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譜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這樣寫道。
力帆實業集團掌門人尹明善顯然不在此列。
47歲放棄重慶出版社編輯的“鐵飯碗”做了書商,54歲創立力帆摩托車公司,65歲造車進軍自主品牌汽車,72歲力帆上市。今年74歲的尹明善和他的力帆一起,在不斷的挑戰中成長。
2012年,國內汽車市場仍未走出低迷,多數上市車企均出現銷量下滑,而力帆汽車1~4月銷量超過4萬臺,同比增長12.44%。
過人的膽識
這個世界上,有夢想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能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又有幾人?
“有膽少識,尚有50%機會;有識無膽,機會接近于零。”尹明善的經典語錄回答了這個問題。正是過人的膽識,讓尹明善抓住了人生的一次次機會。
1985年,在重慶出版社做編輯的尹明善突然提交了辭職申請書,這在常人看來,完全是一個膽大包天的瘋狂舉動。
“我一直堅定地認為,在讀書人的生活當中最需要兩件事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卻僅僅能購買一張重慶飛往北京的機票。”尹明善回憶說,“我下定決心要下海經商,賺好多好多的錢,然后去完成一個讀書人最基本的夢想。”在那個年代,出版社編輯就是一個“鐵飯碗”,不僅收入穩定還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而當時的尹明善已經47歲了。
在出版社工作期間,尹明善對圖書的經營已經了如指掌。下海后,其一手創辦的“中學生一毛錢叢書”銷售方式取得成功,尹明善賺了60萬,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書商之一。
在圖書行業做得順風順水的尹明善發現,這個行業難以做大。利潤幾百萬已經是天花板,而他的目標是千萬、上億……于是,又一個大膽決定誕生了:他要轉投摩托車行業!不久,只有二十萬啟動資金的尹明善成立了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這就是后來的力帆集團的前身。
2000年8月,尹明善用5580萬元買下寰島俱樂部。當時,尹明善這一舉動甚至被指為“傻子”。后來,尹明善為大家算了這樣一筆賬:“投資力帆足球整整3年,力帆集團花了多少錢?現金1.7億。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有人說我老尹是個傻子,1.7億元一年的利息就是300多萬,夠我尹家人吃好多年了。從這個角度看,錢花得是有點傻。但是力帆在買足球俱樂部之前,辛辛苦苦地干了8年,全國最多有2千萬人知道力帆,還主要是摩托車消費者。現在知道力帆的至少有3億,因為中國有3億球迷。這個效果是每年花幾千萬做廣告都達不到的。”
憑著過人的膽識,尹明善帶領力帆完成了一次次蛻變。
沒有什么是不行的
1992年,尹明善只有20萬啟動資金、40平米生產車間、9名職工,而當時重慶的嘉陵、建設兩家摩托車企業已經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尹明善回憶說,他們的資本金大約是我們的一萬倍。這種巨大的差距容易讓人灰心,而尹明善的想法則是怎樣后來居上。
“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造他們沒有造過的機器。”辦法總比困難多。尹明善發現發動機一直是摩托車行業發展的瓶頸,當時國內只有五十毫升和七十毫升兩個型號,其余型號則需要從日本進口。
一天,54歲的尹明善站在不足40平米的車間里,向手下的9名職工宣布,一定要創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發動機。
面對大家的質疑,尹明善表示,沒有什么不行的!古往今來,摩托車發動機不外乎主軸、連桿、氣門等,價錢都是一樣的,嚴格講,都是一種搭配而已,像搭積木一樣。
說著容易做著難。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兩年后的1994年,國內第一臺100毫升四沖程發動機在力帆誕生了,第二年就賣了8萬臺。1995年,力帆又推出了全中國都沒有的電啟動發動機,4個月賣了6萬臺。憑著這兩個新產品,尹明善賺了3100萬,當年的資本回報率高達600%多。尹明善在摩托車行業出奇制勝,占據了行業發展的高點。
就在力帆摩托跑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并出口海外,生意如日中天時,尹明善卻發現中國的摩托車行業正面臨空前的危機,每臺摩托車的利潤已經不到30元。而且,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1200美元,摩托車銷量就會逐漸變小。
盡管當時國內“外行造車”潮引起一片質疑聲,有人認為,汽車行業競爭已經比較激烈了,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過剩,力帆此時進軍汽車行業,有點晚了。而尹明善卻認為汽車行業出現過剩恰恰是民營企業進軍汽車行業的大好時機。
“在汽車供不應求的時候,民營企業是不可能有機會發展汽車的。”尹明善解釋說,“我們意識到,制造汽車是更有利可圖的,最明顯的就是汽車價格是摩托車價格的15倍以上。我們要將自己轉型成一個大型汽車制造商,就像日本本田和德國寶馬。”
