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從1999年開始擴招,此后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面對高等教育的擴招趨勢,我們更為關注的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擴招規模究竟緣于什么因素。本論文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運用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方法,通過實證分析探討影響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學校招生規模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般規律,為我國各普通高等教育學校規模發展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一、相關概念說明
(一)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
我國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本文研究范圍是普通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和專科,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
(二)相對規模與絕對規模
招生規模趨勢可從相對規模和絕對規模來分析。絕對規模是指招生人數增加的數量,是絕對數量;相對規模是通過招生人數和其他人口指標的比值。本論文采用相對規模-招生率,即每年高等學校(本、專科)招生人數與高中畢業人數之比這一指標,來反映招生規模的趨勢變化。
二、指標選取和模型建立
本研究主要從經濟、科技、社會、財政、教育和政策六大宏觀方面對影響我國高等教育學校招生率的因素進行選取。各方面的指標按照客觀重要、數據完整、利于解釋、易于獲取的原則,選擇如下:(凡是涉及反映現價的指標我們均采取1978為基底的商品價格指數進行標準化)
經濟方面:第二三產業比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1978年為準)(元)、城鎮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以1978年為準)(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純收入(以1978年為準)(元);
科技方面:三種專利申請授權量(項)、萬勞動力R&D工程師科學家人數(人);
社會方面:城鎮人口比重(%)、城市登記失業率(%);
財政方面:國家財政決算支出(億元);
教育方面:普通高校專任教師與本專科在校生比(%), 普通高等學校生均教育支出(元);
政策方面: 各年教育部等部門對擴招和收縮擴招的政策(虛擬變量);
被解釋變量:招生率(%)。
考慮到每個變量間出現多重共線性,我們先從每個方面選取對解釋變量解釋最擬合的因素變量,方便準確建模,精確修正。通過eviews軟件分析結果,最終選取指標如下:
X1:第二三產業比重、X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X3:三種專利申請授權量、X4:城鎮人口比重、X5: 國家財政決算支出、X6:普通高校專任教師與本專科在校生比(簡稱師生比)、D: 虛擬變量(政策因素)、Y:招生率。
所有數據為1978年-2010年的數據,X3的數據僅從1987年開始,并且代替該方面的指標數據很難收集齊全,EVIEWS分析得知,X3與X2存在高度共線性,且數據較少,保護自由度,將X3變量剔掉。
得到模型如下:
=-169.5114+0.065573X1-0.025398X2+70.56907LNX4
+0.002417X5-2.3908X6
t=(-1.355136)(0.583792)(-1.431682) (2.191586)
(1.07557)(-2.969732)
R2 = 0.955866F = 116.9549
經過多重共線性,異方差、自相關,數據平穩性檢驗和修正并考慮虛擬變量的影響我們得到最終模型為:
=98.85329-0.209136X1-1.983887X6+14.68732D
t=(10.88655) (-2.914664) (-4.093198)(3.102956)
R2=0.8090038F=75.54428df=28
三、結果說明
從本文的整個研究過程,可以看出最終我們選取的是反映經濟因素的第二三產業比重、反映教育因素的高等學校專任教師與在校本專科生比和政策因素來反映對招生率的影響。說明教育、經濟、政策因素對高校招生率的影響是最大的。
從最終模型我們可以看出,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第二三產業比重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平均來說招生率就會減少0.209136個百分點,原因是第二三產業比重反映了經濟發展的一種結構,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率反映的是教育的一種發展狀況,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一種需求狀況。教育屬于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發展得越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教育的是一種促進作用。第二三產業比越低,說明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教育的發展就越好,那么對應的招生率就會越大。
高等學校專任教師與在校本專科學生比對招生率,反映了教育發展的一種結構。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師生比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平均來說招生率就會減少1.983887個百分點。高等學校專任教師與在校本專科學生(簡稱師生比)比反映了對教師資源的利用情況說明的是教育因素對招生率的一個影響,師生比越高說明對教師資源的利用率越低,對教育的發展越不利從而對招生率產生一個負面的影響。
我們從模型可以看師生比對招生率的影響遠遠大于第二三產業比重的影響,說明教育本身的影響因素大于經濟的一個結構因素。
擴招政策也對招生率產生一個很顯著性的影響。從模型可以看出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1999以前和1999年以后相比,平均來說招生率相差14.68732個百分點。從中可以看出招生政策的對招生率的影響頗大。政策的制定是與政府對整個社會的判斷緊密聯系的。
四、總結
查閱相關資料可知目前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正處于增長期,以后并且還會持續這種增長趨勢。在擴大招生規模中我們要注意每個因素對招生率的影響,而不能盲目追求招生率,出現一種高校人數和整個社會資源的不匹配,引發嚴重的社會后果。在進行因素分析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從理論分析,還要進行實證分析,挖掘對招生率影響的潛在因素。
政府可通過第二三產業比重和普通高校專任教師與本專科在校生比來調控招生規模,同時,也要考慮到對其的間接因素。
參考文獻
[1] 陳剛.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定量分析及政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論文.
作者簡介:歐玲(1990-),女,重慶墊江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研究方向:統計學。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