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栗
摘 要:為客觀反映出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發展現狀,文章以企業、高校教師與學生三個行動主體為研究對象,從實事求是與科學研究的思路角度出發,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對校企合作的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教學管理滿意度進行實證調查研究,根據三個角度的定量分析結果結合定性方法綜合分析,為構建完善的高校校企合作教學管理機制對策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高校校企合作 滿意度調查 教學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091-02
一、引言
為構建完善的高校校企合作教學管理機制,全面反映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發展現狀,掌握合作雙方的執行主體對整個過程的滿意度情況是必要的研究基礎。因此本文運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的研究方法,以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高校教師以及學生為研究對象嚴格遵循了教育學、統計學以及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制定校企合作滿意度調查問卷,并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企業與高校中分別展開問卷的發放、回收,結合社會學統計研究理論采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15.0版本進行數據的轉化、處理與分析,最后根據定量分析的結果結合訪談的情況明確現階段校企合作企業、高校教師與學生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現狀。
二、企業與高校滿意度調查問卷的設計
本文結合校企合作執行情況以及問題研究的教學管理核心,因此本文運用文獻調查、專家咨詢反饋設計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認可度(E_RKD)4個題目,主要從企業執行主體對于校企合作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監控機制以及激勵機制四個方面作為考核指標,具體考核指標以及問題概要如表1所示;高校教師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T_MYD)5個題目,主要從教師對于校企合作教師培養制度、學生培養制度、學生就業率提高情況、合作監控管理以及對未來的發展預測五個方面調查,具體考核指標以及問題概要如表2所示;學生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滿意度(S_MYD)5個題目,主要從學生對于校企合作期間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學生對企業管理的宏觀認識、學生對于高校管理的宏觀認識以及學生的假設預期五個方面來驗證調查,具體考核指標以及問題概要如表3所示。
三、企業、高校師生調查問卷調查與分析
(一)問卷發放與回收
本問題調查的對象是黑龍江省10余個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負責人以及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相關工作人員,三所參與校企合作的高校師生進行選擇采取的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本次企業調查問卷共發放35份,回收33份,有效問卷為33份,有效問卷占發放問卷的94.3%,本次對于高校師生發放35份,回收35份,有校問卷為35分,有效問卷占發放問卷的100%。
(二)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
本問題的統計分析工具選擇了SPSS15.0完成,根據問題研究需要選擇指標的數據的集中量與差異量來分析,它分別由數理統計學中的算術平均值(Mean)、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兩個變量來表示。其中,數據集中量反映了數據的集中程度,而標準差則反映了數據的偏離平均數的距離(離均差)的平均數,它是由離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可以看出標準差也是一個平均數,標準差反映的是數值的離散程度,標準差越小,數值越平均標準差越大,數值越離散。
經研究企業的校企合作認可度的均值(E_Means)調查結果可見,如圖1所示。從企業的員工對校企合作的組織機構設置的認可度(RKD1)、從企業員工對管理制度的認可度(RKD2)、從企業執行校企合作過程的監控管理認可度(RKD3)、從企業對于員工的激勵機制的認可度(RKD4)四個方面結果分別為:2.1818、2.4545、1.9697和1.8991。從結果顯然可以看出:從企業角度來看對于校企合作過程中的教學管理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表現在組織機構和制度上的認可程度未達到良好的平均水平、過程監控管理與對員工的激勵機制制度未達到中等水平。
進一步研究觀察,從高校的教師與學生獲取的校企合作滿意度的均值T_Means調查結果可見,如圖2所示。從參與校企合作的教師對于教師培養制度執行的滿意度(MYD1)、從教師對于企業對于學生培養管理制度的執行的滿意度(MYD2)、從高校學生就業率的滿意度(RKD3)、從教師對于合作動態管理過程的滿意度(MYD4)、從教師對于現狀推測合作的未來預期(MYD5)五個方面的結果分別為:2.4857、2.2857、2.9715、2.2961和2.9714;結果表明:教師角度反映的校企合作滿意度的管理制度、合作的動態監控管理的滿意度不高均未達到良好水平,而就業率的提高表現接近良好,在對于未來該模式的預期,教師表現接近3等級數據,意義在期待現行制度的執行經過較大幅度的改善后長期發展合作;而從高校的教師與學生獲取的校企合作滿意度的均值S_Means,學生對企業合作期間學校的培養滿意度(MYD1)、校企合作期間企業的培養滿意度(MYD2)、對學校的總體滿意度(RKD3)、對企業的總體滿意度(MYD4)、假設預期反映學生的滿意度(MYD5)的五個方面結果為:2.289、2.4286、2.5714、2.6143和2.9143;結果表明:學生對于校企合作的企業、高校雙方滿意度處于中等與良好之間,但從對假設預期這一角度考察結果接近3這一等級值,意義在于反映出學生對這種辦學模式是認可的,綜合來看也體現在對現行制度的進一步改進上來。
四、調查結論
通過參照定量分析的結果結合訪談綜合分析發現:地方高校與企業校企合作辦學的教學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肯定,學生的滿意度尚可;但從企業以及高校教師的調查結果以及結合訪談結果發現校企合作的教學管理過程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經調查分析可知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學校與企業的經營理念不同而造成,思想上缺乏堅定的統一,企業與高校之間對于校企合作項目缺乏整體的推進,主觀上企業并沒有從系統整體的角度上與高校之間形成有機的結合;客觀上企業與地方高校雙方的合作過程中缺乏堅實有力的中介橋梁,造成雙方合作的腳步滯后于合作的意識;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監控制度與穩定的監控組織機構,即使存在也表現為落實的力度不夠統一、不夠從一而終;無論在企業中還是在地方高校中對于執行主體均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與評價機制等這樣的教學管理問題,因此以上的研究結論均可以作為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教學管理機制的方向性引導,結合相關的理論以及更為細致的調查研究為教學管理策略提出更準確、科學的依據。
[基金項目:2011年黑龍江省教育廳新世紀教改重點項目“關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研究立項”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金娣.教育評價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陳云英,孫紹邦.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測量研究[J].心理科學,1994(3)
3.高祥寶,董寒青.數據分析與SPSS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賀亮明.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發展的有效機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宣傳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