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婧 劉羽
摘 要:通過與專家、學者訪談,以及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借鑒前人相關文獻中比較規范的制造業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評價體系,選取1236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指標評價體系,探究2007年至2010年四年間樣本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研究結果讓公眾明確了解制造業企業在近年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上的不足之處與值得肯定的進步,為有關部門的監管、監督提供可行性建議,也能指導企業認識到在今后履行社會責任上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制造業上市公司 指標評價體系 財務會計視角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062-02
一、評價方法
(一)研究對象
筆者研究的對象是中國制造行業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四年間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主要從投資者、職工、客戶、政府、社區和環境這六個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角度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制造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聯系最為緊密,而且鎖定于一個行業可以避免其他行業因素干擾,研究結果也較為可信。
研究對象的樣本群體鎖定于2007年至2010年間屬于證監會行業分類中制造業的A股上市公司,并排除掉其中數據不全的企業。樣本數據主要來自于其公開披露的2007年至2010年年度財務報告,其中財務數據、公司治理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金融數據庫、銳思金融研究數據庫,其他數據則是從巨潮資訊網的年報中查找并手工錄入的。
(二)評價指標
筆者評價指標的設立是參考從早期評價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內容分析法”中衍生出來的“指數法”。筆者從宋建波,盛春艷曾經做的以專家訪談調查為基礎確立的11個可操作性評價指標中,篩選出9個數據采集相對完整全面的指標作為細分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分別是:
1.公司對投資者的責任。運用投入資本回報率來衡量,來確認企業是否保障投資者權利并及時充分給予了投資回報。
2.公司對員工的責任。(1)衡量員工薪酬及福利的水平,指標是“員工報酬率=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營業收入×100%”。(2)對待員工的公平性,由于在中國職場目前公平問題最集中的體現仍然是在性別方面,所以選用“高管女性比率”。
3.公司對客戶責任。衡量產品或服務的質量,使用兩個指標:(1)“質量認證得分”。通過國家的質量體系認證又通過產品認證得3分,只通過體系認證的得2分,只通過產品認證的得1分,都未通過的得0分。(2)“品牌得分”。世界著名品牌認證得4分,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中華老字號、中國著名品牌、中國名優產品這些國家級品牌認證得3分,省級著名商標或省級著名品牌認證為2分,市級的為1分,否則為0分。
4.公司對政府的責任。(1)納稅指標。稅費支出比率=(支付的各項稅費-收到的稅費返還)÷營業收入×100%。(2)是否違法指標。罰款等支出比率=(罰款支出+滯納金+賠償金)÷營業收入(該值>0,取值0;反之為1)。
5.公司對社區、公益事業的責任:公益支出比率=(捐贈支出+贊助費)÷營業收入×100%。
6.公司對環境的責任,主要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得分來衡量,通過為1,否則為0。
二、評價結果分析
(一)對投資者的責任履行情況
根據上表,2008年是4年間資本投入回報率最低的一年,而當年行業內資本回報率差異不大,所以該年的特殊情況恐怕與經濟危機導致的宏觀經濟整體低迷,制造業遭遇重創有著密切關系。除去這一年,發現投入資本回報率是有所提升的,當然這主要與經濟形勢的好轉導致制造業復蘇有關,但也說明制造業企業在回報投資者上有了進步,對投資者的社會(下轉第64頁)(上接第62頁)責任履行情況尚可。
(二)對員工的責任履行情況
1.統計發現企業的員工報酬率基本呈上升態勢,盡管10年又稍稍降低,但基本與2009年持平。而2008年雖然有經濟危機影響,制造業大量員工失業,但員工報酬率較之2007年要高。這基本與前面社會貢獻率里企業對員工貢獻率指標的結果一致,說明制造業企業確實在員工薪資報酬的待遇上有普遍提高。
2.企業在對待員工的公平性,主要是男女平等問題上也有所改善:高層中女性比例呈現逐年穩步上升態勢。但是仍有超過百余家企業的高層中依然沒有女性,且最高的女性高管比率也僅是剛過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總體而言,制造業上市公司對于員工的待遇在2007年至2010年間是有穩步提升的,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較好。
(三)對客戶的責任履行情況
1.由于關于產品、體系認證和品牌的相關數據各制造業上市公司并沒有明確披露,因此這一部分的數據由人工錄入。筆者從總樣本中隨機選取了600家,只對比2007年初和2010年末兩個時點的企業對客戶責任的履行情況。
2.從2007年到2010年,品牌認證方面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但是在產品和質量體系認證方面變化明顯。特別是同時獲得兩種認證的企業增勢明顯,增長了215個百分點,只獲得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增勢也很明顯,增加了約53個百分點。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上市公司意識到產品、質量體系以及品牌認證的重要性,對客戶責任的履行從這3個定性指標上看是呈好轉趨勢的。
(四)對政府的責任履行情況
1.制造業上市公司在2010年之前稅費支出比率呈擴大趨勢,但是在2010年卻出現一個明顯的降低。統計發現高稅費支出比率的企業數占行業中所有企業數的比例在2010年明顯降低,標準偏差也顯示這一年的稅費支出比率比較集中在較低水平。這反映偷稅漏稅逃稅現象可能加重,也可能與政府當年稅收政策有關。
2.企業在罰款等支出上從2007年到2009年,需要因違法違規而繳納罰款、滯納金和賠償金的企業所占比重減小,但在2010年又有所上升。
3.制造業上市公司在對政府的責任履行情況上還是呈現轉好趨勢,但在2010年有所下降,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
(五)對社區、公益事業的責任履行情況
由于2008年企業披露情況相對不完整,數據采集誤差較大,故沒有計入統計范疇。總體而言企業在公益事業上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有所提高,但是這與有些企業在近年公益支出比率很高所起的帶動作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平均的公益支出比率依然較低,且企業履行情況差異較大。
(六)企業對環境的責任履行情況
2007年,獲得環境管理認證的企業占21%,未獲得環境管理認證的占79%。2010年,獲得環境管理認證的占51.33%,超過了半數,未獲得環境管理認證的占48.67%。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上市公司意識到環境管理認證的重要性,從這個定性指標上看,制造業上市公司對環境的責任履行情況呈好轉趨勢。
三、研究結論
筆者的研究結論和建議主要如下:
1.筆者經過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四年時間里,對投資者、員工、環境和社區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但是對政府和客戶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還有待提升。企業依舊把員工、投資人和客戶這些與企業績效直接掛鉤的利益相關者當作社會責任履行的主要對象,對環境管理和公益事業還是有所忽視。
2.在做數據收集的時候,筆者發現上市公司在關于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披露還很不完善,也鮮有對這些數據比較系統的整理結果。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在報表附注上關于營業外支出具體項目的披露基本是幾年才進行一次,所以政府和公眾無法及時了解實際情況,不利于社會各界的監督。另一方面,很少有相關部門從行業角度對產品質量認證、環境管理認證情況的數據進行宏觀全面的定期整理,難以實現信息透明。希望政府和相關部門能督促上市公司加強社會責任履行的信息披露工作。
3.筆者主要是運用財務會計上的相關指標研究制造業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4年間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后續研究可以將時間范圍、行業范圍、評價指標擴展,或者探究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公司戰略、業績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盛春艷.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研究——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9(10):153-163
2.李愛華.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治理因素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0(5):23-29
3.姜萬軍,楊東寧,周長輝.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初探[J].統計研究,2006(7):32-36
4.陳留彬.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實證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34-38
5.辛杰.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指標與表現評價[J].山東社會科學,2008(11):24-33
6.金立印.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測評指標體系實證研究——消費者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6(6):114-120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北京 100872)(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