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友

江豚因其憨態可掬、嘴巴弧線向上成微笑狀而被賦予“微笑天使”的美譽。在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群江豚正與它們的“父親”過著快樂無憂的生活。
江豚安家
1985年,鄭邦友從安徽大學生物系畢業,隨后被分配到銅陵淡水豚養護場(原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那里是長江中游的一個小島,由兩個沖積洲組成,面積約10平方公里。洲上楊柳依依,水鳥成群,是養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上班第一天,鄭邦友搭乘渡輪到單位報到。當船行駛至江面開闊處時,他看見前方有6頭白鰭豚正在追逐嬉戲,畫面相當美好,他當即感嘆道:“長江女神果然名不虛傳?!边@番奇遇給了他投身淡水豚保護事業的信心。然而,隨著沿江工業污染的激增、捕魚運輸業的日益發達,白鰭豚美麗的身影逐漸從江面上消失了。
白鰭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類動物,性格急躁,喜歡潛入深水區,如果對它進行網捕,稍有不慎就會讓它嗆水,導致死亡。因此鄭邦友和他的同事在隨后的數年間都未捕獲一頭白鰭豚進行人工馴養,這也成了他的終身憾事。于是,他就把精力都投到了白鰭豚的“表妹”江豚身上。
2001年4月8日,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老洲鎮江邊捕獲兩雌三雄5只江豚,隨后放入保護區的夾江中馴養。夾江水域面積大約400畝,呈狹長帶狀,長1.6公里,寬220米。為防止江豚不適應新環境,鄭邦友和同事們連夜抽江水注入夾江,以降低夾江表層水溫,同時還把具有提升免疫力的藥物塞入餌料魚肚內,喂給江豚吃。幾天后,他們又往夾江里投放了2500公斤鰱魚、鯉魚、鯽魚苗,供江豚追逐捕食,以增強江豚的體質,提高它們適應封閉水體的能力。20多天后,江豚適應了新環境,每當有餌料投入水中時,它們就會迅速飛馳至岸邊搶食,而且身體頻頻露出水面,十分活躍。
音樂分娩
2002年11月初,鄭邦友給江豚喂食時發現,雌豚“姍姍”攝食時轉游弧度增大,腹部逐漸膨脹,妊娠跡象明顯。他高興壞了,當即決定給“姍姍”開小灶,增加營養,每天為它多準備幾尾個大肉鮮的魚。在他的精心呵護之下,“姍姍”在此后大半年里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態。
2003年6月19日,鄭邦友發現“姍姍”獨自徘徊在淺水層,沒有一丁點食欲。他知道,這是“姍姍”分娩的前兆。江豚與人類一樣,10月懷胎,且一胎一只的成活率極低。當時國內還沒有人工繁殖江豚的案例,如果“姍姍”平安生出豚寶寶,就會改寫長江生態保護的歷史。鄭邦友越想越激動,為放松情緒,他吹起了口哨。沒想到口哨一響,“姍姍”就緩緩地游到船邊,定在鄭邦友面前一動不動。受到啟發的鄭邦友立即給同事打電話,讓同事拿口琴來,他要給“姍姍”來個“音樂分娩”。
即使口干舌燥、饑腸轆轆,他還是從下午6點吹到夜里12點多,一曲曲悠揚的音樂傳到“姍姍”耳中,它似乎忘記了陣痛,徜徉在人與自然友好和諧的境界中。后來,“姍姍”輕擺尾鰭,潛入深水消失了。鄭邦友起身下船,這才發現自己被蚊蟲叮咬得滿身是包,奇癢無比。
清晨,他又急切地來到江邊查探。這時,“姍姍”身旁多了一只一尺多長的小豚,“大家快來看啊,姍姍產下幼豚了!”鄭邦友飛奔上岸大喊,同事們都激動萬分地來看望這對母子。小江豚活潑可愛,時而伏在母豚的背上,時而緊貼著母豚一起暢游??吹酱司?,大家禁不住擁抱成一團,高喊:“姍姍,我們愛你!我們終于成功了!”
