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盛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群眾文化事業是我們的方向。群眾文化事業的根本方向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它的根本任務則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這就要求農村文化工作要緊緊圍繞“營造農村新環境、倡導農民新風尚,滿足農民新需求,培育現代新農民”為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新方法、創新新內容,轉變作風,以更加科學的態度、更加深厚的情感、更加踏實的作風、更加扎實的工作,實現農村文化文化建設新突破,開創農村“四個文明”建設新局面。
一、制約農村文化建設的瓶頸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前,我國的財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大批款項投入到群眾文化事業的建設之中,致使部分鄉鎮對文化活動經費投入偏少、器材缺乏,無法滿足全鎮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個別人重操封建迷信活動或參與賭博,造成極壞的影響。
2.文化活動形式單一。 活動只集中在節日期間,主要搞些球賽、歌詠大賽、培訓、講座、棋牌等娛樂活動;不能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求,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讓群眾文化顯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舉辦知識競賽、書法、美術、攝影、集郵,音樂會等多種活動,也可以集體外出踏青野游、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其樂無窮,也可以使人們按照時代的需求,用美的事物塑造各自的形象。同時,也可通過欣賞好的藝術作品陶冶人的情操,充實群眾的生活,把人們的思想境界提高到更高階段。這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建設小康社會中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如何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1.新農村需要新文化。新農村的新文化建設應重點放在培育農村文化活動上,讓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以農民自己認可的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全方位提升農民文化素質,利用現代文化網絡信息和文化科技圖書,傳播新信息、新技能、新觀念、新方法,培育新農民,從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因此,要注重培育新的理念。加強學習,提高文化素質,掌握技能,提高致富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要建設新的村級文化陣地,形成融上網、讀書、娛樂、健康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農民擁有自己的高尚精神和文化家園。
第二,要將新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事一物,時時處處體現文化。
第三,媒體要加大對新農村新文化的宣傳引導,倡導先進文化,凈化農村文化環境。
2.播種文化,植根農民。隨著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鄉的差別在縮小,現在公交大道村村到,廣播電視村村通,網絡信息村村有,交通便利、傳媒快捷、信息入戶,對這樣的幸福生活,老百姓自己稱之為“芝麻開花節節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向往精神文化享受,農民群眾更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用新的文化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農村也需要播種文化。
——培育意識,形成氛圍。“種文化”就是要注重培育農民的文化意識,形成良好氛圍。一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會謀生之本;二是樹立高尚情操,知榮明恥,確立做人之本;三是勤奮工作,修身養性,把握事業成就之源;四是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形成良好的養身之道,讓更多的農民成為“讀書人”、“文化人”。
——培育才藝,建立團隊。“種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育文化藝術才能,挖掘亮點,以文藝骨干帶動文藝團隊建設,組建群眾參與率高的各類文藝團隊,如秧歌隊、腰鼓隊、合唱隊等等,讓農民自己的團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一定范圍內廣大農民享受文化的需求,達到自娛自樂的目的,從而營造文明鄉風。
——加強管理,利用資源。就老圩而言,村級文化中心(室)的覆蓋率已達到100%,這是文化活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和播種文化的優勢資源。加強了現有文化資源的管理,充分發揮了現有文化陣地的作用,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斷滿足廣大農民享受文化的權益,“種文化”也就變成了現實。
3.弘揚主旋律,導航新文化。繁榮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是現階段文化工作的主題,弘揚主旋律是構建和諧文化的基礎。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引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導,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同樣,新農村文化建設也必須要有先進文化的引導。村級文化中心是村落文化的前沿陣地。
首先要把村級文化陣地辦成“弘揚主旋律,導航新文化”的有效場所。
第二,文化部門要經常組織人員下鄉進村指導文化工作,傳授文化藝術,組織一些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內容健康、適合農民口味的文藝節目,送戲下鄉演出,不斷唱響主旋律,發揮文化主渠道引領建設農村新文化的作用。
第三,鄉(社區)宣傳文化部門要加強對村級文化的指導,經常組織開展一些繁榮農村文藝的活動,并為文藝骨干搭建平臺,挖掘、培育文藝骨干,導航農村新文化活動的開展。
第四,共享文化成果,共建和諧家園,要充分利用現有農村文化陣地資源,多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讓農民們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從而推進和諧家園建設。
(作者單位:興化市老圩鄉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