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要:數學教育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其社會性決定了數學教育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數學教育中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技術等一系列問題都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革與發展。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對于數學教育的影響亦是非常深遠。
關鍵詞:數學教育;教學目標;教育技術
電子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都促進了相關系統的現代化進程,很自然的讓我們企望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教育的現代化。多年來大家做了許多的努力,從實踐、理論等多方面圍繞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行研究。
我們在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實驗、研究和推廣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輔助教學課件的開發及推廣方面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隨著計算機設備和開發技術的提高,無論是專業人員制作或是業余開發的課件都有很不錯的成品。當我們冷靜地考察幾年來努力的效果時,不無遺憾地看到推廣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大家的期望相距甚遠。即使是在評價時得到好評、獲得獎項的軟件作品,推廣也極其困難。大多數教師雖然能對某些課件客觀地給予肯定的評價,但是常常認為與自己的教學設想不同,而要讓一個課件能夠適合很多教師的口味實在是難以辦到的。即使是專業軟件公司開發的商品課件,學校和家長購買以后也多數未能發揮輔助教學的效果。
相當多的學校投入不少資金,很多教師辛辛苦苦制作的一些課件,并沒有能夠在教學質量的提高上發揮多大的作用。不少只是參與評比的作品,或是準備迎接參觀和檢查的點綴與擺設。這種情況使我們這些熱衷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人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為了尋求推廣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有效途徑,為了讓計算機輔助教學一定要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現代化的有效因素,必需進行認真的思考。
應該肯定計算機為核心的電子信息技術作為工具用于教育,對教育現代化是絕對必要的,不過怎樣用、如何用好是有講究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要將計算機作為工具,用于教學工作的各方面(積累資料、備課、講課、練習、測試等等),具體的模式和應用方法當然是多元化的,包括制作與使用一些課件.
但是目前多數課件制作后難于推廣的事實,值得我們認真反思。由于這些課件雖然是使用了計算機,比單純的教師講課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并沒有超越教師講、學生聽的基本模式,只是由計算機來幫助教師講,而各位教師在講法上的安排是變化多端的,課件成品難以滿足這些要求。
出路在那里?我們考慮要認真對計算機的應用與各科教學的整合進行切實的實驗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否成功,主要不在計算機技術上而在各科教學的設計和改革上。各學科教學在應用計算機時的要求和重點是不相同的,一定是與本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特點來定的,各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否成功將反映該學科教學研究的水平。
在整合過程中也不排除使用課件,不過我們不主張動員很多教師都去編寫課件,而是希望教師盡量選擇已有的成品軟件.當然不是盲目地搬用,是要在充分理解軟件設計意圖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教學安排有機地整合起來。達到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當然我們更關注在整合實踐中尋找哪些應用模式和軟件系統,真正適合多數教師能接受、又確實便于推廣。現在我們認為各學科的教學信息資源庫和某些專業學科的智能教學工具平臺可能是利于推廣的兩種輔助教學軟件系統。
適合各學科教學的智能工具平臺目前還不多,就數學教學來說這類可用的軟件(包括附帶硬件的)倒是不少,例如:TI公司的圖形計算器、張景中院士研制的數學實驗室、幾何畫板等等都是這類系統。
其實幾何畫板提供的動態幾何環境,不僅一般地幫助學生直觀地去理解教師指定的圖形或問題。而是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創造能力的實踐園地。甚至可以讓他們對一些異想天開設想的幾何圖形系統,實施動態的觀察和分析研究。
學生還可以在平時解幾何問題時,根據給定的已知條件,用幾何畫板作出草圖然后去求解。由于在幾何畫板上作出的草圖不但準確而且是動態的,學生可能在它的動態變化中的某些特殊位置,找到求解的思路。
在使用幾何畫板給予學生探索性學習的環境以后,我們看到了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奇特效果。
其實幾何畫板提供的動態幾何環境,不僅一般地幫助學生直觀地去理解教師指定的圖形或問題。而是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創造能力的實踐園地。甚至可以讓他們對一些異想天開設想的幾何圖形系統,實施動態的觀察和分析研究。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發現是否有價值并不重要,運用智能教學工具平臺培養了他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是很有意義的。其實,在目前已經知道的學生或學生與教師共同運用幾何畫板安排探索性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創新的命題和成果,也有很多是有價值的。
我們正繼續進行運用幾何畫板等平臺,推廣計算機輔助中職數學教學的實驗,希望能夠有所突破,找到有效的實現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途徑和模式。并總結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和經驗。
參考文獻:
[1]王明志.數學教學中的興趣激發[J].丹東師專學報,1999(04).
[2]王方漢.中國古代數學的瑰寶——楊輝三角[J].數學通訊,2000(12).
[3]楊社平.數學素質結構圖說[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