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寧
雖然當下的文化產業基金扎堆,但也確實有不少投資機構對文化產業的投資不太感冒?!安惶猛?,我們不想參與,大的國企改制我們參與不了,小的多數企業規模上不去?!币晃籚C機構的投資總監如是說。該投資總監坦誠,雖然當下的文化產業基金繁多,如果按照傳統PE的邏輯,可投資的標的并不多,所以廝殺應該相當激烈。
按照該投資總監的分析,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文化的消費屬性沒有被充分重視。一些機構或者過多強調文化的獨立性,而另外一些機構則更容易“短視”,期望投資立竿見影。但就整個行業來看,文化產業的投資恰恰是一個周期長、見效慢的行業。
發展文化產業無疑是“十二五”的大事。2月15日下午,剛剛舉行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發展文化產業的三個關鍵內容: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鼓勵文化企業走出去。
文化是民族幾千年的積淀,不同時期的文化也都會帶有一個時代意識形態的屬性。但文化同樣應該被看做消費的一環,是消費升級的要求,這樣才能與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結構轉型同步,才能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上去。
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朱之鑫在講到“十二五”期間發展文化產業的三個關鍵內容時就強調,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不僅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對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文化,朱之鑫是這樣說的,當前國際市場需求低迷,世界范圍內經濟的強勁復蘇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國內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文化產業具有消費空間大、產業能耗低,相關帶動性強的特點,加快其發展有利于擴大內需,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已成為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
也就是說在當下,發展文化產業恰恰暗含了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更是消費升級的需要。文化產業代表的正是中國未來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但是,由于之前文化體制方面管制偏多,很多正常的文化需求被抑制,而這也正是目前文化體制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按照慣常的說法,也是文化強國的過來者經驗,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會快速增長;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則會井噴。而我國在2008年,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
在中國人的字典中,吃、喝、玩、樂四字中,玩和樂本身就是文化需求,在中國文化字典之中,吃有名目繁多的區域餐飲文化,喝有歷史悠遠綿長的白酒文化,這些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需求。
也就是說文化消費其實講的是一個大文化的概念,除了我們傳統意義里面的影視出版、報紙音樂、發行廣告、動漫網游以及新媒體產業外,文化產業更是一個需要與其他產業充分融合的產業,否則其市場屬性難以充分體現,消費屬性更無從談起。
“十二五”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要求里,除了“積極發展和壯大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之外,還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品牌價值,增加物質產品和現代服務業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只是,現在的投資機構更多盯住的是前者,對后者明顯重視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