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成 劉瓊
截止2011年底,宜春市審計機關深入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反腐倡廉工作。一年來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任務60個,核減工程造價2億元,核減預算6 000萬元,實現收繳違紀違規入庫金額151萬元;完成經濟責任審計任務183個,實現收繳違紀違規入庫金額140.37萬元;完成財政預算、決算審計任務20個,實現收繳違紀違規入庫金額2 978萬元;完成涉農資金審計任務43個,查出違紀金額297萬元。為宜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受到了宜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和表彰。
一、強化領導,明確職責
按照江西省和宜春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要求,該局及時制定了《宜春市審計局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實施辦法》;根據《宜春市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及指標要素》和《市直單位牽頭任務分工表》要求,制定了《宜春市審計局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1年實施方案》,對市紀委賦予該局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專項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及財政預算執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的牽頭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細化,明確了黨組書記、局長為懲防體系建設總負責人,其他黨組成員、局領導各司其職。明確了政府重點專項建設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民生專項資金和財政預算執行和財政決算審計的牽頭科室,做到了上下同心,分工不分家。
二、抓住重點,全程監督
(一)以重點專項建設資金和政府重大投資項目為重點,實施全程監督。
為加強對我市重點專項建設資金和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規范投資行為,促進科學決策,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該局先后制定印發了《宜春市審計局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和《宜春市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等,為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的審計監督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1.抓住源頭,提前介入。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周期長、投資額大、控制環節多、審計力量不足等特點,該局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抓住源頭、提前介入。對規范項目建設程序,加強審計管理,保證資金安全,防范資金風險起到了促進作用。2011年,該局重點對總投資約12億元的明月山機場和大唐禪博園建設項目進行了審計監督。至目前為止,此項目已完成項目總投資的三分之一。
2.前移關口,全程監督。對新增政府重點專項建設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該局變事后審計為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盯緊投入資金的計劃、管理、使用等各個環節,關注和及時反映政策執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和改善項目建設審計的力度,前移關口,全程監督。確保了資金運行符合規定程序,投資回報成效明顯。今年,共完成財政移交的市政府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審計任務60個,工程總額約10億元,核減工程造價2億元,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防范資金跑冒滴漏做出了貢獻。
3.跟蹤問效,督促整改。為了解決政府重點專項建設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以及在綜合計劃、工程管理、基建財務等部門各行其責、配合不力,造成項目招標、合同簽訂、資料管理、資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違規違紀等問題,該局堅持“審、幫、促”的原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糾正和處理。
(二)以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為重點,實施全程監督。
為進一步加強對干部權力運行的監督。該局緊緊圍繞當地政府經濟運行發展狀況。重點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財政(財務)收支工作目標、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情況,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況,政府舉債規模、投向、效益和政府性債務償還機制,政府負債管理及制度建設情況和縣(市、區)長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情況等五個方面,開展審計及審計調查。切實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正確用人,有效避免領導干部“帶病上崗”、“帶病提拔”,起到了有效地參謀作用,更提高了審計機關威攝力。
1.完善制度。2004年,制定印發的《宜春市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試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行政處分追究辦法(試行)》。2007年制定印發了《宜春市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反饋和整改督查暫行辦法》。2010年10月,中辦、國辦《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32】號)下發后,迅速制定下發了《宜春市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和《宜春市2011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案》,進一步規范了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組織形式、實施步驟、具體內容、評價指標及成果運用等,既明確了審計機關的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又規范了各級領導干部職責、權限及行為。