很快,世界首例在淡水半自然水域人工繁殖江豚成功的消息傳遍全球,在動物保護界引起轟動。
江豚救人,激蕩魂魄
2005年5月18日,“姍姍”再次分娩出一頭幼豚。年底,從優化種群結構考慮,鄭邦友將一頭年老體衰的江豚放進保護區的另一片水域中。
他總是悉心地照料著江豚。他給江豚喂食時,江豚總愛騰空張嘴接魚。要知道,江豚的視覺很差,它是很難看清食物的,那么它們是憑著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接到魚的呢?那就是它們和鄭邦友長期訓練、配合默契的結果。特別是“姍姍”和它的2個孩子,吃飽后經常賴在小船邊不走,依次從水中探出頭,非等鄭邦友用手或額頭碰碰并愛撫下它們胖嘟嘟的小嘴后,它們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那年夏天,保護區的科研樓進入施工階段,江心洲上人煙稀少,為了趕工期,鄭邦友一天內卸了5噸水泥,累得身子發軟。可即便如此,他還不忘給江豚喂食 。
也許是因為連日勞累,站在船上的鄭邦友喂完魚彎腰拾魚簍時,突然眼前一黑,一頭扎進了3米多深的水中。他嗆了幾口水后想往岸邊游,可雙腳不聽使喚,身子一個勁兒地往下沉。千鈞一發之際,奇跡出現了,“姍姍”猛地躍出水面,鼻孔發出凄厲的聲音,幾百米外的其他幾只江豚像是聽到了召集號令一樣,風馳電掣般地游到鄭邦友身邊。它們一邊用頭使勁兒地拱撞鄭邦友的背,好讓他接近岸邊,一邊用嘴頂起鄭邦友的身子,讓他不下沉。最后,鄭邦友抓住岸邊的草藤上了岸,吐了幾口水后,他定了定神,只見幾只江豚正在玩那個掉進水里的魚簍。鄭邦友流下了兩行熱淚,心想,江豚真是有情有義的動物??!從此以后,他與江豚的感情更深了。
堅守清寂,與豚共舞
每隔三五天,鄭邦友都會從江對岸的大通鎮挑擔生石灰回來給夾江消毒。當他駕起小船拋撒生石灰時,江豚都會從遠處游過來,它們時而潛水,時而浮出水面,時而跳躍,引得江里的魚兒也跟著活蹦亂跳。
2010年一個周末的晚上,鄭邦友在值班室看電視,突然他聽到40米外的江中傳來“撲嗵、撲嗵”的擊水聲,“不好,有人偷魚!”鄭邦友操起一根鐵棍和手電筒箭步沖向江邊,可眼前的情景卻讓他看呆了。原來,“姍姍”正帶著它的孩子一起,隨著電視播放的爵士鼓打擊樂的強勁節奏跳躍。鄭邦友心里樂開了花,他轉身跑進值班室,將電視音量放到最大,江豚跳得更歡了。當電視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時,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當快節奏的音樂聲再響起時,它們又不知道從哪兒冒了出來。從此,鄭邦友便常常和江豚一起分享音樂的魅力。
今年4月23日,保護區邀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南京師范大學的科研人員來保護區,為半自然水域夾江中人工飼養的江豚做全方位體檢。由于江豚的皮膚不能過久裸露在空氣中,鄭邦友和同事們就小心翼翼地用浸濕的棉絮將一只只江豚包裹起來抬上擔架,江豚不停地叫喊、掙扎,扭動著肥碩的身軀,鄭邦友往它們身上不停地撒水吹著口哨,以減輕它們的心理負擔。同時,為保證江豚生活的良好環境,避免兇猛性魚類與江豚爭奪食物,其他工作人員利用給江豚體檢的機會,捕撈清除夾江里的害魚。
當“姍姍”被抬上案臺準備抽血時,鄭邦友無意間看見它的兩只眼睛閃爍淚花,一股酸澀憐愛涌上他的心頭。他輕聲安慰道:“姍姍不哭,今天是體檢,馬上就可以回家了?!彼窈亲o自己孩子一樣輕輕撫摸著“姍姍”的臉?!皧檴櫋焙孟衤牰怂囊馑迹辛艘宦暎舶途筒辉賮y擺了。
