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清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廣大消費者對紅棗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高,生產果個大、勻稱、著色好、外觀優美的紅棗產品已成為棗樹生產的必然趨勢,目前在棗樹生產中,比較成熟的果實品質管理枝術措施主要包括棗果的膨大技術和增色技術。
1 棗果膨大技術
果個大小首先取決于品種的遺傳特性,其次環境條件和樹體貯藏營養水平對果個大小也有很大影響。增大果個的措施有:
(1)加強土肥水管理。這是增大果個的根本性措施。通過改土施肥,主要增施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至1%~2%,可確保棗果膨大,且使產量增加。在果實膨大前,追施磷、鉀肥,可以提高細胞原生質活性,促進糖的運轉,加強水合作用,使果實含水量增加,生產實踐證明,增施磷鉀肥,對增大果個有明顯作用。
(2)合理修剪。及時更新枝組和果枝,控制直立枝、剪除病弱枝、疏剪密生枝,改善樹體營養狀況,有利于果實膨大的營養供應。
(3)嚴格控制果量。在5月份及時疏除多余幼果。在用果吊比確定適宜負載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果實在樹上分布均勻。
(4)適當延遲采收期。果實接近生理成熟的前一段時期,是果實迅速增重和提高品質的關鍵時期。因此應該選擇最佳采收時期,必要時可拖后幾天采收。
(5)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棗豐2號,不但可以促進棗果細胞分裂和加速棗果細胞縱徑、橫徑延長生長,防止和減少棗果脫落,而且還可明顯提高棗樹葉片光合速率,增加棗樹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提高樹體干物質積累,從而達到防落和增大果個的綜合目的。其施用方法是從棗果硬核期開始,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防落及膨大棗個作用明顯,增產效果顯著。
2 棗果增色技術
果實色澤是果實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著色程度與果實風味及其他性狀也有關聯。影響果實著色的主要因子有:光照、溫度、礦質營養、水分、含糖量、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促進棗果著色的主要技術措施有:
(1)修剪。修剪可調節樹體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改善樹體內通風透光條件,特別是適時適量的夏季修剪能促進果實著色。
(2)科學施肥。施肥應科學掌握氮、磷、鉀的比例,夏季以后避免施氮肥過多,而應增施磷鉀肥,特別是在棗果開始著色應增施鉀肥,如根施硫酸鉀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此外,適量增施微肥如噴施硼砂等均有增色效果。
(3)適當控水。為了果實正常發育,要保證水分的科學供應。一般情況下,在果實發育近成熟期則要適當控水,不能使濕度過大,土壤含水量過高,否則不利于棗果著色。
(4)摘葉。主要是對于大果型鮮食品種來說,在棗果采收前30天左右,分期分批地摘除果實周圍的貼果葉、遮光葉,提高光能利用率,使棗果浴光,促進果實增色。但不可1次摘葉過多,以免果面遭受日灼。
(5)轉枝。目的是增加不同部位果實陰面的著色度,達到全面均勻著色。轉枝可在摘葉后10天左右開始,分2~3次進行。
(6)鋪銀色反光膜。果實著色期,在樹冠下的地面鋪設銀色反光膜,利用反射光增加樹冠內的光照,可使樹冠內膛、下部不易著色的果實充分著色。
(7)適時采收。棗果根據成熟度可分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白熟期指棗果皮色開始由綠變綠白色或乳白色;脆熟期指棗果皮色開始變紅,直到全紅;完熟期指棗果皮色全紅以后。在生產中應根據不同品種用途、不同加工方法來確定最適宜的采收期,才能保證棗果的商品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