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最近期貨市場錯綜復雜,忽上忽下,很不穩定,既沒有明確的趨勢,又沒有非常顯著的基本面亮點,在操作上很難找到投資收益比相對好的進場時機。
記得有個成語叫做“人定勝天“,作為期貨交易者必應有的基本素質便是獨立判斷市場走勢,并堅定自己的思路,可是筆者越來越體會到這里的這個“定”不是一定的“定”,而是鎮定的“定”,很多時候,人要鎮定下來,不恐慌,才能應付市場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以前我們知道期貨是期貨,股票是股票,這兩家井水不犯河水,各玩各的,股指期貨推出后,同時具備股票期貨雙重特性,所以以后想分家也分不開了。
目前股指期貨運行近兩年,在成交量不斷放大的同時,也體現出了這樣的特點,股指現貨指引期貨、股指期貨補充現貨,在熊市市況下,我們要關注現貨里的龍頭和板塊效應,同時也不能忽視期貨的贏利效應,兩手都要抓!
在走勢判斷上,期現價差往往是大勢判別之敏感指標之一:例如在2010年10月末期現價差出現大幅波動,隨后股指見階段性高點,一直回落了一年多,目前來看,期現價差還屬正常范圍。表明指數的回落只是一次階段性的調整,上升的態勢還沒有受到實質的破壞。
圖1、股指期貨主力合約與滬深300現貨指數價差圖
另外,目前工業品的消費仍無實質好轉,但下行支撐也很強勁,筆者還是維持之前震蕩的判斷,空間在58000-63000元/噸之間波動。
由于近期南美天氣成為大豆市場炒作的主線,因此也吸引了部分資金流入豆類市場。目前,已經有機構將巴西、阿根廷兩國的大豆產量從之前USDA預估的7500萬噸、5200萬噸下調至7380萬噸、5080萬噸。可見,阿根廷降雨和巴西南部旱情的持續,對大豆價格的提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市場目前仍比較擔心各主產區的供應問題。此外,3、4月份后,飼料需求將開始逐漸增加,也會對國內豆類形成助力。因此,筆者認為豆類短線或有震蕩,但中長線仍將是盤升的態勢。
不僅豆類,其他農產品都建議投資者列入關注之列,因目前正在加快的城市化和城鎮化進程,將不可避免的擠占部分耕地,尤其是現在城市化和城鎮化正由東部向中西部延伸,這幾年隨著各種成本的提升,農田投入產出比已經非常的低,新一代的農民很難持續在地里耕耘下去,部分農田轉化成房子或是工廠將直接威脅到國家一直所強調的確保耕地底線,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未來農產品的供應將成為一個長期需要擔心的問題。
我們知道,期貨市場往往是這樣,各個品種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熱點以及關注度,只要我們緊隨市場的趨勢而動,便可保持百戰而不殆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