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格爾在《美學》中按照絕對理念自身的伸展,和解的各個運動階段將藝術美歸為三種類型:象征型藝術,古典型藝術與浪漫型藝術。作為藝術的最后一階段,黑格爾用了較大篇幅對浪漫型藝術及其體系作了詳盡的論述,本文將針對“浪漫型藝術”的一些“浪漫”的特質進行分析。
關鍵詞:黑格爾;浪漫型藝術;浪漫主義
一、“題材的劃分”
對于黑格爾美學體系的把握,自然離不開“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一關鍵命題。理念本身具有一個從不確定的模糊狀態上升到完滿無限的絕對的心靈的過程。這一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里,理念與表現它的形象之間有著三種不同的對應關系:一,開始階段。因為理念自身的不確定和模糊,精神無法替藝術找到真正地內容,它所取的用以表現自身的只能是很勉強的外在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態的感性材料。一方面是理念本身的模糊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完全確定的自然形態的感性材料,二者的融合構成一種消極的粘附,象征的關系。這便是黑格爾所謂的象征型藝術階段。二,理念在這一階段達到了一個剛好適合表現的狀態,理念可以自由妥當地體現于在本質上就特別適合它的形象,內容與形象達到了自在的直接的統一。而理念在這一階段找到了能夠表現作為絕對永恒心靈的特殊存在的個別心靈的人體來作為它的形象。“古典型藝術是理想的符合本質的表現,是美的國度達到金甌無缺的情況。沒有什么比它更美,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①這就是黑格爾所謂的古典型藝術階段。三,從根本上講,理念是無限的,是心靈;而藝術用以表現理念的只是一般的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等到理念自身已經發展到像基督教所宣稱的神一樣的地步的時候,它是不能夠被現實的任何東西完全表現的,它在這個程度上取得的意義已經超出了一般藝術和它的表現方式范圍。這個時候能夠表現理念的只能是個別心靈的直接存在,主體的內心生活。但這時,感性材料作為外在因素就只能從情感生活里去找它的概念和意義,而不像在古典型藝術階段那樣自身就是理念的一部分,自身具有意義。“理念需顯現為自身已完善的思想感情,并且由于這這種較高度的完善,理念就從它和它的外在因素的協調統一中退出來,因為理念只有從它本身中才能找到它的真實的實在和顯現”②。至此,理念與形象之間又出現了不符合,分裂。這就是黑格爾所謂的浪漫型藝術階段。
二、浪漫之維
黑格爾貌似將藝術美看作是二元構成的,所以感性顯現理念的時候可能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無心靈的客觀性相,即神所創造的單純的自然環境”。在這一個極端狀態里,藝術只是單純的外在因素,沒有任何的心靈或者精神的內容。另一個極端就是內在認識到的神圣性。“即神所轉化的各種特殊的主體存在:這也就是在個別主體的感覺,情緒和心靈中活動和起作用的真實,這種真實并不凝結在它的外在形狀里,而是退到個別的主體的內心世界里”。③而由個別主體的內在生活組成的統一雖然是特殊的,但它還是作為觀念存在于心里,不能直接由感官接觸到。這樣,絕對心靈經過分化后,同時顯現為個別的心靈生活,個別的心情。“如果我們現在追問在這種內容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答案就是:理想就是主體心靈和神的和解”④。由這個別的心靈生活代言的神依然需要顯現,但是只能通過個別心靈,個別情緒的顯現來間接顯現神,而個別心靈和情緒的顯現還是要依靠一定的材料,符合要求的材料有顏色和聲音。用這些材料來表現上述意蘊內容的方式有圖畫,音樂和詩。而音樂憑著它的區別于一般物質的空間觀念性的時間的觀念性,因而可以使心境以及它的全部感情和情欲在它的聲音里得到表現,而成為浪漫藝術的中心。但是我們必須強調浪漫型藝術的真正內容是絕對的內心生活,及神。我們按照上述辦法顯現,感知神性,但是“神的存在并不就是單純的自然的感性的東西,而是感性的東西變成非感性的東西,變成精神的主體性,這種精神的主體性在他的外在顯現里并不喪失其為絕對,而是正是通過它的實際存在才獲得自己實際在目前的確定性。所以真實的神并不只是由想象造成的理想,而是把自己納入有限的外在的偶然的存在中而仍然知道它自己在這里面是神性的主體,它本身還是無限的,而且使這無限成為自覺的”⑤。這第二種極端狀態就是黑格爾所謂的浪漫型藝術的主要特征。朱光潛對于黑格爾作了如下評論:“在浪漫型藝術里,絕對精神不能在優先現實里獲得充分的表現,于是就擺脫有限現實而縮回到自己的內心生活里面,因此外在的形象成為不重要的因素,盡管它們還是反映到意識里面而擴大了內心生活的內容。”⑥黑格爾指出:浪漫型藝術的基本出發點是主體性原則,亦即精神集中到凝視自己內心生活的原則,這就導致實體性內容的放棄,主體和客體的分裂和各自獨立,內容與形象的分裂,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和技巧成為藝術中的主要因素,運用某種內容和采取某種形式,都聽命于偶然和主體的任意幻想。
三、結語
黑格爾作為西方美學史上的一位大家,對于藝術的把握是有著他的獨到之處的,不管我們從什么樣的角度出發去闡發理解,宏觀的把握是必不可少,宏觀的把握絕非一篇小文章可以做到。希望本文所作的針對黑格爾“浪漫型藝術”的分析能夠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注釋:
①黑格爾.美學.卷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74
②黑格爾.美學.卷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02
③黑格爾.美學.卷一[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05
④黑格爾.美學.卷三[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44
⑤黑格爾.美學.卷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77
⑥黑格爾.美學.卷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85
(作者簡介:柯遠(1985-),男,漢族,重慶人,西南大學文學院美學專業2010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