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木
最近有一項研究人腦的記憶與遺忘的結果就顯示,其實人的大腦記憶功能的工作原理是“記住了多少,就忘記了多少。”
研究發現,人腦內有一套分子機制,能夠在你記住事物的同時也將其忘卻,這就好像是錄像機的磁頭,一邊錄像一邊抹去之前錄好的影像資料。在人腦內也有同一個分子在做相同的事。只是人腦內的這個“磁頭”更加精確和微妙,可以選擇性地讓你記住什么,忘掉什么。
如果說那些記憶大師是記性好,倒不如說他們是忘性差。
六種方法幫你保持較差的忘性:
首先是要順從人類大腦工作方式的生物鐘。研究表明,人的一天有四個時段記憶力最好。清晨起床后,大腦經過一夜休息,此刻學習一些難記憶而又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上午8點至11點,人進入工作學習狀態,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此時適合通過理解的方式進行記憶。第三個記憶高潮是下午6點至8點,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復習全天學習過的東西,加深記憶,分門別類,歸納整理。睡前一小時,是記憶的第四個高潮。利用這段時間對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復習,不易遺忘。
其次,記憶需要一個明確的目的進行導引。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明確的記憶目的,則記憶力持久且強勁,反之則短暫而微弱。曾經有一個實驗,把記憶力大致相同的同學分成了AB兩組,然后觀看一段錄像。實驗開始前對A組同學提出要求,讓他們找出錄像中的錯誤,而B組同學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錄像結束后,實驗人員要求他們復述錄像中出現的錯誤。A組的同學找出錯誤的準確性和數量遠大于B組。
第三,將興趣作為自己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面對他所感興趣的信息和對象,他的注意力和觀察力會更上一層樓,這讓他的記憶更為牢靠。有人對手機特別感興趣,那么他走在路上,有時他只需掃一眼對方的手機,就可說出這款手機的型號、參數和價格,簡直就是一部手機的活“百度”。興趣在記憶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第四,高度的注意力也是保證良好記憶的根本。人的大腦并不能進行“多任務”,只能夠在不同的事情之間高速切換,產生好像可以同時做多件事情的假象。每當切換的時候,就像汽車的引擎,掛了檔,需要有啟動加速的過程。因此,保持專注,不僅有助于記憶的形成,也有助于思考和分析。
第五,記憶需要良好的心態。心理學實驗證明,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人,記憶效果就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正確看待人和事,要客觀地評估自己和他人。做好遇到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準備。善于調控和轉移注意力。多參加積極向上的集體活動。這些都可以幫助你保持心態。
最后,人腦在記憶的同時會選擇遺忘,因此要遵循記憶和遺忘的規律,及時復習。艾賓浩斯總結出了人的遺忘規律,還據此畫出了著名的遺忘曲線圖。在這張圖上,遺忘的速度表現為剛學習時遺忘得較快,在幾天后會重新想起,之后慢慢地又被遺忘。因此,在遺忘到來之前,我們如果能即時回憶,就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持久性。通過列復習提綱,根據提綱來回憶記起來的東西,就可以“綱舉目張”。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安排大塊的時間和零碎的時間來進行回憶。當然,這樣的記憶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這樣你距離記憶大師又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