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建國
隨著“空降”干部的增多,人們對他們的作用褒貶不一。有的認為它是中國共產黨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傳家寶,是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起到鍛煉干部,促進地方發展的作用;有的認為“空降”干部就是為了鍍金,干個一兩年,還沒有摸清下面工作的門路,又被調走了,嚴重挫傷了地方和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地方的安定和發展。
對地方生態進行專業性診斷
“空降”干部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應該是干部交流和培養制度中的一項正常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力度,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同時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優秀干部充實各級黨政領導機關。輿論比較普遍地認可從基層選拔干部的方式,而對空降和“回鍋式”的選拔方式批評較多。其實,在很多國家,包括實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類似“空降”干部的做法都是存在的。這里面有人才成長的內在機理:一個可選之才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可以激發他的興奮感和創造感,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里面還有管理創新的內在機理:那就是當一個地方陷入本地人際關系僵局,工作停滯不前時,一個強有力的外來因素容易打破既有的格局,打開新的工作局面,這也就是所謂“摻沙子”的正面意義。
那么,如何發揮“空降”干部的正面作用,克服其負面作用呢?一個關鍵的思路就是著力點不要放到培養干部人才方面,而是要放到促進地方發展方面。只有后面一個目標實現了,前面一個目標才能達到。
經過多年的不折騰式發展,在各地形成了某些局部性的“政治穩定態”,這種穩定態是依靠相對穩定的干部間關系網絡來維持的。這種網絡如果能夠積極順暢地運轉,就能夠安定一方,保障一方的平穩發展。如果運轉失靈,那么該地方的安定和發展就會出問題。解決這種問題要么通過本地治理體制的變革來實現,要么通過引入外來強力因素來實現。本地治理體制的變革除了極少數得到上面支持的強人能夠做到之外,對于大部分地方來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剩下的只能依靠引入外來強力因素,這種因素可能是物的因素,也可能是人的因素,這里講的是人的因素。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地方因為上面派來的干部而打破了既有的僵化網絡,打開了工作局面,推進了地方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
因此,在決定派“空降”干部到地方時,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對這些地方的政治生態、工作狀況、發展局面等治理狀況做一個專業性的診斷。這種診斷是讓“空降”干部發揮積極作用的必備工作,只有做好了,才能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地方的問題,促進地方的發展。如果不做這種診斷,往往既妨礙了地方的發展,又挫傷了地方干部的積極性。譬如說,某地短期內下派了一大批上級機關的干部到基層工作,平均每個基層單位“空降”了兩名領導干部,結果這些干部對基層情況一竅不通,很多基層的工作在交接后一兩年內處于停滯狀態,基層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傷害。
這種“空降”干部可能還不只是解決“鍍金”問題,而是解決上級機關的人事矛盾問題。也就是說,上面沒有那么多的位子安排了,但想上位的人有很多,就大批地安排他們到地方去,到基層去。這樣一種思路所帶來的危害更大。
根據三類不同層級空降干部
那么如何來做地方治理診斷呢?這里面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但從治理質量層級上來看,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重度腐敗層級,也就是說,一個地方或基層的領導班子整體性地腐爛了,他們結成相對穩定的團伙,集體性地濫用權力,侵吞國家和社會的財產。對于這樣的地方,需要上面在反腐敗的過程中,空降強有力的干部,同本地那些受打壓的正派干部團結起來,樹立正氣,打開工作局面。這樣的“空降”干部是有利于一方平安的,其正當性程度會很高,很受地方正派干部和廣大民眾的歡迎。
二是僵化停滯層級,也就是說,一個地方或基層治理中沒什么嚴重的腐敗現象,但通過各派系、各山頭形成了錯節的關系網絡。干部們在這些網絡中只看重個人的或派系的私利,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對于這樣的地方,空降干部就要非常謹慎,如果不了解情況,隨意地空降干部。那么往往既不能改進該地的治理局面,也不利于“空降”干部的成長。既害了地方,又害了干部。僵化停滯的地方是比較復雜的,而且情況千差萬別。需要做進一步細致地診斷,選準好突破口,才能打開工作局面,同時不挫傷更多干部的積極性。這并不意味著消除山頭和派系,而比較好的結果是承認山頭的存在,但不搞山頭主義,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三是發展瓶頸層級,也就是說,一個地方的干部隊伍,尤其是主要干部是有上進心的,有比較強烈的將本地發展起來的愿望,但遇到了一些障礙或瓶頸,通過本地的力量難以克服,這時候,他們需要引進外來的力量,外來的人才。在這種地方空降干部,上級部門不能想當然,而是要認真聽取和尊重地方領導的意見。在某種程度上說,要形成這樣一種狀況:是地方主動地要求空降干部,而不是上級主動地派“空降”干部。譬如說, 2009年,湖北省接受了13名來自中央金融系統的“空降”干部,他們分別掛職武漢、隨州、黃石、孝感、荊州、襄樊、恩施、宜昌、十堰、咸寧、荊門、鄂州和黃岡等13個市州的政府副市(州)長。湖北省接受這種“空降”干部的意圖是明顯的,那就是湖北省領導希望在實現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解決資金瓶頸的問題。不管最終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但這種“空降”干部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地方干部歡迎的,也是能夠得到本地民眾理解的。
上面三種治理狀況對空降干部都有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需求,如果對這些狀況經過認真地分析,合理地診斷,適當地空降干部,那么就能在實現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的目標的同時,達到鍛煉和選拔干部的目標。
(作者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教授、博導)
責編/王慧張曉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