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鶯
摘 要:工傷保險是國家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安全生產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社會保險。近年來,隨著勞動者維權意識的增強,也由于一些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的淡薄,使得勞動爭議糾紛急劇上升,這其中,因工傷索賠而引致的勞動爭議尤為引人關注。爭議的發生不僅令一些職工的合法權益受損,也給社會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因此,工傷保險管理工作的成效將成為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穩定快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多層次 工傷保險管理體系 中原油田
中圖分類號:F840.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246-02
一、成果立項背景
在我國,工傷保險一直是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新中國成立初期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及《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等規定了工傷保險事故范圍包括“因工”和“因公”。1957年由衛生部制定和頒布了《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首次在我國將職業病列入工傷保險范圍。改革開放后,我國政府開始對工傷保險進行改革,勞動部在廣泛試點的基礎上,于1996年公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開始在部分地區建立工傷保險制度。基于此,中原石油管理局于1995年6月開始建立工傷保險,起步相對比較早。社會保險統籌中心作為中原油田的經辦單位,負責全油田參保單位、參保職工的工傷保險管理工作。主要職責有:工傷保險登記,工傷保險費的征繳,工傷醫療費、康復費、器具費的審批、支付與監督,因工死亡喪葬費、撫恤金、生活補助費的審批、支付與監督,一次性及定期傷殘補助費的審批、支付與監督,傷殘職工退休費、護理費的審批、支付與監督,局外轉診費用的審批、支付與監督,工傷職工傷殘等級鑒定,各項待遇的調整審核等。隨著油田參保職工的不斷增加,工傷保險業務量也日趨增大且其重要性還未引起各參保單位的足夠重視,不能充分滿足油田工傷保險管理工作的需要。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提高工傷保險管理水平,改進工傷保險管理程序勢在必行。
二、工傷保險管理體系的內容、實施過程
(一)工傷保險管理體系的內容
隨著國家各項社會保險制度不斷深化和完善,《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從2004年1月中原油田工傷保險劃歸河南省直統籌。總結前幾年工傷保險管理工作的經驗及不足,結合國家新的《工傷保險條例》的出臺,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工傷保險體系不僅必要,而且也是適應油田改革發展的需求。我們本著“管理一流、效率一流、服務一流”的原則,結合中原油田的實際情況,從確保油田參保單位和參保職工的切身利益出發,強化工傷保險管理。社保中心領導結合管理體系內容科學設置崗位、明晰管理職責、加快信息系統建設,努力做到崗位設置合理、職責分工明確、各項工作運轉流暢。
首先,依據工傷保險管理體系的需要及科學的管理理論,中心下設專項工傷保險業務管理職能科室——工傷保險科、醫療審批處、財務科。工傷保險業務歸口工傷保險科統一管理。工傷保險業務政策性、針對性強、工傷職工多,設立專門的職能科室符合業務專業化的原則,同時職責明確從而使人力的利用更為有效。工傷保險科作為油田工傷保險業務的統一管理部門,根據國家及河南省有關工傷保險政策規定,結合油田實際,建立一整套油田工傷保險管理制度及業務程序,對油田各項工傷保險工作負有協調、監督、檢查和指導的職責,對各項工傷保險基本信息數據負有維護的職責,同時負責同河南省工傷保險管理部門進行申報工傷保險繳費基數、報批各項工傷待遇手續的職責。醫療審批處負責工傷職工的工傷職工舊病復發醫療費、局外轉診及轉診醫療費用審批。財務科負責工傷保險基金征繳、各項待遇支付等財務核算管理。
其次,根據中原油田各參保單位及參保職工分布較分散的情況,工傷保險管理采取了專項職能科室統一管理和各保險管理科具體承辦的區域化管理模式。具體操作辦法:(1)工傷保險業務均由各保險管理科辦理,然后按規定時間分類上報中心;(2)由專項職能科室根據各保險管理科上報結果進行審查、歸類匯總;(3)由信息系統管理科室根據審查匯總結果對基本工傷保險各項數據進行維護。形成了一套相互監督、協調暢通、高效準確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工傷保險的作用和效能。
(二)工傷保險管理體系的確立和實施
1.建立健全工傷保險管理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
(1)工傷保險管理崗位設置。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發揮工作人員的潛能,確保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根據工傷保險管理業務的特點和需要,細化崗位、明確職責,合理設置管理崗位。
(2)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根據工作內容與崗位設置,建立了一整套崗位職責與工作標準。
2.規范油田工傷保險業務辦理程序。依照國家《工傷保險經辦業務管理規程》的有關規定,結合油田內部工傷保險業務流程式及各參保單位的分布狀況,我們從業務管理的需要出發,完善了工傷保險登記、工傷保險費征繳、待遇的審核與支付、內部監督、工傷人員變動、工傷保險月報表、資金往來等十余種業務管理基礎臺賬,對工傷保險各項業務工作都做了真實、詳盡的記載;在以各保險管理科作為具體承辦窗口的區域化管理模式下,相應制定并下發了各項業務管理規范,從社會保險登記到每月的人員變動均實現了區域化、規范化的管理,使繁雜的業務管理工作變得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1)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登記方案,搞好社會保險登記工作。通過社會保險登記工作,建立起詳盡準確的參保單位和參保職工信息檔案,這是工傷保險管理工作的基礎。為了準確確定每個參保單位在新的繳費年度的繳費基數。我們根據油田實際情況,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保險登記方案,具體做法:一是成立由業務科室、財務、統計信息等相關業務科室組成的社會保險登記工作小組;二是按區域劃分,規定各參保單位登記日程;三是規范登記數據格式;四是建立財務報表、勞資報表審核制度。在實踐應用中,原先需耗時一個多月,復雜而又極易造成錯漏的保險登記變得簡單可靠,油田所有參保單位的保險登記可以在15天內完成,同時確保了數據的準確率,為保障油田的各項社會保險正常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加強工傷保險的信息數據管理,實現數據信息動態維護。工傷保險的信息管理是各項業務工作的基礎,是辦理各項工傷保險業務的依據,同時又是一項細致和繁瑣、枯燥的工作。為了對參保企業及工傷職工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對參保企業所應負的繳費義務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督,對參保企業及工傷職工的信息能夠進行有效的管理分析(例如各種統計),及時向上級匯報各種所需數據,能夠及時保障參保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工傷職工各項待遇的及時足額支付,根據業務需求,建立了如下數據庫。根據工傷保險業務操作流程,將各數據庫之間的關系及各數據庫的使用說明以圖示方式說明如下:
