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春

上期本欄提出“退而蓄勢利于反彈”的觀點,遺憾的是,本周沒有出現預期的調整,而是延續橫盤整理格局,一直在2350點附近徘徊。向上抑或向下?我們似乎無所適從也無從判斷。
如圖,從周線上看,滬指連續三周在2350點附近波動,以窄幅震蕩的方式,左向移動到了始自于3086點以來的中期壓力線,且連續三周成交量呈現溫和放大狀。顯然,這是橫盤整理格局,或者說延續了三周的無趨勢波動。
對于無趨勢波動,我們需要理清道氏理論中的一些概念。趨勢的特性就是因慣性按照既定趨勢波動,當處于無趨勢波動狀態時,則需要這樣解讀:在某段非常態性(上升或者下降)趨勢中,由于某個關鍵性點位,多空雙方出現分歧,停下來在某個局部區域內窄幅波動,呈現一種常態性(個股表現為隨機性),以尋求多空雙方的統一性,待多空雙方達成共識后,趨勢將沿原有方向運行,直到某一方物極必反,在重大變量刺激下,出現拐點致使價格轉折。
就當前滬指波動而言,2132點以來的反彈性質逐漸在市場中形成短期共識,或者說管理層,尤其是新證監會主席自上任以來多次強調當前藍籌股已具備投資價值,多次呼吁長期資金入市,并加大了對QFII的審批,力促銀行理財資金入市(與之前嚴查銀行理財入市形成鮮明對比),積極研究養老金入市。可見,高層還是希望股市見底回升的,而且,場內外投資者不會對高層的再三呼吁視而不見。
只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場內外主力資金拿籌碼的方式有點“怪”,譬如春節前幾個交易日,欲漲還跌的走勢讓大眾投資者因股市未有賺錢效應轉而集中精力過春節時,這些主力資金卻大范圍的吸籌藍籌股致使滬指大漲,過完春節大眾認為有行情時,藍籌股則整體不作為,滬指轉入調整。看來,拿貨“怪”的背后,是主力資金借助于逆向思維刻意為之,當市場氛圍趨好時逐漸減倉騰出資金,待散戶熬耐不住拋售籌碼致使指數下跌時,主力資金則逢低增持。近期的市場走勢,可以說反復驗證了機構主力的這一思路。尤其是目前管理層反復呼吁進行新股的改革、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大眾投資者似乎都看到了股市的暖意,此時此景,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指數目前不作為了。
反彈趨勢大眾得到認同,也就是說滬指2132點以來的反彈格局沒有改變,連沖兩周之后三周的震蕩,如果上方沒有遇到足夠大的阻力,還暫難認為是拐點出現,也就說目前不具備上升趨勢到頭的條件。根據道氏理論中趨勢的原理分析,目前震蕩整理的無趨勢波動,在面臨方向選擇時,未來仍會是向上。只是在局部階段,是先上后下再上,還是先下后上?大家都糾結在這里。
再回到周線圖。連續三周的徘徊,對比K線圖,可以想象市場主力資金會怎么做?稍懂技術分析的投資者,都不會不明白目前指數遇到了技術阻力,連續三周的整理,我們可以認為是主力機構利用技術與心理阻力在阻嚇大眾投資者,當大眾都明白行情轉暖時,試想拿貨的成本是不是很高?既然如此,反向為之,如果達不到廉價籌碼的目的,繼續震蕩繼續不作為或者欲漲還跌,如果再達不到,某天突然殺跌,或者中陰線嚇阻散戶,再逢低吸籌基本上就得逞了,這種可能不是沒有,且本周盤中大跌時尾盤或者次日利用藍籌再度拔高指數,等你見漲追漲時再打壓。這是典型的主力操控中的打壓建倉手法。
接下來,我們就要敏感的意識到滬指會以什么方式最終延續既定的反彈趨勢。下周,在臨界點狀態下,我們必須留意:
1、如果滬市成交如周五般萎縮,并持續2天,極有可能出現中陰線,那么滬指將會選擇B走勢,回調的支撐區間在2280-2300點,而后將突破H線繼續挑戰2400點上方阻力。
2、如果滬市下周放量,則可能選擇向上遠離H線,則可能繼續攻擊2400點以上阻力,于2430點附近受阻回調的可能性較大。
A或B,下周見分曉!竊以為,既然始終都會選擇向上,何不在短期內“不下雨就出太陽吧”?否則,我們在臨界點狀態又如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