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古人不知娛樂和休閑,休閑運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比如蹴鞠、捶丸、叼羊等,并形成了中國豐厚的文化遺產。
有段時間各大電視臺熱播《楊貴妃秘史》,本不喜歡秘史類電視劇的我,一不小心看到柔弱嬌羞的楊貴妃竟與玄宗一起大打馬球。
見她在馬背上騰挪躲閃、從容自如、英姿颯爽,不由得大生好奇之心。歷史中的貴妃會不會打馬球,我不得而知。但是唐朝的馬球運動是貴族們享有的娛樂,尤其在宮廷中風行一時,這是不爭的事實。
早在戰國時期,足球已經就是中國民間的一項熱門運動
前段時間歐洲杯火爆熒屏,歐洲人踢得激情,好看,但是苦了需要“倒時差”的中國球迷。個個熬夜看球。如果在古代,中國球迷就不會有這個煩惱了,因為當年中國足球水平最高,根本不用看別人踢球。古代中國人管足球運動叫“蹴鞠”,也稱為“蹋鞠”。“蹴”、“踏”都是用腳踢,“鞠”則是內有填空物的皮球——蹴鞠自然就是踢球。
早在戰國時期,足球已經是中國民間一項熱門運動。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當時著名的外交人士蘇秦到地盤在今山東的齊國游說齊宣王,他看到都城臨菑里是這樣的一種場景:“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
如果要評對中國古足球運動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劉邦當是最恰當的候選人之一。劉邦草根出身,在老家時也喜歡踢球。他的這點喜好,直接讓蹴鞠成為西漢的全國性體育運動,當然也是西漢皇家重要的娛樂項目。
劉邦還專門在皇宮內規劃了一座專業足球場,即所謂“鞠城”。在劉邦的影響下,此后西漢歷代皇帝和包括太子黨在內的貴族,都喜歡踢球。漢武帝劉徹、漢成帝劉驁也是資深球迷,時常親自上場秀一把。
在西漢足球場上,光守門員就有12人,這恐怕是現代球迷難以想象的
漢代踢球有一套成熟的規則,東漢文人李尤《鞠城銘》中記載:“園鞠方墻,倣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簡單的16個字,如實記錄了當時的球場:場地四周筑有圍墻,球場東西向,呈長方形。最有意思的是球門,兩邊竟然各有6個,即“二六相當”一說。當然,此球門與現代球門不同,僅是在地上挖個洞,稱作“球洞”更形象,球踢進洞中即得分。相應地,守門員也各有6名,各自站在球洞前嚴防死守。這么說來,在西漢足球場上,光守門員就有12人,這恐怕是現代球迷難以想象的。
在唐代,雖然馬球替代了踢球,成為軍中首選軍訓項目,但踢球仍是保留節目,在軍中流行著。而在唐代民間,踢球為各階層人士喜歡,詩人杜甫、李白都是踢球高手。
此時的踢法與漢代又有不同,唐代的足球至少有五種踢法。漢代的“六球門”打法已被放棄,出現了真正的“球門”,時稱“毬門”。有的是一邊一個的“雙毬門”,向對方進攻;有的是“單毬門”,單毬門設在球場中間,上面有一個門洞,雙方都竭力往里面踢,誰踢進誰得分。其中的雙球門踢法,已與現代足球十分接近了。
剽悍的哈薩克族牧民最愛叼羊活動,它既是力量的較量,又是智慧的競賽
在西部廣闊的草原上,居住著塔吉克、哈薩克、木在西部廣闊的草原上,居住著塔吉克、哈薩克、木可爾克孜等民族的牧民。在長期的放牧生活中,牧民們常常要和惡劣的天氣、兇猛的禽獸作頑強地搏斗,有時候,遇上暴風雨或者野獸來襲,羊群經常容易失散。這時,牧民們就需要縱馬追趕,一邊應付緊急情況,一邊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馬背,馱回大隊的羊群。
久而久之,這種別具一格的叼羊技藝在生產發展中演變為精彩絕倫的叼羊大賽。
叼羊是集體育與娛樂于一體的激烈刺激的馬上游戲,是比力量和勇氣、賽騎技術的一項活動。更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當地有句諺語:“摔跤見力氣,叼羊見勇氣”。優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譽為“草原上的雄鷹”。
叼羊大賽活動一般在秋天舉行。比賽前,把宰殺的山羊,割去頭和蹄,再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在羊肚里灌水,這樣使羊堅韌,比賽時不會被扯爛。
叼羊一般分三種比賽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分組叼,參賽者10人為一組。兩隊經過反復的互相爭奪,當某隊最后把羊放到指定地點時,就算獲勝。第二種方式是兩人單叼,由兩個代表不同單位的單騎者將羊抄起開始叼奪,或者由另一個人拿起羊,讓兩個單騎去抓,經過兩人奮力在馬上拉扯爭搶,誰最后奪到羊,誰就為勝。第三種方式是群叼,騎手不分隊,多人策馬爭奪,以最后奪得羊并放到指定地點者為勝。
根據哈薩克族人的傳統說法,吃了這只叼羊肉的人,不僅會避過災難,而且還能交上好運
一場叼羊比賽,有時要持續幾個小時,十分緊張、激烈、刺激。精彩的場面更迭變幻,往往使觀眾眼花繚亂,樂而忘返。叼羊比賽中取得的勝利,是以力量和速度得來的,牧民們無不拍手叫好,心悅誠服。
但是,整個活動并沒有結束,叼羊的勝利者,還要把叼來的羊尸,隨意從別人家的氈房頂上扔進去,哈薩克族人認為這是莫大的吉慶和皆大的歡喜,便組織全家人宰羊煮肉,用手抓肉、奶疙瘩等上等佳肴,熱情招待前來恭賀鴻喜的所有客人,待客人們奶足肉飽之后,又開始唱歌、跳舞,進行通宵達旦的娛樂活動。
叼到羊的騎手是自豪的、光榮的,大家紛紛給他披紅掛花,進行嘉獎。然而,吃到這只叼羊肉的人,也是自豪的,幸福的,因為,根據哈薩克族人的傳統說法,吃了這只叼羊肉的人,不僅會避過災難,而且還能交上好運,我想,如果真是這樣靈的話,那當然就夠幸運的了。
哈薩克族人的叼羊游戲,每年都定在金秋節日舉行。這一方面是為了慶賀當年牧業豐收,預祝明年牧業增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牧民們精心飼養馬匹,培育優良馬種,鍛煉英勇騎手,提高馬上戰術。因而,它深深受到了廣大牧民群眾熱烈歡迎,并世世代代地把它繼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