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
年近40歲的潘先生得了一種怪病,不發作時和正常人無異,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右上肢無力,還伴有發作性頭暈。潘先生先后被診斷為癲癇、腦供血不足等疾病,治療后癥狀始終不見改善。半年前,潘先生來到了市醫院神經外科就診,專家對其全腦血管進行造影檢查,最終確診為煙霧病,并為潘先生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后1個月,潘先生的頭暈癥狀明顯改善,半年多來再也沒有出現發作性的右上肢無力等癥狀。
煙霧病是缺血性腦血管病
煙霧病聽起來比較陌生。其實,煙霧病屬于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病。有些患者由于頸內和大腦的動脈內膜緩慢增厚,造成動脈的管腔逐漸狹窄以致閉塞,為了補償腦血流量的減少,腦底及腦表層的細小血管就會出現擴張,因為擴張的血管在血管造影時的形態像煙囪里冒出的裊裊炊煙,所以此病被形象地稱為煙霧病。
煙霧病是全身性血管病變的局部反映,主要病變是頸內動脈內膜彈力纖維增生,逐漸使頸內動脈管腔破穿,最終發生閉塞。病變多發生在頸內動脈的末端,大腦前及大腦中動脈的起始段,偶爾波及大腦前和大腦中動脈主干以及頸外動脈,乃至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
煙霧病的癥狀復雜,主要表現為頭痛、突發性肢體麻木無力、感覺異常、失讀、失語、視物不清、偏癱、偏盲、智力減退等。一般發作數分鐘至數小時后可自行緩解,上述癥狀可反復發作,交替進行,緩慢加重。煙霧病臨床表現因腦缺血的輕重而有所不同,輕者主要表現為頭痛、肢體無力及視力改變等,重者則以腦梗死或腦出血起病而危及生命。
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煙霧病發病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于頸內動脈末端閉塞引起的腦缺血,另一種是腦缺血后代償擴張的腦血管破裂造成的腦出血。發病年齡有兩個高峰,一是在4歲左右的兒童期,二是在30-40歲的中年期。相比來說,兒童更多見,兒童與成人發病之比為5:2。兒童患者多以腦缺血發病,表現在哭鬧或疲累后出現一過性癱瘓或力弱,有時兩側肢體交替麻木癱瘓。而30多歲的成年人,多以急性顱內出血起病,表現為腦梗死或腦出血。
煙霧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國外研究表明,同胞間的發生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出42倍,煙霧病患者子女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出37倍。
確診后應及時手術
煙霧病治療相當困難。過去由于檢查、治療手段的局限,對煙霧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診斷不清,有時煙霧病被當做癲癇、動脈炎或格林巴利綜合征治療,延誤了病情。如今,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煙霧病的診斷不成問題,通過磁共振就能夠得到正確診斷。
煙霧病確診后,主要是手術治療,將顱外血管越過顱骨和硬腦膜屏障,引至顱內而促進腦皮層的供血,從而改善患者腦組織血液循環,使其缺血癥狀得到明顯緩解。
對于煙霧病患者來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首先應做磁共振檢查,進行科學正確診斷,確診后及時手術。早期手術的患者大多能完全恢復正常生活。如果延誤治療,一旦發生了腦出血或腦梗死,有可能導致偏癱、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復訓練/王學廉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卻是進行性加重的,有的患者病情可以發展得很快。因此,要早治療,并且需長期服藥。帕金森患者常用的藥物有金剛烷胺、安坦、左旋多巴、美多巴、森福羅等,這些藥物長期服用會出現療效減退或副作用,所以家人除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外,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服藥效果及藥物的副作用,以利于醫生及時調整藥物劑量與種類。用藥的同時要鼓勵患者進行運動訓練。
生活功能訓練:鼓勵患者自行穿脫柔軟、寬松的衣服,以加強上肢活動及上、下肢配合訓練。對自行起床有困難者,可將床頭抬高,在床尾系一根繩子,便于患者牽拉起床。不要坐過軟的沙發及深凹下去的椅子,盡量坐兩側有扶手的坐具,也可將椅子后方略提高,使之有一定傾斜度,便于起立。
步態訓練:每天有計劃地進行原地站立以及高抬腿踏步,站立位、坐位做左右交替踝背屈,向前、向后跨步移動重心等運動練習。在行走時,可通過在地板上加設標記,按標記指示行走以得到步態控制。如患者有小碎步步態時,可穿鞋底摩擦力大的鞋,如橡膠底鞋,使走步不易滑溜。有前沖步態時,避免穿高跟或坡跟的鞋,平跟鞋可減輕前沖步態。手杖可幫助患者限制前沖步態及維持平衡。
幫助訓練:家屬要幫助患者做肢體被動運動,活動訓練的重點是加強患者的伸展肌肉范圍,牽引縮短的、僵直的肌肉。活動時,動作輕柔和緩,要對頸、腰、四肢各關節及肌肉全面進行按摩,每日3~5次,每次15~30分鐘,盡量保持關節的活動幅度,并要定時幫助翻身,防治褥瘡等并發癥。
語言訓練:帕金森病患者多有聲音嘶啞、發音困難、講話不清等情況,因此進行適當的發音練習,能提高音調、音量及說話的清晰度。尋找—僻靜處,心情放松,閉目站立,發音盡量拉長,音量盡量放大,反復練習,朗讀詩歌、小說等或多與別人交流,通過長期有效的交流談話來保持言語功能。
面部動作訓練: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導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動作的鍛煉是必要的。常做的面部動作有:
皺眉動作:盡量皺眉,然后用力展眉,反復數次。
鼓腮鍛煉:首先用力將腮鼓起,隨之盡量將兩腮吸入。
露齒和吹哨動作:盡量將牙齒露出,繼之做吹口哨的動作。
軀干的鍛煉:1.雙腳分開,雙膝微屈,右上肢高舉過頭并緩緩向左側彎曲保持數秒,然后左上肢高舉過頭并緩緩向右側彎曲保持數秒。2.手臂前伸,輕輕地向對側交叉。3.平躺在地板上,兩膝關節分別屈向胸部持續數秒,然后雙側同時做這個動作。4.俯臥,腿與骨盆緊貼地板,用手臂上撐,上身離開地板維持10秒鐘。
對帕金森病晚期臥床不起的患者,應幫助其勤翻身,在床上多做被動運動,以防止關節固定、褥瘡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