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
近日,中石化四川銷售公司及其下屬公司被曝涉嫌向四川金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民營房地產企業非法發放高利貸長達數年,涉及金額高達6000余萬元,月息三分,年化利率達36%。但中石化四川銷售公司極力否認高利貸質疑,并稱系正常投資。應該如何解讀該事件?深圳電臺先鋒898(FM89.8)上午9點至10點播出的《創富贏家》節目主持人孫小美與特約評論員國世平就此展開了討論。國世平表示,四川中石化銷售公司作為非專業機構,在民間金融市場尚未放開的背景下,不應該貿然從事“高利貸”業務,而管理層未能在金融機構與民間借貸市場尋求平衡亦不足取,未來有必要逐步放開民間借貸市場。
孫小美:一般而言,大型企業在現金流充裕的前提下,可將閑置資金投向非主營業務,以獲取超額回報,如公司可充當債權人參與借貸業務,若利率較高,則公司可獲得不菲的利息收入,四川中石化正是如此,您如何解讀該事件?
國世平:四川中石化高利貸事件實際上折射出兩種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是市場流動性不足,資金鏈瀕臨斷裂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銀行系統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存在缺位和失職。在這種背景之下,民間借貸應運而生,大量急需資金的企業在尋求銀行融資失敗之后會轉向民間借貸市場,這也是迫于無奈。不過按照法律及管理層的規定,借貸須經金融機構來完成,于是巨大的矛盾隨即產生,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并未及時的促成借貸行為,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如果寄希望于金融機構,那么大量中小企業將不得不破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間借貸市場扮演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替身。近來備受爭議的“吳英案”就是典型的民間借貸案,該案之所以屢遭質疑,就是因為公眾認為,當金融機構無法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的時候,民間借貸市場可以填補空白。
目前,國內有大量的小額貸款公司積極參與民間借貸市場,但大多處于灰色經營狀態,游走在法律和監管的邊緣,管理層強行將這些公司按在水下而拒絕令其浮出水面,導致背后的債借貸關系極為復雜;并且由于民間借貸存在的諸多問題被刻意掩蓋,因此一旦出事,則會產生連鎖反應,溫州的地下金融就是如此。
孫小美: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從事實業還是參與民間金融,都是有風險的,在某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從事實業的風險甚至高于民間金融,在這樣的前提下,資金充裕的企業難免會有放貸的沖動,如何解決該問題?
國世平:目前中小經營環境極為惡劣,進行實業投資往往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轉向民間借貸市場可以理解,但前提是管理層應該放開這一市場,讓各方透明交易,并且最為重要要的是,管理層應該為這一市場制定規則,明確各方義務。
對于民間的潛在債權人來說,借出資金則面臨較大風險,不借出資金則可能要付出較高的機會成本,是一個兩難選擇,四川中石化銷售公司就是如此。我個人認為,該公司將大量資金借給四川金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并不明智,至少有三個問題,四川中石化是沒有想清楚的,或者說是公眾想不明白的。首先,四川中石化并非專業的資本運作機構,貿然涉足房地產,風險極大;其次,四川中石化的投資決議究竟是董事會決議還是個人決議,這一點暫時無從得知;最后,在本息回收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或關聯交易,畢竟民間借貸是沒有被放開的,必然存在暗箱操作,由此造成諸多漏洞。四川中石化現在玩的就是一場不被認可的游戲,除非民間借貸市場被放開,否則參與民間借貸都是高危行為。不過這種行為的“高危性”正是管理層不作為所造成的,管理層尚無能力在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市場之間尋求平衡。■
(本專欄由深圳電臺先鋒898《創富贏家》節目與《股市動態分析》雜志社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