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
作為重慶第二大都市的萬州區,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群眾文化的創新已成為其繁榮與發展的關鍵,這就要求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這種形勢下,對群眾文化工作者素質的要求更高,結合“四依靠”(依靠廣場文化活動搭建群眾文化良好平臺、依靠團體唱主戲、依靠骨干挑大梁、依靠特色創品牌),創新群眾性文化工作新模式,大力繁榮活躍我區群眾文化生活。
一、依靠廣場文化活動搭建群眾文化良好平臺
以我區各大廣場為平臺,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龍頭作用,讓廣場文化活動在日常文化活動中成為文化的引導和主流。目前我區以高筍塘廣場、和平廣場、心連心廣場等11個廣場和社區居民休閑廣場為陣地,每年在此參與組織實施或單獨組織實施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達20余次,如“青春萬州”展演季、連續數周的“廣場消夏文藝晚會”、連續10個周末的“靚麗萬州”創衛文藝宣傳季活動、等大型活動,不但每一次都成為萬州廣大群眾的盛大節日,還有力地推進了萬州“激情廣場大家唱”等群眾自娛自樂活動,使萬州廣場成為萬州群眾文化活動“天天有、周周演、月月賽”的火熱陣地,廣場文化天天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二、 依靠文化團體唱好群眾文化的主戲
主要依靠激活專業文藝團體的力量,采取約束規范和吸引拉動的辦法,對圖書館、文化館、歌舞團、體校等各文體職能部門到社區鄉鎮街道指導的時間、次數、內容等進行明確的規定,每年大規模的基層輔導培訓不少于20次以上,我區文化館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文化館在全區組織發展建立起了舞蹈、鼓樂、歌詠、器樂、健美、戲劇等業余群眾文藝表演團體300余個,并對其中的甘寧鎮甘寧鼓樂團、分水鎮農民藝術團、響水農民藝術團、俏夕陽腰鼓隊、和平廣場女子文體腰鼓隊等骨干團體定點定人定期培訓。這些業余文藝團體把我區的各個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群眾積極組織起來投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培訓鄉鎮、工廠、機關、街道、學校、幼兒園等群文骨干萬余人次。每年開辦書法、美術、攝影、音樂、舞蹈等培訓班及組織作品研討、修改會近350期(班),不但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開展活動的積極性,使群眾文化活動更具導向性和示范性。還為萬州區開展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最堅實的群眾基礎和人才資源,使我區群眾文化活動長盛不衰。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依靠骨干挑起大梁
近年來,我區示范性、導向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全面帶動了整個群文活動的開展。這是在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文藝骨干的示范作用帶來的豐碩成果。通過精心輔導,我區培育出一批群眾文化的“急先鋒”和“領頭雁”,通過他們帶動其他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另一方面還充分發揮文化專干的骨干作用,利用重要節慶日開展歌詠舞蹈比賽、詩歌朗頌會、書法繪畫展覽、征文、演講比賽等各種豐富多采的文化活動,成為群眾文化活動傳播普及的中心;三是發揮文化能人的引帶作用。積極動員和組織各類文化能人根據自己所擁有的特長,設計和組織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吸引群眾、帶動群眾參與的有效載體,從而發揮好參范引帶作用。
在對骨干文藝人才的培養上,一方面組織實施千名文化能人培養計劃,定期組織文化館、歌舞團人員組成小分隊,深入各個社區鄉鎮街道。對廣大文藝愛好者進行集中培訓;另一方面通過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文化活動,發現、培養和鍛煉一批文藝“新星”。
通過以上手段,萬州區的廣場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社區文化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美術、攝影、曲藝、相聲、小品、聲樂、器樂等專業輔導培訓全面出擊,齊頭并進;不但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凈化人民群眾的心靈,陶冶人民群眾情操,而且為社會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這些骨干隊伍每年參與組織實施全區元旦、春節、“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節日慶典大型晚會和單獨組織專題文藝演出等經常性群文活動達200多場(次)極大豐富了我區群眾文化生活。
四、依靠特色打造品牌
突出主旋律打造品牌。萬州區把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目標定位在“突出主旋律,唱響主旋律,用主旋律占領群眾文化陣地”上,發展傳統特色和地方特色鮮明的群眾文化,培育內容積極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風格清新質樸、具有濃厚本土氣息的群眾文化,鼓勵多種形式的群眾自辦文化,培養一批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組建一批群眾書社、電影放映隊,扶持群眾性的業余劇團,支持他們扎根民間,深入農村,服務農民。集中組織專業劇團編排了各種形式的文藝節目,分階段、有重點地在城鄉各地進行演出,掀起了一輪又一輪文化活動高潮。這些活動緊跟時代發展脈搏,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成了城鄉群眾最受歡迎的文化活動品牌;依托傳統項目打造品牌,形成了攝影、書畫等眾多的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項目,繼續保持這些傳統優勢項目,并逐步發展形成規模,形成品牌。
群眾文化事業是一項公益性文化事業,創新群文工作模式,需要每一個群文工作者具有繼往開來的精神,不斷開辟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創新是群文工作出特色的源泉。要創新,首先要有創新思維,只有與時俱進,站在時代進步的前列,才能迸發創新思維,具有創新精神,探索創新之路,開創新的業績,從而在群眾文化工作中與時俱進地辦出特色,保持特色,發揚特色,讓我區到處呈現出卓有成效的群眾文化服務和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展望未來,我們要在不斷創新群文工作領域的同時,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