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華
2012年1月7日下午,上海逸夫舞臺內人頭攢動、座無虛席,他們是來為一位80后昆曲武生捧場的,上海昆劇院的“五子登科——賈喆演出專場”即將開鑼。今天,這位年輕新秀將為觀眾奉上他的拿手好戲:文武老生戲《別母亂箭》、短打武生箭衣戲《林沖夜奔》和武生長靠戲《挑滑車》。
所謂“五子登科”,是以“一流劇團、一流演員、一流劇目、一流演出”聞名的上海昆劇團為青年藝術家專設的昆劇藝術專場,目的是將當今昆壇翹楚推向展示他們藝術特色與風采的平臺,讓更多觀眾看到上昆各行當青年藝術家的整體風貌。
隨著古香古色的大幕徐徐拉開,首個劇目《別母亂箭》開演了——身穿一身“紅靠”的“周遇吉”,神情內斂而外透英氣,一下子就攏住了觀眾的“神”。緊隨其后,賈喆飾演的人物,無論《夜奔》中的林沖還是《挑滑車》中的高寵,皆身手矯健、動作舒展,生動優美地表現了古代豪杰英挺威猛的氣度和果敢剛強的性格。整場演出中,賈喆根基深厚的“腿功”“靠功”“圓場功”得到超常發揮,一個個干凈利索的閃轉騰挪,每每激起滿堂彩聲。三出戲中的七八段曲牌唱腔演唱的“滿宮滿調”,或慷慨激越、或深沉低回,聲情并茂、音幽韻美。三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刻畫得各具風采,形象鮮明。有位熱心觀眾,賞戲之后仍覺意猶未盡,在博客里記錄了自己的感受:“這次專場,不僅狀態飽滿,備戰充分,動作干凈利落,而且從頭到尾體力保持得相當好,全場的體力分配也不錯,更重要的是三個折子的人物鮮明,殊為難得。另外,整體的節目編排相當飽滿實在,滿滿的五折,話很少,突出演出內容和質量,這份情意、深意,觀者有目共睹?!?/p>
上海逸夫舞臺,是聞名大江南北的戲曲碼頭,原名“天蟾舞臺”,梨園行素有“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年輕的80后賈喆在此一炮打響,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京昆藝術大師裴艷玲先生專程飛赴上海,擔任了本場的演出嘉賓,在現場為這位年輕后生打氣助威,并親自登臺示范表演了《夜奔》里的“折桂令”片段和京劇唱段,以示對后輩的鼓勵與提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裴先生對賈喆的藝術潛力表示了充分肯定,她認為賈喆最為難得的一點是“扮相好”“有嗓子”,是一位非常有潛力的演員:主持人也這樣評價賈喆:“在當今武生行中,武功好的不少,但同時扮相俊朗的卻不多;如果同時再有一條好嗓子,那簡直就是鳳毛麟角了……賈喆,就是這鳳毛麟角之一”。
看得出來,裴艷玲大師非常喜歡這位年輕新秀。她對記者滿含深情地說:“賈喆是河北石家莊人,我的小老鄉。他父親是我的學生,這樣順下來,應當算是我的孫子輩了……”
恰好,賈喆的父親賈占生是筆者熟知的一位師友。出于對這位藝驚滬上的“小老鄉”的關注與好奇,我對其父進行了一次“非正式”采訪,由此獲知了這位京昆武生新秀曲折的成長歷程。
“誤”入梨園
賈喆出身梨園世家,其父賈占生畢業于河北省藝術學校京劇科,后深造于中國戲曲學院,受教于王金璐、付德威、高盛麟、尚長春等名家,專業就是京昆武生。賈喆祖籍河北深澤,在那里,人才輩出的老賈家,是左鄰右舍十分羨慕的一個“戲窩子”——逢年過節,一大家子湊一塊兒,毫不費勁兒就能整出一臺“水平不亞于基層文藝團體”的好戲。您就瞧吧,賈喆那幾位大伯,有吹笛的,有拉弦的,有彈琴的……在他們伴奏下,叔叔唱京劇、大娘唱評劇、姑姑反串評劇花臉……老賈家每次開演唱會,都會引來不少街坊鄰居,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觀,幾十人參演的精彩節目,每每持續一個多小時,農家小院里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由此看來,賈喆走上戲曲之路,算得上是“門里出身”,再具體一點,也可謂“子承父業”??