尹明善開始復制力帆摩托的成功模式。2007年,力帆汽車將汽車最核心部件的“力帆造”發動機裝配在了自己的新車型上,也成了國內少數可以自主研發和生產發動機的民營車企。
2004年12月,第一輛力帆520下線;2006年1月19日,力帆520全球同步上市;2007年1月19日,第10000臺力帆520成功下線;2008年9月19日,力帆620正式上市。2010年3月,首批力帆620電動車正式下線并開往上海作為警務用車服務世博會,成為服務世博會的唯一一款純電動轎車。2009年4月,力帆320上市;2011年9月,力帆320在山東薛城賽再奪雙冠。在各項汽車拉力賽事中,力帆320已累計奪得13項桂冠。值得注意的是,力帆汽車擁有先進的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和汽車發動機生產線,以及整車動態及安全檢測線,他們生產的絕大部分轎車都配裝了力帆自己的發動機。
只有“中國創造”才有出路
在力帆20年的發展歷程中,尹明善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經營。在國內合資企業方興未艾的時候,力帆曾與英國羅孚公司及土耳其境內的最大汽車制造商圖發西公司談過合資合作,但最后還是選擇自主發展汽車,將“力帆”作為轎車的品牌。力帆在起步階段主要使用聯合開發及購買技術的手段,并申請到了40多項技術專利。
“之所以用這個品牌,是因為如果與跨國公司合作,國內企業要受到市場、技術和設計等方面的嚴格限制,很難培育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因此,力帆在初期準備采取自主開發的方式進行轎車生產。神龍富康、東風雪鐵龍是中國制造的,但是外國人從來沒有把技術教給中國人,就連更換一個螺絲釘也要交給外國人處理,技術全部控制在外國人手里。又如國外企業在中國賣電噴技術,明明是賣到中國來,卻要我們送樣車到歐洲去進行調試。六個月的時間,花了我們上百萬元。其實他們派幾個人到中國來,兩個月就能解決,但他就是有意要卡你。所以‘中國制造不可能孵化‘中國技術。只有‘中國創造才是中國企業的出路。”尹明善對此深有感觸。
對于企業自主創新,尹明善有著一個中國民族企業家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中國的汽車品牌,最大的挑戰是缺乏核心技術。重要的是為企業開發自己的專利和品牌。”在這方面,力帆一直在努力。力帆擁有自己的技術中心,在汽車VVT技術、雙燃料技術、新能源電動車技術等領域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力帆也并不排斥合作,他們與英國Ricardo公司合作完善發動機和變速箱,1.3L-VVT發動機已經研發成功,目前正在研發1.4L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
截止2011年12月,力帆累計申請專利7459件,其中已獲授權專利6482件,并且每年都投入年收入的5%進行研發。
挑戰中高端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大部分車型瞄準的是低端市場,主要是在第二或第三線城市。力帆720是我們第一次嘗試打破這些束縛,走上了高端市場。”尹明善說。
2012年4月的北京車展,力帆720全球上市。這款定位A+級的車型,展示了力帆汽車成熟的造車水平和信得過的卓越品質,也顯現出力帆汽車對于整體市場的準確把控。力帆汽車產品線因此得到了極大延伸:家用經濟型的力帆520、崇尚個性的力帆320、主打城市休閑的力帆X60和定位A+級的力帆720,能夠滿足更多客戶不同的購買需求。這不僅反映出力帆不斷進步的造車水平和工藝,更拓寬了產品銷售的覆蓋面,進而整體提升了企業綜合實競爭力。
去年以來,汽車市場持續低迷,對很多自主品牌企業來說,現在的市場形勢并不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要好。“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提供更高產品附加值產品的企業,才能夠找到一條出路。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希望我們的第三次轉型的一部分是能夠生產更多中高端車型。”尹明善如是說。
處在發展第一個十年的力帆汽車,開始步入從低端到中高端市場的戰略調整階段。
2011年作為力帆上市的第一個完整年,帶來的融資渠道的拓展和企業經營環境的優化,以及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為力帆的后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據介紹,截止2011年12月31日,力帆乘用車項目已完成工程進度的70.39%,預計2012年中期二期項目完成后,力帆乘用車項目產能將在目前25萬輛的基礎上新增8萬輛的產能。 同時,在全國各地城市陸續開設10余家4S旗艦店,將銷售網絡向二三線城市輻射,使銷售的渠道更加深入穩固。同時,尹明善還強調,要由“賣產品”更多向“賣服務”轉型。目前,力帆汽車在全國的售后網絡達到500多家,各種形式的服務技能培訓將全面提升力帆的服務質量。
尹明善并不認為自己已經老到不能繼續工作,他計劃成為全球年紀最大的企業家。“目前全球最老的企業家是88歲。我仍然在我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并希望能打破這個紀錄。”尹明善微笑著說:“我希望我可以再工作15年,并使力帆成為國際汽車巨頭和摩托車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