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葉
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網絡技術是新一代技術特色,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高校自身視覺思維作用的變化,數字網絡平臺等新型溝通方式的不斷興起,高校檔案編研正在崛起,研究新時代檔案編研體系模型的構建,探索新時代高校檔案編研的發展策略已是一個頗具實際意義的問題。
一、強化“大編研”理念
編研理念、編研意識在整個編研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高校檔案的載體形式、管理方式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必然引發檔案編研活動形式、技術、應用空間的巨變。在此背景下強化“大編研”理念對于整合、盤活、挖掘檔案信息資源的潛在能量,實現檔案各種信息資源的全方位和立體式開發,是新時期我國檔案編研工作的方向和出路。它既符合高校檔案編研工作的發展規律,又順應高校和社會發展對檔案資源的利用需求。
大學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信仰。檔案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特有的一種精神境界和道德風范。強化“大編研”就是通過將零散的檔案文化資源得到集中,原始檔案信息得到整合,進而加工成精品文化成果,讓檔案編研與大學文化相融合,讓檔案成為文化的傳遞者,成為改變師生生活和服務社會的一種新動力。通過多維度、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檔案編研業務,打造規范化、系統化、有序開放的檔案編研成果鏈條,實現高校的改革與開放延伸到哪里,檔案編研就開發到哪里,服務到哪里。讓優秀的社會化檔案編研成果成為高校、社會文化信息產業的重要支脈。
二、構建多元化高校檔案編研發展體系
新時代高校檔案編研的發展前景和應用空間如何,關鍵是高校自身是否建立起規范、科學、完善的檔案編研工作目標體系;是否做到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形成合力;是否把握時代的脈搏,貼近高校中心工作和社會熱點問題,科學地預測未來需求,明確編研成果是為誰服務。因此,構建多元化高校檔案編研發展體系,讓檔案信息資源“聯島成陸”,實現“一站式”服務,勢在必行。
1.確立有利于高校檔案服務功能實現的檔案編研目標體系
高校檔案編研要以構建內容豐富、技術先進、安全有效、利用便捷的服務型開發為總目標。健全檔案編研所需要的內外溝通機制、工作狀況反饋機制、績效評估機制和安全控制機制,提高編研質量和效率;確立以服務對象需求為工作主線,不斷加強檢索工具情況、設備情況、利用場所情況、人員配備情況等服務條件的利用,提高編研的技術含量;要編制符合實際的檔案編研工作計劃,加強信息采集、編研過程組織以及編研成果出版三個層次的指導和控制,減少檔案編研的隨意性,避免檔案編研的盲目性和被動性。
2.建立存史與時效應用并舉的檔案編研工作內容體系
在編研內容體系構建上要突出兩條主線:一是全面清晰準確地勾勒出高校發展軌跡的編研成果;二是加大系列化專題編研,要突出選題的科學性、成果的時效性、應用的前瞻性。要樹立精品意識,把檔案編研成果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逐步走上寬口徑、多形式、系列化檔案編研新路子。
3.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檔案編研新技術應用體系
高校要致力加強計算機、掃描儀、刻錄機等新設備應用,重視各種密碼理論、密碼算法、網絡安全和信息隱藏等技術在高校檔案編研中的研發。借助先進的存貯、檢索及網絡編輯技術,使得檔案編研過程中的信息采集和加工水平實現新跨越;借助各種出版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嘗試形成論著、文獻紀錄片等多種形式載體;逐步加大縮微品、電子出版物、網上出版等新型文獻傳播形式的應用。
4.建立與高校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進程相適應的檔案編研傳輸體系
檔案館是高校重要的信息中心,加強檔案館網站的欄目建設,建立網絡化編研傳輸新平臺,是新時代高校檔案編研工作發展的又一契機,是擴大編研影響力、控制力以及公眾和組織關注力的重要戰略。各高校要盡快構建以網絡傳輸為主,適當公開出版和內部印發的編研成果傳輸體系。建立完善的網上輸入、輸出模塊平臺,既打破檔案編研成果“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尷尬局面,突破地域應用限制,又降低編研出版成本,是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有效之舉。
三、整合高校檔案編研資源
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構建和諧的高校檔案編研環境,對于保障檔案工作者的從業環境,調動其編研積極性、主動性,創新編研模式,提升檔案編研工作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整合檔案信息資源是做好檔案編研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暢通信息資源渠道,及時接納征集檔案信息,將特色及散存民間珍貴的檔案資料匯集起來,以保證檔案編研資料的后續來源。整合高校區域內外的檔案信息資源,把一系列原始的、零散的檔案信息系統化,構建高校檔案信息數據庫,使潛在的檔案信息資源轉化為生產力。
2.整合人才資源是做好檔案編研的關鍵和保證
檔案編研工作的成就關鍵在于檔案編研人員的主觀努力和工作水平。人才的數量、質量、結構對高校檔案編研的開發至關重要。在新時代,無論是網絡和多媒體展示平臺的打造,還是數字化編研系統的建立,都是極其復雜的技術工程,需要集合計算機軟件技術、硬件技術和大型數據庫等方面專業人才的支持。高校必須樹立“檔案工作也能出效益”的理念,樹立大人才觀,建立以“競爭、激勵”為核心的管理機制,不僅要加大檔案隊伍學術型、創新型、合作型素質培訓,樹立全員編研意識,而且要集結校內外多方力量,支持、協助、參與檔案編研研究,保證編研成果與其服務對象在知識信息媒介上相互對等。
3.整合環境資源是做好高校檔案編研的重要措施和保障
目前高校在無專職檔案編研編制、人員的條件下,強化編研環境建設,營造濃厚的編研氛圍,對于調動一線檔案工作者編研積極性、主動性尤為重要。在校內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造寬松的、人性化的人文環境。加強與一線檔案工作者溝通,盡量創造條件為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關心和改善其生活待遇,設法減輕其工作壓力,處處充盈著濃郁的人文關懷。館內要營造學術自由的氛圍,努力形成尊重其勞動,尊重其創造的良好風氣。要建立完善的檔案工作激勵機制和責任制,加強考核管理。同時要搭建對外溝通和合作平臺,不僅要支持個人與社會機構開展橫向或縱向的編研研究,而且組織上要探索“課題帶動”機制,加強校際間或校企間多媒編研合作,使高校檔案編研走上更廣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