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斌
摘要:談到形態構成,或許大家都會感到有些許抽象。但實際上,形態構成這一概念自產生以來,將許多抽象的東西都向形象化發展了。而展示空間的意思呢,顧名思義,就是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對相應的事物進行展示,空間是一個三維空間,因此展示空間也是一種全面的展示過程,比如在生活有書畫展示,花卉展示等。如果能夠將展示空間與形態構成結合在一起,這樣既有助于形態構成的完善,也有利于展示空間的發展。本文即將通過一些例子來對形態構成與展示空間的關系進行一個探討。
關鍵詞:形態構成;展示空間;關系研究;互相促進
隨著社會的進步,藝術行業也不斷進步與發展。而藝術行業的形態構成這一概念自產生以來,就不斷發展著。簡明地說,形態構成就是將一些復雜的曲線,生活中復雜的事物,用簡單且基礎的圖形等表示出來。因此,形態構成可以將不同的事物更清楚地表示出來,更有利于人們對不同事物做出更好的理解與認識。而展示空間與形態構成相似的是,也是將一些事物表現出來給人們看。
一、形態構成的介紹
下面先對形態構成做一個初步的介紹,介紹一下形態構成這一藝術表現模式的產生發展和特點,然后再介紹一下形態構成的意義,讓人們對形態構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1.形態構成的產生。形態構成的思想萌芽于十九世紀。在法國,藝術家美術家們逐漸開始對線條和圖形的注意。他們將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與簡單的基礎線條結合在一起。至此,形態構成學術就逐漸形成了。與此同時,中國人也逐漸開始接受這一理論。而在中國人接受的過程中,主要是將形態構成的觀點運用在設計當中的。
2.形態構成的意義。形態構成產生的意義是給藝術設計注入新鮮的血液。構成作為一種新穎的藝術手法逐漸獲得認同,同時在設計中大放異彩。形態構成生動的利用創造性思維,將不同的圖形表達出來。這時候并不局限于點,線,面,能成形即為形態構成,這樣一個寬泛的范圍,有助于設計者發揮想象,做出更新穎的設計。
二、展示空間的介紹
展示,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發展了。它是一種向人類介紹不同事物的古老藝術,并且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改善著。從展示的產生說起,展示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相應的商業活動和宗教活動,在這個起源之下,展示空間作為一個良好的展示模式,自然而然地誕生了。
1.我國展示空間的發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翻新和新建了許多展覽館,如“中國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央美術館”等。這些展覽館等博覽建筑中和人們有著最密切聯系的部分就是展示空間。
2.展示空間的分類。展示空間可以分為幾大類,它們有各自與眾不同的特點。展示空間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而我們要討論的是形態構成與展示空間的關系,因此我們選擇按展出品性質的不同進行分類。首先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展示空間。其中包括:給予人知識和教育的展示空間,如花卉展示,書畫展示等;向人們進行宣傳的展示空間,如博覽會等;向人們傳播公共資訊,如道路指示燈。還有以盈利為目的或者與盈利相關的展示空間,其中包括:純盈利為目的的展示空間,如大商場等;為了更好的盈利而布置的非盈利展示空間。
三、形態構成與展示空間的關系研究
通過前文對形態構成與展示空間的敘述,可以發現兩者具有相通之處,都是設計的一種生動的表現形式。同時二者在各自所在行業內都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如果能夠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對二者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非盈利展示空間與形態構成的關系。在非盈利展示空間中,花卉展示和書畫展示中形態構成的作用最明顯。因為這些展示空間的目的是以新穎的方式來吸引人們去了解,而形態構成可以運用不同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形式將展示空間表示出來,不管是室內展示設計還是建筑形態的設計以及景觀的配備。下面我們就已具體事例來說明。在花卉展示中,常常要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來吸引人們。這就采用了形態構成中的平面設計思想,利用色彩的反差來形成一種活躍的氣氛。而要想更好的與形態構成結合,可以在每一個展覽的花卉旁邊,用簡單的線條,以形態構成的創新思路繪出花朵的樣子,更好的吸引人們。
2.盈利展示空間與形態構成的關系。盈利的展示空間就是為了盈利或者有助于盈利。而形態構成因為它設計的新穎性,可以對人們產生吸引力,因此在商場等展示空間中對各種柜臺進行一些形態構成的設計,一定對盈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通過前文,我們首先介紹了形態構成這種藝術設計形式,又介紹了展示空間的產生及其分類。之后,我們就對形態構成與展示空間的關系進行了充分的闡述。在闡述過程中,我們著重以花卉展示和書畫展示為例介紹了二者的促進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形態構成與展示空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可以共同促進兩者的發展。這樣的表現形式有利于二者的共同進步,因此在藝術設計和展示空間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設計,尤其是形態構成這種方式。從而讓兩者友好的發展方向努力下去。
參考文獻:
[1]保羅M·萊斯特,王海茹等譯.視覺傳播:形象載動信息[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2][美]阿恩海姆著,騰守堯,朱疆源澤.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朝倉直巳著,呂清夫譯.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長江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