墒?,老賈卻說小賈是“誤入梨園”,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97年夏天,上海戲曲學校王夢云校長親自帶隊來石家莊招生。經過一番認真嚴格的選拔,選中了20多個學生進入復試。時任河北省京劇院業務副院長的賈占生,因為與王夢云校長熟識多年,在她返回上海的前夜,出于禮尚往來去駐地與之話別。也許是冥冥之中上蒼的安排,那一天,賈喆吵著鬧著非要同父親一塊去……借口是作業已寫完,媽媽上夜班,自己一個人在家沒意思。于是,父子二人一起來到王夢云下榻的賓館。出人意料的是,王夢云看到賈喆,頓時眼睛一亮——這個孩子雖未成年,形體相貌卻初見俊朗,尤其一雙大眼睛,頑皮活潑、靈動有神,更為難得的是,言談舉止落落大方,絲毫沒有同齡孩子初見生人時那種常見的羞澀……真是個戲曲演員的好苗子!——王夢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她提議賈占生回避一下,留下賈喆單獨談話。隨后那短短的十多分鐘,競決定了賈喆今生的命運!
回家路上,老賈問小賈,王校長都跟你談了些什么?小賈說:“問我喜歡不喜歡唱戲,想不想上戲校,還讓我唱了一首歌。”老賈說:“唱的哪首歌?”小賈說:“《讓我們蕩起雙槳》,剛在學校學的”。
有道是: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賈喆“誤”入梨園走上戲曲之路,看似王夢云校長的“驚鴻一瞥”,其實,人的某些優秀基因特質是逃不過懂行人的法眼的——作為上海戲校的掌門人,王夢云校長之求才若渴、愛才如命是出了名的,此番果斷將賈喆收入麾下,無非是出于一個老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慧眼與責任。
那一年,賈喆14歲,正在石家莊市第15中學讀初中二年級。
“笨”鳥先飛
14歲入行學藝,怎么說,也有點晚了。與賈喆一起招進上海戲校的其他河北孩子,年齡都比他小,且都有一定基礎,其中有的都已學戲三或五年,與他們相比,賈喆的從藝經歷簡直就是“一張白紙”。
通過對賈喆整體素質的考察,王夢云校長認為賈喆身材適中,扮相英武,學習武生行當最有優勢,將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文武兼修,肯定會得到全面發展。
梨園行有句俗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戲的艱辛,是任何一位戲曲演員都沒有例外的,這一點,對于武生演員更甚,因為,武戲是來不得一點虛假的!可以說,武生是一個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的行當,最起碼,往那兒一站要四平八穩,光這個動作,平時就要練到汗流浹背。如果連著兩天不壓腿,身板立馬僵硬,更不用說還要翻、轉、打,還要練習各種兵刃——大槍、單槍、雙槍、雙刀、單刀、寶劍……十八般兵器都要練,京昆武生所有的打斗都是根據武術的程式演變過來的,每一樣技巧都是真功夫!
初到上海灘的賈喆,面對父親不時的關心與詢問,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放心,我絕對不會給您丟臉!”因為起步晚、起點低,汗水對于他,只能比別人多,而絕對不會少……天性里有那份不甘落后的好勝心,小賈喆怎么會甘當“笨”鳥呢?
那段日子里,上海戲校的練功房里,每天進去最早的是賈喆,出去最晚的是賈喆,以至于因為苦練腿功,胯骨尖上一塊軟骨都給磨平了……但是,賈喆卻從不叫苦,從不畏難,刻苦習武之外,每次跟著胡琴練唱功也一絲不茍。戲校老師評價賈喆:這孩子雖年紀不大,卻沉穩老練,心里特別有主意,每天都打“加時賽”,完不成定量絕不收工……現在,這樣有定力的年輕人,真不多見!
