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文
摘要: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圍繞著教材所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造成學生被動學習,這是學生感覺負擔重、學習苦的重要原因,而且教學效果也不佳。作者結合自身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總結出幾種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培養方法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呢?我認為只要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味,自己想要學習,他們就不會覺得學習苦、負擔重,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增強。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呢?
一、設置疑問
“學貴有疑”,新課引入“疑”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對“疑”進行探索,由簡到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尋找到解疑的正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通過主觀努力,找到解疑的鑰匙,他們就會產生自豪感、優越感,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厚的興趣。
興趣激發需以歡樂的教學氛圍為基礎,因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較快地掌握知識,發展智能。
二、重視實踐
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的思維是在動手的過程中形成的。學生在各類活動中,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動手、動眼、動腦、動口,這符合學生求智好學的心理特征。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產生了興趣,同時使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產生學習興趣,因為誰都想學好一種或多種特長,為自己走向社會服務。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厭學學生鞏固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實現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轉變。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求異思維
所謂思,即求異思維,就是以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朝多個方面思考,從多方面來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要求學生在分析問題時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舉一反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不同的思路,不失時機地啟發他們,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以使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作文教學中,要求有不同變化和思路。
四、啟發的方式的運用
啟發是有條件的,就事論事,照本宣科,是談不上啟發性的。只有當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并對自己要講的一切都爛熟于心,確信無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課堂上才能擁有可供發揮能動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點有方、循循善誘,從而使課堂教學散發出魅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啟發。
啟發的最高境界是以靈性啟迪悟性。富有靈氣的教師善于激疑布惑,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幽發微,把學生帶進“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然后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點撥指示,或目示點頭,或取喻明理,使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如入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五、創新思維
獨到者,獨具慧眼也。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這樣,他的課就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一項發明,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學生聽這樣的課就像在獨享一片風景。從心理學角度說,獨到見解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的特點之一是首創性。一位作家說:“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聰明人,第二個這樣形容的是傻子。”首創性只承認第一,而無視第二,它拒絕雷同和模仿,魯迅先生最欣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這個道理。特點之二是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最寶貴的品質,任何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都是獨創性思維的產物,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性思維。
獨到的東西總會給人特別的、難忘的印象。獨到的對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從眾。平庸者只肯定別人肯定的,也只否認別人否認的。至于那些應該肯定而別人沒有肯定的東西,他是斷然不會點頭的;同樣,對于那些應當否定而別人沒有否定的東西,他也不會帶頭說不。所以,一般來說,你想從平庸者的教學中討到讓你開竅的鑰匙,往往是徒勞的。
六、知識激趣
廣博者,知識廣闊博大也。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在你的科學知識的海洋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一粟”。的確,教師不僅應該是他教的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而且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他都應該有所涉及,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縱要深,像丁字形;橫要寬,如寶塔狀;縱橫結合,雙向并建,儲學積寶。這樣才有可能口含靈珠,游刃有余,講起課來縱橫捭闔,左右逢源,隨手拾來,旁征博引,妙趣橫生,見地別具,吐語不凡,從而給學生帶來春風,使其如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其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在汲取人類文明史的豐富營養后,厚積薄發而來的藝術“精品”。它能讓學生感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與廣博相對立的是單薄、干癟,知識貧乏的教師講起課來干干巴巴,不善舉例和比喻,不善聯系和聯想,不能對知識進行擴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經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定勢就會改變,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就會有所提高,求知欲也就會增強。學生學習有興趣,教師寓教于樂,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就能達到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與研究.河北大眾教育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