為了準確齊全地建好管好數據庫,首先,統一工傷保險的新增、減少等變動有關表單的樣式和申報程序。其次,由管理人員在每月15日前根據各保險管理科匯總上報的報表,對數據庫進行維護,實施信息化、網絡化管理,使數據庫的安全率和準確率大大提高,做到了日日維護更新,實現了數據庫的動態管理、資源共享,大大提高了管理現代化水平。
(3)完善工傷職工及其遺屬信息管理工作,確保工傷待遇及時足額發放。工傷待遇的按時足額發放是國家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到每個工傷職工的切身利益,我們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來不得半點粗心和大意,工作中嚴細認真、一絲不茍,為確保工傷待遇的按時足額發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體現了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在工傷待遇發放的過程中,我們做到了收集資料齊全準確,處理問題公正、及時,如待遇有變動必須寫出調整說明,并做好政策解釋宣傳工作,為促進油田職工隊伍穩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3.建立工傷保險政策研究機制。隨著工傷保險移交省直統籌,油田工傷保險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政策問題需要認真研究,我們以優質服務于油田,切實維護職工利益為出發點和著眼點,認真深入地研究國家、河南省有關社會保險政策,把學習和研究國家及河南省工傷保險政策作為搞好油田工傷保險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靈活掌握及運用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認真研究政策,維護油田利益。2004年是中原油田歸屬省直統籌的第一年,按勞社部發[2003]29號和豫勞社辦[2003]76號文件規定的石油企業工傷保險費率應按2%提取,中原油田一年的工傷保險費應上繳3200萬元左右;經社會保險統籌中心與河南工傷保險業務主管部門多方舉證中原油田人員機構的構成,說明油田有風險性大的單位,同時也有后勤服務、科研機構等單位,經過上百次的協商和據理力爭,最終,河南省工傷保險基金中心同意,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將中原油田的行業類別確定為2類,工傷保險費率確定為1%(豫勞社工傷[2004]1號文)。與規定的2%(勞社部發[2003]29號文和豫勞社辦[2003]76號文)的費率相比,工傷保險費降低了50%,以后每年中原油田的工傷保險費總額可節省1600萬元左右,充分保護了油田利益。
(2)爭取便民政策,做好優質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工傷保險條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暫行辦法》(豫政[2003]54號)文件規定及要求,2004年九月份統籌中心起草勘探局印發了《轉發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暫行辦法的通知》(中油局人資[2004]273號)和《關于貫徹河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暫行辦法的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油局人資[2004]274號)兩個文件,明確了工傷保險發生工傷申報、1—4級工傷退出工作崗位、工傷職工住院差旅費報銷補助、工傷職工護理及陪護等運作管理程序。社會保險統籌中心從為油田職工提供便利服務為出發點和著眼點,根據國家、河南省有關工傷保險政策,經多次到河南省工傷保險基金中心申請,終于爭取到河南省工傷保險中心在中原油田成立“河南省工傷保險中心中原油田代辦處”辦事機構,為油田職工辦理工傷保險申報、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提供了方便,為維護油田秩序和穩定作出了貢獻。
(三)建立來信來訪制度,樹立社會保險形象
作為工傷保險管理創新的一項內容,建立來信來訪制度,設立專門的綜合業務咨詢及政策宣傳崗,對涉及到的每一個工傷保險政策問題,不僅以書面材料、召開座談會、發放宣傳材料或到各礦區現場解答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做到上情下達、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而且對每一封上訪信件,都及時按政策給予書面答復;工傷職工情緒容易激動,因此對每一位來訪人員,我們都做到熱情接待、耐心細致,并認真做好咨詢記錄。使他們帶著疑問而來,高高興興而歸。這樣既增加了處理各項業務的透明度,又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服務宗旨。全年共接待來信來訪百余人次,為油田發展保一方穩定,樹立了社會保險統籌中心的良好形象。
三、工傷保險管理創新取得的成效
1.工傷保險費征集率99.9%,爭取到河南省工傷保險中心在中原油田成立“河南省工傷保險中心中原油田代辦處”。
2.工傷保險醫療費、各項待遇支付及時準確,及時準確率100%。2004年支付各項待遇共計1221.51萬元。確保了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了企業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促進油田發展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工傷保險條例》,2004年爭取工傷保險費率下調1%,費率降低了50%,全年減少工傷保險費用支出1600萬元,一般來說,相當于效益較好企業2億元產值所創造的利潤。為油田降本增效作出了貢獻。
4.工傷保險管理創新經濟效益說明:
(1)單位繳費基數核減額×1%。
(2)單位繳費基數×1%。
(3)業務辦理效率提高節省的辦公費用及差旅費用。
參考文獻:
林燕華.實行全民醫療保險的模式與思考.經濟師,2012(7)
(作者單位:中原油田社會保險統籌中心 河南濮陽 45700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