就這樣,憑借幾分不服輸、幾分不畏難、幾分出身梨園世家的天賦,賈喆這只自命的“笨”烏,終于在不久之后脫穎而出,令同期學員刮目相看了。
結緣上昆
2004年,修完七年學業的賈喆以優異成績畢業了,上海昆劇院相中了這棵好苗子,向賈喆拋出了繡球。經過反復權衡,賈喆決定接受這個繡球!雖然,梨園行有“京昆不分家”之說,但對一個沒有系統學過昆曲的演員來說,由京劇武生轉入昆曲武生,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昆曲的唱念、身段的韻律、舞蹈的風格、追求的形態和舞臺的呈現等方面的要求,與京劇的表演風格和張力很不相同。專業的轉行,意味著新的挑戰又開始了,賈喆勇敢地接受了挑戰。
賈喆的同學、同事都羨慕賈喆有個懂業務的好爸爸。的確,賈喆的父親,不但有著多年的戲曲課堂教學和舞臺實踐經驗,還曾多年從事藝術管理、文藝宣傳及戲曲理論研究。有此“良師益友”,賈喆行進在藝術道路上,肯定會少走許多彎路。賈喆進入昆曲界的理論“開蒙”課,就是父親給上的。老賈對小賈說:“戲曲界有句名言‘武戲要文唱,文戲要武唱,這個‘文唱,就意味著武生演員不能只當‘猛將,要當‘儒將,要提高文化修養,學會思考、揣摩人物性格,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傳統戲里不少角色的形體動作雖說是相似的,但不同人物的神態卻是不同的。比如,同樣是短打武生,《夜奔》中林沖出場時是‘鎖眉的,而《探莊》中的石秀則是‘挑眉,就是因為人物的身份、心境不一樣……”
銘記著父親的諄諄教誨,賈喆開始了“長靠”兼“短打”的昆曲武生生涯。從《挑滑車》到《金雁橋》,從《戰馬超》到《鐵籠山》,從《秦瓊觀陣》到《林沖夜奔》,從《艷陽樓》到《界牌關》,從《武松打店》到《別母亂箭》……主演劇目逐年增多,曾多次隨團赴日本、德國以及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演出。
2007年,僅僅從藝三年的賈喆,參加了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藝術司、浙江省文化廳承辦的“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主演《挑滑車》劇中的高寵,榮獲“優秀表演獎”,受到觀眾好評和關注。隨后,參與創排并主演了“小戲小品”《楊文廣出征》。2009年10月,在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主辦的“上海小戲小品創作大賽”中,獲專業組“第二名”。同年,賈喆又在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戲曲紅梅薈萃”比賽中摘得“中國戲曲紅梅花”。業內人士評價他:扮相英俊,邊式大氣;身段優美,基本功扎實,尤以“腿功”“靠功”和“圓場功”見長;嗓音高亢嘹亮,厚實圓潤:是青年武生行當中的后起之秀,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賈帥”真帥
在上昆,賈喆雅號“賈帥”。一位熱心觀眾的觀后感,可以說是對這個“雅號”的最好注解:“人帥,戲更帥!什么叫英姿勃發?看賈喆的出場亮相就知道了!那身段,那扮相,那氣勢,帥氣逼人,撲面而來,叫人不得不從丹田里沖出一聲好來?!保ㄓ裆胶笕恕对跻粋€“帥”字了得——上昆賈喆武生專場》)
舞臺上威風凜凜帥氣逼人的賈喆,舞臺下則是一個時尚瀟灑的陽光美少年。和他的同齡人一樣,賈喆也愛笑愛鬧,休閑的時候,唱唱歌、蹦蹦迪,也是每每招惹來一片喝彩聲。
也許是年輕人之間更容易溝通、交流的緣故,最近幾年,賈喆多次參加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每次到校園演出和座談,都收到特別好的反響,不少大學生興奮難抑地跑到后臺,圍著他詢問昆曲藝術上的問題……對此,賈喆很有成就感,他由此看到了傳統藝術的前途與希望,愈加堅定了對于昆曲的熱愛!
所以,真正認識賈喆,須走進他的藝術與精神世界,由此才會發現:所謂“賈帥”的“帥”,并不單單是五官俊朗與風度瀟灑,而是其內在強大精神品格與文化藝術修養所共同構建的一份魅力。
(責編: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