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為慶賀上海市人大京劇社成立五周年,6月9日晚天蟾逸夫舞臺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演唱會,“演員”大多是歷屆市人大常委、代表和機關干部,行當俱全,流派紛呈,演出精彩,高潮迭起,場內席無虛座,掌聲連連。
上海市人大京劇社是在朱镕基同志的親切關懷下于2007年12月2日成立的。京劇社成員堅持每周活動,認真學唱,始而入門,繼而入迷。目前人大京劇社已有31名成員,社會影響也不斷擴大,已成上海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張名片。在祝賀市人大京劇社成立五周年的演唱會舉辦時,龔學平同志指出:“振興京劇藝術,關鍵在于普及。”
為了提高成員的藝術水準,市人大京劇社先后邀請梅葆玖、李薔華、張學津、李長春、李炳淑、夏慧華、陳少云等京劇名家進行指導;每年與市政協春秋票房等市內外知名票房聯誼交流,取長補短,加深友誼。龔學平、劉云耕同志和市人大領導在出國訪問活動,十分注重對京劇藝術的宣傳推廣,特意安排出訪團中的京劇社成員演唱京劇,讓外國朋友領略“中國歌劇”的魅力。
在此次演唱會上,京劇社成員展示了24個膾炙人口的京劇選段,這些京劇業余“粉絲”個個唱得字正腔圓,一招一式均見專業功底,被有好幾位戲劇專家評論“是一場準專業水平的演出”。
此次出場“演員”中,有好幾位是退下來的領導干部,如原市科技黨委書記、市科委主任朱寄萍,原寶鋼集團黨委書記關壯民等。他們的學藝,與從政同樣一絲不茍,寄情皮黃其樂無窮。關壯民的《讓徐州》、畢蘭的《貴妃醉酒》、吳振貴的《洪羊洞》、許解良的《空城計》,李文的《紅娘》,均深諳流派真諦、氣度不凡;李梅、何思穎的《鎖麟囊》,二人分別演唱程派名曲《春秋亭》,幽咽低回,韻味醇厚;朱寄萍、高聰靜、唐元才合作演出的《二進宮》是京劇傳統聲腔中獨具特色的經典名段,生、旦、凈三人對唱,凈起旦落,旦落生起,板式多變,此起彼伏,唱腔各異,讓京劇老戲迷著實過了一把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唱會上出現了四位女老生——錢麗萍的《捉放曹》、朱丹的《珠簾寨》、朱榮玉的《智取威虎山》、俞心慧的《淮河營》。她們各宗不同流派,有的鏗鏘有力,有的瀟灑莊重,有的飄逸瀟灑,有的飽滿圓潤。錢麗萍是市第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擔任律師事務所主任,當代表為民立言,打官司仗義執言,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她學京劇同樣認真專心。反串余派老生的一曲《捉放曹》,吐字、發音、用氣、行腔,精心調度,渾然一體,不露斧鑿痕跡,深顯余派風范。朱榮玉是上海材料工程學校黨委副書記,擅長馬派藝術,他將《誓把反動派一掃光》唱得峰回路轉,一氣呵成,既唱出了人物的勇氣,又唱出了他學藝的信心。
上海京劇院和上海戲曲學院為此次演唱會專門派出了十位著名演員、琴師做輔導老師。名師出高徒,自是題中應有之義。在演唱會上,多位著名演員和人大京劇社成員聯袂演唱,為演唱會增色許多。而這些業余演員也毫不膽怯,與專業演員的表演珠聯璧合。原市建交委秘書長王京春首次與名家李軍合演,她扮演鐵鏡公主,要穿花盆底鞋上臺,剛上場時不免有點心慌;然而京胡一響,她立即沉住了氣,果然演得不同凡響,讓原市人大主任陳鐵迪連連稱贊:“想不到小王唱《坐宮》,唱得那么捧!”
整臺晚會以龔學平一曲《蕭何月下追韓信》壓軸,他咬字吐句蒼勁有力,頗得麒派神韻,贏得滿堂喝彩。據說為了唱好這段名曲,龔學平下了不少功夫,上午鍛煉身體時戴上耳機,細細聆聽周信芳、陳少云的錄音,邊聽邊哼;坐在上下班的汽車里,他也反復吟唱,時間一長,就連為他開車的司機也學會了好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