,土地主要以平原為主,森林覆蓋率63.52%;位于北緯44度,年均有效積溫2650度,適宜耕種,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人均耕地面積7.89畝(2011年),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除了自然地域優勢以外,寧安市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大地優勢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業基礎設施完善
寧安市開始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以來,建成水稻育苗大棚5661棟,水稻大棚育苗比重達到79%,改善中低產田8800畝;實施測土配方施肥80萬畝,建設標準化良田2萬畝,農業標準化率90%;實施響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黑土區臥龍小流域綜合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及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建設,水利泵站達到54處、干支渠670千米,全市可控制灌溉面積達到38.3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0.1萬畝;完善農機具補貼1031萬元,機車總動力全國領先;建成243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年發布信息1800條,實現了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的接軌;落實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9處,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202萬畝,建有蔬菜大棚1.7萬棟。建有自動雨量監測站23處,人工雨量監測點32個,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基地9處。
(二)政策積極引導扶持
政策引導、扶持是寧安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另一項重要優勢。為了促進寧安市特色畜牧業發展,市財政專項撥款3000萬元扶持資金,作為特色農業發展啟動資金,并投資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67個、養殖場270個;積極辟建了三個物流園區,引資1.8億元建設了源豐對俄果蔬國際物流園區,海關、商檢、檢測關口前移寧安,蔬菜、水果等優質農產品可直接簽封出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內陸口岸;引資投入0.7億元建設了占地3萬平米鑫淼物流園區,成為東三省最大的農資、農機物流園區;同時,政府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引導相關農民形成特色產業園區,形成規模經濟。目前,寧安市已經建成響水大米生產園區、特色香瓜生產園區,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等項目。
(三)特色企業龍頭作用明顯
寧安市建設有牡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龍頭企業2個,帶動農民訂單種植157萬畝;組建帶動力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16家,每個合作社都確定一名標準化生產技術負責人,具體負責生產資料統購、技術操作規程培訓、生產指導、統一銷售等工作,引領特色行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共同應對市場。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寧安市農民增收近2億元。
二、寧安市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在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地特色農業扶植政策、較高的勞動力水平和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發展優勢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寧安市特色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現在規模經濟、品牌農業兩個方面。
(一)規模經濟
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發展實現規模經營,是寧安市農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寧安市全市生豬、肉雞飼養量分別達到80萬頭和1000萬只,依托鑫鵬肉業和正大實業兩大畜牧龍頭優勢,寧安市畜牧養殖規模化經營比重達到60%,產值實現10.2億元。
另外,寧安市利用“公司+農戶”模式,通過與企業簽訂訂單,實現規模經營。以上海中華香煙集團為例,寧安市利用自身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的煙草種植條件,與上海中華煙集團建立長期關系,利用企業訂單,寧安市發展烤煙4.5萬畝,平均畝產達到342斤,畝均收益達到2320元,列全省之首(2011)。
在此基礎上,寧安市利用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農產品出口產業。全市建有蔬菜大棚1.7萬棟,蔬菜總面積達到12萬畝,每年對俄出口果菜8萬噸,出口額5000萬美元。
(二)品牌農業
品牌農業作為寧安市特色農業的代表,在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寧安市品牌農業在農民增收中占到了17%以上。“潤寶”牌葡萄糖、“鏡泊湖”牌綿白糖、“響水”牌大米等多個產品被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福臨門響水牌”大米成為世博會參展產品,雪城(鑫鵬)牌豬肉被認定為省級放心食品,“蘭崗”西瓜被確定為2008年奧運會指定供應農產品。其中,有機食品認證7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76個,創建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響水大米、虹鱒魚、蘭崗西瓜、蔬菜、優質地產果成為國內外市場的熱銷產品。
三、寧安市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寧安市在農業發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有效灌溉面積和節水灌溉面積比例較低;二是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鑫鵬肉業、正大實業等龍頭企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合作組織力度不夠,規模效應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農村基層干部思想觀念、領導方式還跟不上政策制度創新步伐,開拓性不強,公益性服務發展滯后;四是地方財力有限,鄉村不良債務嚴重,村集體經濟薄弱;五是農村土地流轉瓶頸制約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進一步強化。
四、寧安市農業發展思路及對策
寧安市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巨大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保障特色農業優勢地位,完善政策保障機制,發揮品牌農業、規模農業作用,提高農民收入;同時利用區位優勢發展,觀光農業是寧安市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參考寧安市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推動寧安市特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寧安市規模經營的進一步發展,不能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的規劃,應該更為廣泛地推動“公司+農戶”合作,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收益。因此,只有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壯大龍頭、優化機制、延長鏈條、規模發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研究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加強規范引導,加快發展;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和對外(俄)果菜批發市場對才能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實現規模效益。
(二)整合并放大品牌優勢,發揮品牌效應
充分利用現有的知名品牌,搞好整合、整治及監管,加大宣傳力度,做大做強寧安市煙、糖、米、畜、菜、經等支柱產業;放大品牌效應,建立品牌化涉農企業,扶植其成為新的龍頭產業帶動規模經營發展。
(三)加大特色農業支持力度。
各級政府要對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品牌農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臺扶持政策,構建多元投資體系,形成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政府補貼、地方配套、多方援建、干部入股、優惠貸款等等多元投資融資機制,充分調動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的積極性。
五、結語
特色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寧安市作為特色農業發展的優秀典范,對我國特色農業尤其是東北特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通過對實地調研情況的分析和總結,闡述了寧安市特色農業發展的優勢及不足,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對我國特色農業的發展具有借鑒作用。
基金項目:校村對接模式下的農業推廣服務(吉林大學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2011-2012年)
作者簡介:趙月淼,男,漢族,1975年2月出生,黑龍江牡丹江人,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2009級農業推廣碩士,黑龍江省寧安市委督查局副局長,研究方向:區域與農村發展;王卓識,男,漢族,1990年2月出生,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2009級農林經濟管理本科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