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鮮蝦燕窩粥、薄皮蝦餃、酢皮雞蛋撻、脆皮龜苓糕、榴蓮酥、蜜汁叉燒腸、糯米雞、蟹粉小籠包……這一大串令人口水直流的,可不是相聲里唬人的報菜名,也不是一桌豐盛的午餐或晚宴的菜單,而是廣式早茶里的經典“小點心”。上工前,約三五好友,或待假日與家人同行,一起上得茶樓,圍桌而坐,泡上一壺茶,點上幾件點心,先飲杯香早茶,清凈口腔,精神提了起來,食欲也被喚起,遂品嘗各款美味點心,咸香酸甜各具風味,潤喉充饑,兩不相擾。這便開始了一個悠閑、享受至極的早晨甚或一整日。
廣州人品茶是分早、中、晚三次的,但還屬早茶最為講究。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
早茶之茶,以紅茶為主,因其暖胃去膩,利于消化,所以以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最為普遍。不過到得今天,在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致多樣。
廣東人在吃上向來不含糊,粵式點心,更是一絕。大廚們把細細密密的心思都放在了小小的茶點上,又將其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點做得最為精致,賣相甚佳。
比如每家茶樓都有令人驚艷的招牌蝦餃,以近似透明的澄面制成水晶餃皮,包裹兩三只鮮嫩蝦仁,一上桌,便先把眼睛迷醉,晶瑩中透出的那一點微紅,像極女人妝奩中珍藏了許久,日日摩挲卻舍不得佩戴的首飾,瑩潤又散發著誘人之氣。待入口后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勁道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真教人回味無窮。
又如某些高級茶樓特制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后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結合,美味得讓人欲罷不能。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說到這兒,很難有人不咂嘴、咽唾沫,怪不得吃早茶在廣東又叫“嘆早茶”。一個“嘆”字,將這番把每個人的筋骨心肺都鎖牢的盡情享受之意輕輕婉婉地道了出來,頗有些滿足,又有些得意。
好茶要慢品,好點需細嚼,喝早茶成為廣東人心目中最愉快的一種休閑消遣。
早茶自然更要講究,更要將其吃得極細、極慢。就讓它與如今愈加提速的生活工作節奏不相符去吧。誰人不想在這茶樓之上,偷得浮生半日閑呢?
來來來,慢下來,一邊陶醉享受,一邊更加細致地用情、用心。這頓早茶,可以包羅萬象,可以容納分歧,可以談攏生意,也可以噓寒問暖。不管是商務友人洽談業務,親朋好友談心敘誼,還是男女情侶談情說愛,亦都可在這“一盅兩件”中得以促進生發,被一水兩食滋養、潤滑、粘合。
恰如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那幅對聯所寫:“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嘆早茶”,就是廣東人平衡生活的智慧,是在平日急速行駛的生活列車靠站時,忙里偷閑給自己準備的最佳獎賞。
如果你已在都市中疲于奔忙太久,想要停下來,整頓休憩,體驗一下有情有味的慢調生活,那么就先來廣州,吃個早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