40多分鐘后,“姍姍”與同伴們又被放回到江里,可它們怎么也不肯往深水里游。鄭邦友便拿竹竿擊水將它們往深水中趕,可它們很快又浮上水面游到岸邊。江豚怎么了?一絲涼意掠過鄭邦友心頭,他來不及脫掉衣服、鞋子,馬上下了水。他托起“姍姍”的身子深情地對它說:“去吧,水里才是你們真正的家,你們該回家了?!闭f完,他用臉貼了下它們的頭,江豚這才依次往深水中游去。江豚如此通人性,這讓在場的人感嘆不已。
體檢發現,江豚家族健康狀況良好,同時通過采集血樣、DNA檢測,為夾江內江豚種群建立了家族譜系,打造了長江下游江豚自然種質資源基因庫,這對防止種群內江豚近親繁殖導致的種群衰退具有重要的意義。
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尚存不足千只,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長江江豚的數量正以每年近10%的速度銳減,國家正在考慮把江豚升格為一級保護動物。而保護江豚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提升江豚的人工繁殖成活率。2008年到2010年間,鄭邦友和同事們把陸續捕獲的幾頭江豚放入夾江中,以通過優化性別比例和水生態環境,來提高江豚的繁殖率。如今,保護區內的江豚已有11頭。
這些江豚也許不知道,生活在長江中的江豚的境遇卻是冰火兩重天!今年3月3日至4月18日,短暫的40多天內,長江洞庭湖區域發現了12具江豚尸體,長江安慶段也發現2只江豚死亡,而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有20多只江豚死亡,幾乎是去年全年的死亡量。此次江豚死亡區域覆蓋了鄱陽湖、洞庭湖等多個水域,江豚如此短期內大量密集死亡,在長江流域生態史上十分罕見。令科學家們扼腕的是,它們的死亡年齡大約集中在4到6歲,相當于人類的年齡20到30歲,以雌性居多,不乏有一尸兩命的。它們大多頭部被機動船螺旋槳削平,身體潰爛不堪,尸體解剖還發現一個共同特點:胃里沒有任何食物殘留。
鄭邦友告訴記者,長江江豚的死亡原因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航運及挖沙導致江豚直接或間接死亡,包括螺旋槳直接擊中死亡,挖沙破壞棲息地環境,產卵場及索餌場環境被破壞;二是非法漁具漁法直接導致江豚死亡,包括漁具纏繞、定置網和“電打魚”、 迷魂陣、滾鉤等非法漁具的誤傷或致死;三是氣候變化引起超低水位、餌料資源枯竭等導致江豚營養不良,甚至饑餓死亡;四是環境污染等意外生態事件,比如大規模噴灑農藥或是工廠未處理污染物就任意排放導致水體嚴重污染等,從而引起江豚慢性中毒或者疾病死亡。江豚集體死亡已敲響生態警鐘,折射出長江流域水生態功能的嚴重衰退!
春去春又來。清瘦的老鄭常常面對滾滾江水思緒萬千,他的心在大聲疾呼:“如果不對長江江豚進行全面保護,江豚很可能會在未來10至20年出現區域性滅絕,白暨豚的今天就是長江江豚的明天!只要每個人都能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就能給子孫后代一個交待,讓后人也能看到‘微笑天使的微笑!”(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上網、轉載,違者必訴諸法律。)
(編輯:北北shinvan98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