2.嚴格審計。積極探索建立以任中審計與上級授權審計,任中審計與專項審計,離任審計與財務決算審計等相結合的審計工作模式,把審計監督由事后監督向事中監督、事前監督轉變,增強了監督的有效性。
3.“聯合會商”。對擬提撥重用的領導干部,在紀檢、組織部門聯合考察的同時,該局經濟責任審計組同時進點審計。撰寫的審計報告(征求意見稿),由審計組長在紀檢、組織、審計三家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進行匯報,三家分管領導共同討論審計報告,達成共識后,提交市委領導研究決定。從而有效地改變了過去黨委“批量研究”、組織“批量下單”、干部“批量變動”、審計“批量接單”的被動應付局面,提升了審計的威攝力。2011年,該局共組織400多人次,對182名擬提拔重用的黨政領導干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無依據收費、不合程序收費、收入未納入財務統一核算和漏交稅費等問題。針對審計部門提出的結果報告,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和審計機關三家就報告反映的問題,逐條進行研究、會商,再由市委組織部向市委主要領導報告。
4.跟蹤督查。2007年,制定下發了《宜春市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反饋和整改督查暫行辦法》,該辦法要求審計項目結束后,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紀檢、組織和審計機關將聯合發出整改通知書,要求被審計單位和主要領導干部要針對問題進行整改,并以書面形式上報,做到按時、保質、保量整改落實到位。審計機關及時將整改落實情況匯總上報市經濟責任領導小組。市紀委檢察局、市委組織部和市審計局組成聯合小組于年底或翌年初有選擇地對部分單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實地跟蹤整改結果。從而使經濟責任審計從傳統的重處罰輕整改轉變為“抓整改、重成效”,既發揮了經濟責任審計在預防腐敗中的監督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水平,擴大了審計影響。2012年,該局擬與市組織、紀檢監察部門進行溝通,將對2011年部分被審計單位審計的整改工作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并將督查結果向市人民政府報告。
5.成果運用。將先審后離作為制度化、規范化工作,納入紀檢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工作考核范疇,實行責任追究;積極推行審計結果內部公告制、經濟責任審計臺賬,將審計結果在干部業績鑒定表上設置專欄予以反映,審計結果材料納入干部個人檔案資料保存,使審計結果真正成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以財政預決算和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為重點,實施全程監督。
1.圍繞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實施預算執行審計。實施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在內容上,緊盯財政轉移支付、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收付等情況開展審計。在對財政收支的合法合規性、真實完整性和效益性審計的基礎上,突出了從體制和制度上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2011年,通過審計發現:部分預算收入未繳庫,收入反映不夠真實完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未納入預算內管理等問題。從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出發提出了加強對預算收支的管理、加強對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管理、加強稅收征管,規范稅收繳納行為等建議。
2.圍繞加強財稅資金管理,深化財政決算審計。今年,該局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對三個縣(市、區)的財政決算情況進行了審計。主要對財政收入的真實性和入庫科目、級次的正確性,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和使用的績效性,上下級財政決算的合規性進行了審計。通過審計發現,部分縣(市、區)仍然存在滯留預算收入,收支不真實、隨意調整收入的科目和級次,截留上級收入,財政性資金未納入預算管理或專戶管理以及稅收征管政策執行不夠嚴格等違紀違規問題。
3.圍繞重點專項資金管理,強化對涉農專項資金審計。根據社保、民生、農業和環保專項資金具有政策性強,實效性強,點多、面廣、線長,涉及千萬家農戶等特點,主要抓好重點資金、重點單位、重點項目的審計工作,做到三個結合:即堅持審計和審計調查相結合,發揮各自所長,提高專項審計監督效果;采用現場實地調查、點面結合等多種審計方法,將賬面審計與深入鄉鎮、農戶調查相結合,以核實資金支出的真實性;將專項資金審計與基本建設項目審計相結合,以核實項目支出的正確性。2011年,共審計43個單位,查出違紀金額297萬元。審計查出公款私存、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無依據收費、不合程序收費、收入未納入財務統一核算和專項資金管理不嚴格、漏交稅費等問題。
三、協同配合,合力監管
一是建立與紀檢監察、檢察、公安機關的工作配合機制,形成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整改合力,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成效。二是完善與監察、財政、發改委、國資委等單位建立共同監督機制,實現對重點專項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對象的全覆蓋,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工作質量。三是嚴格執行《審計結果公告暫行辦法》,利用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形成對被審計部門、單位大監督格局。四是定期不定期對審計對象進行回訪,及時督促審計對象整改落實審計意見建議。五是注重對審計過程中獲得相關信息的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作者單位:宜春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