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慶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一些教具來豐富學生的鍛煉活動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同時在教具制作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我談談在教具制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教具制作應該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為目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展開的,教具的制作亦是如此。在教學活動中會有許多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例如,學生很喜歡球類項目,對于籃球、排球、足球的活動經常樂此不疲,但是操場上僅有幾個籃球架,幾個班的學生同時上課根本不夠用怎么辦?再比如,發展投擲能力時僅靠向遠處做重復的投擲活動,學生很快就會厭煩。面對上述問題,我時常想:能不能制作一件復合型體育器械滿足學生投擲練習的需要呢?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多功能五環投準靶”終于制成了,它廣泛適用于籃球、排球、足球、實心球甚至自制紙球、沙包等各種球類器械的多種方式的投準活動。經過課堂教學中的嘗試使用,學生們很快就喜歡上了它。后經過多次的改進,它的性能得到了完善與提高,并在2009年第七屆全國自制教具評選活動中獲得三等獎。
其次,多留心觀察才會獲得教具制作的靈感。“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多留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坐位體前屈測試儀使用起來不方便,能否制作一件輕便快捷的教具來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呢?對此我冥思苦想可總是找不到答案。一天,幾名學生的異常舉動引起了我的思考:三個學生在門廳前的臺階上進行站位體前屈“摸低”游戲:其中,柔韌性最差學生摸不到腳下的臺階,另一名同學能摸到臺階的下三分之二處,第三個同學的手腕竟觸到了下一級臺階上。對此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發展學生柔韌素質的好方法嗎?參照坐位體前屈測試儀的機械原理,我設計出了方便實用的“站位體前屈測試儀”,并于2011年9月獲得了濱州市中小學教具制作評選活動一等獎。一些人總為找不到教具制作的靈感而苦惱,其實它時時刻刻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只要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就會獲得教具制作的創意與靈感。
再次,實踐是驗證教具性能的唯一途徑。我們制作教具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技能與興趣,因此教具的實用性是最關鍵的。一件教具的制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讓學生通過使用去驗證它的性能,指出教具存在的不足,從而對其做出改進,讓它更符合學生的需要。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和熱身效果,我制作了鐵質夯盤。學生在使用夯盤的過程中,給我反饋了許多問題,比如夯盤的面積小(直徑約35厘米),不易被目標砸中;鐵質的夯盤(上下兩面包裹了膠皮)因自身太重容易被拋的很高,如果用力不均可能在下落的過程中砸傷參與活動的學生;再者它的使用范圍太窄——僅適用于土質地面,在花磚或地面磚上使用時極易砸壞地面。面對學生的建議,我又驚又喜并迅速對夯盤進行了改進:主要材料由鐵質改為帆布,夯盤的直徑變為了1米。經過改進后的夯盤變成了軟式器械,使用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參與的學生更多了。
最后,學生的發展是參與教具制作的動力。自參加工作以來,學校缺乏的體育器材,我就和學生一起制作,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活動的需要,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曾經有人問過我,你不是已經獲得過國家大獎了嗎,干嘛還要費心勞力的參與制作呢?對于這樣的問話,我只是微微一笑,不作回答。雖然在教具制作的過程中充滿了困難與挫折,我也要堅持做下去,因為這項活動使我的教學能力獲得了提高,讓我的學習生活得到了充實,促進了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