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玲敏
摘要: 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幾條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以期為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有效途徑
初中學生捕捉信息及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為課堂學習,課堂學習也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個必要的環節[1]。因為存在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學生的課堂學習存在許多困難,嚴重的可能導致學生學習的停滯及倒退,為了改變這一不良現象,課堂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1.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好課堂導入工作
凡事如果有一個較好的開端,那么就更可能取得成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同樣如此,其教學效率受到課堂導入有效性的直接影響。所以,教師應以學生所具有的個性特征與時代特征為依據,在教學之前設計有效的課堂引入,以便將初中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培養其綜合素質,進而使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2]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采用以下幾種課堂導入法可以有效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1.1應用情境導入的方法
教師應結合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采用巧妙及直觀的教學手段,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當中應注意啟發與培養初中學生的情感,并將其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教師可以補充寫作這一首詩時的時代背景,以便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情境,進而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1.2應用故事導入的方法
教師可對身邊、電視劇中及歷史上與初中語文教學相關的內容加以運用,可以利用的題材包括寓言、成語及故事等,通過利用以上題材引出課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為學生上《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歷史上的一些昏君,以激起學生學習這一篇課文的興趣,從而集中其注意力,隨后,教師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課文中皇帝所犯下的錯誤。
1.3運用設疑導入的方法
教師可于課堂教學之前設置一些針對性的問題,以制造一定的懸念,進而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設置懸念的方法也是文學寫作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可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如在教授《小桔燈》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所提的問題可以為:“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親自制作過燈?”如有學生回答說有,則可以進一步提問其知不知道用橘子做燈的方法,從而將所要教授的《小桔燈》引出。
2.應在師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以保證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時收獲快樂
課堂當中的教學質量受到師生關系的直接影響,處理師生關系所用到的方法是否恰當會對培養目標及教學效果的實現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樣也會影響到初中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信任學生所具有的能力,進而為學生營造出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要對學生情緒進行充分照顧,并將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同時表揚與鼓勵其表現優異的地方,以消除學生緊張及自卑的心理,幫助其重新樹立起語文學習的信心[3]。教師要想讓自己受到學生的歡迎,就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教師要提高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從而將自身的信息面及知識面擴大,以淵博的知識來征服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心悅誠服。此外,如果要使建立起的師生關系較為和諧,那么就應當以信任、理解及尊重學生為前提。只有在學生得到教師的尊重及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充分融入到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才能更為持久地進行語文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自己無私及真誠的愛去感動學生,與其坦誠相見,并尋找共同的心理交匯點,從而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共同進步及團結友愛的和諧關系。由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只有當教師能夠真正做到關心與熱愛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安排,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語文的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準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活潑生動的課程實踐活動,以便讓學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并使之從中收獲成功的快樂。如可讓學生對小說進行改編,使之成為劇本,并在課堂當中表演,如在教授《變色龍》時就可以采用這一教學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書法比賽及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長處進行表彰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語文知識理論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有效運用,從而將其學習的熱情充分地激發出來,同時語言學習方面的實踐活動也得到了充實,有效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4.結語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的方法很多,筆者列舉了以上三種方法,以期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提供幫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調整,才能達到課改所提的要求,筆者堅信通過不斷的經驗總結,初中語文教學效率能得到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夏本琴.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6(14):761-762.
[2]王會.落實新的教學方法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J].教師,2010,32(29):903-904.
[3]周燕學.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賀州學院學報,2009,27(22):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