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要:電視同期聲是記者在攝制中同步記錄的聲音,是電視聲畫并茂的特點之一,也是重要的聽覺元素。與視覺元素互為融合充分發揮了電視傳播的功能。在電視拍攝過程中,同期聲能表達人物的感受和觀點,可以烘托整條新聞的主題,起到渲染現場氛圍的作用,同期聲的恰當使用能感染觀眾,使觀眾在看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電視同期聲對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電視同期聲;真實性;感染力
中圖分類號:G2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7-0115-01
所謂電視同期聲,是指在同一時空里,記者在采錄視頻信息的同時所記錄的音頻信息,通常包括現場人物采訪和環境背景音響,這樣的音效比較真實、更有現場感。電視新聞的優勢在于聲畫合一,用好同期聲,可以彌補電視畫面的不足,提高觀眾的收看興趣,為電視新聞增色。
一、電視同期聲恰當運用的益處
電視同期聲的恰當運用,可以使電視新聞主題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詳實,讓新聞變得更好看,更加吸引觀眾。電視同期聲是在拍攝畫面時,同時記錄與整條新聞有關的人或環境的聲音,它生動直觀,具有真實性,可以使被采訪者直接面向觀眾陳述他的觀點和感受,讓觀眾能切實感受到當時的情形,使整個新聞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另外,同期聲的采用還可以大大增強節目報道的真實性。與其他媒體相比較,電視的優越性就在于它“聲畫兼備”,更能貼近現實社會生活。然而,在一些電視新聞報道中,同期聲有時會被播音語言所代替,如在每年召開的“兩會”中,觀眾可以看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風采,卻沒有他們的同期聲語言,觀眾看不到聽不到代表和委員的同期聲,會覺得報道不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不利于新聞信息的有效傳遞。如果能在“兩會”報道中合理運用代表委員發言時的同期聲,讓他們直接對著鏡頭抒發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就能夠讓新聞更有穿透力,更有表現力,通過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采訪,深入了解他們所關心的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和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話題,這樣“兩會”報道才會顯得豐滿,有生命力。
二、電視同期聲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同期聲運用簡潔明了,切勿畫蛇添足、離題千里。如果新聞中同期聲長篇大論、缺乏重點,觀眾不知所云,并感到厭煩。比如:以“產業集聚區蓬勃發展為題”的新聞。如果記者不事先策劃,凡有關的領導都讓他說上幾句,結果錄下了一大堆內容大同小異的聲音,不僅沒有將片子做“活“,反而顯得重復多余。因此,使用同期聲必須簡練,要緊緊圍繞節目主題之所需進行取舍,以期收到最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2.要注意保留場景背景音。恰當的背景音能深化主題,突出宣傳效果,再加上畫面、解說、字幕等要素相互融合,更能體現出電視聲畫并茂的優勢。然而有些電視新聞報道文藝節目時沒有了音樂聲,只有單一的畫面,就好像車間里沒有了機器的轟鳴聲,領導的走訪鴉雀無聲。這樣新聞節目現場氣氛就大打折扣,電視新聞的聲畫并就無從談起。
3.采訪同期聲避免采訪對象刻板答疑。采訪同期聲盡量避免出現采訪對象“背書”、“念書”。有時采訪對象為了讓自己的采訪更為出色,會事先準備好材料,或邊看邊說,或把內容背出來。這樣的同期聲不僅讓觀眾聽著別扭,看著采訪對面的表情也會很不舒服。
4.注意同期聲的信息量。電視同期聲畫面構圖必須符合觀眾的欣賞習慣,現場采訪不可自始至終用固定的特寫鏡頭,應將特寫不時拉開一點,讓記者與被采訪者和現場環境者進入電視畫面,使新聞更具真實感和現場感,同時又不像發表電視講話,觀眾在收看時視覺范圍會更加拓展,從而達到電視同期聲報道的最佳效果。
5.注重和被采訪者的交流。在一篇新聞報道中,同期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如何使同期聲在新聞中更出彩,這就需要記者要與被采訪者做好交流溝通,讓采訪者感覺記者像自己的朋友一樣,這樣才能實現心與心的交流與真正對話。
6.畫面后期編輯是用好同期聲的關鍵。在較長的同期聲講話段落或接點處,插入與講話內容相關的圖象,圖片或資料鏡頭,以豐富講話內容,拓展信息量,將同期聲作畫外音處理。同期聲作主題地位,畫面起補充說明,使觀眾通過視聽,更加確切地理解內容,加深印象,彌補同期聲時間太長顯得單調的缺陷,吸引觀眾。
總之,電視同期聲的運用是電視新聞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恰當的運用電視同期聲,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觀點,突出新聞作品的主題,有利于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滿足觀眾的視聽感受,在電視傳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