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摘要: 地理高效課堂的建設應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的要求之上,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科能力的課堂是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的。圍繞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提高,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地理高效課堂建設活動。本文從建立合作學習小組、自學質疑、小組互動探究、小組展示交流、教師啟迪引領、訓練拓展提升等教學環節入手,探討了如何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從而檢驗地理課堂是否達到高效的目的。
關鍵詞: 地理高效課堂建設方法地理學科能力提高途徑
打造地理高效課堂是當前地理教學的新穎話題,關于這方面的論述很多。但筆者認為,地理高效課堂的建設應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的要求之上,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科能力的課堂是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的。圍繞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提高,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地理高效課堂建設活動。最終確立的基本教學環節有:建立合作學習小組、自學質疑、小組互動探究、小組展示交流、教師啟迪引領、訓練拓展提升。我們也從學生活動、教師行為、教學效果三方面對高效課堂建立了評價體系,但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效果、參與程度和活動質量只是高效課堂評價的顯性指標,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是否得到全面提升才是檢驗地理課堂是否高效的真正標尺。
一、高效課堂建設與學生地理認知能力的提高
提高地理認知能力,就必須使學生學會選擇有效的方式去獲取所需的地理信息資料,在高效課堂中,這些信息并不是老師直接給出的,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分析判斷和取舍,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掌握基本規律和方法,嘗試解決相關問題,并把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整理出來。在實際學習中,特別是在高中必修三的學習中,通過案例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是最常用的方法,案例研究的過程正是學生認知發展和提高的過程。
要想充分提高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教師要做的是: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意識,引導學生分析相關情境材料,發現問題并加以探究,在質疑探究過程中把問題引向深入。
二、高效課堂建設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提高
高效的地理課堂應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揭示事物的本質,形成對地理特征的科學認識。這一目標完成的關鍵就是互動探究。探究學習是可以充斥于整個課堂的。布魯納說過:“最佳的學習方式是發現學習。學習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去探索、去發現問題,并努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在一個互動探究的課堂上,教師應做的是:不間斷地巡視各探究小組,在管好紀律的同時協助小組長激發組員的參與熱情;調控課堂進度;適時與各小組成員進行互動交流;留心收集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思考點撥之法;搞好及時性評價,促使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高效課堂建設與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提高
地理作為一門人文和自然兼備的學科,在學習中給學生提供了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眾多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具體實踐鞏固知識,驗證所學,融入社會。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對農業、工業、城市區位選擇原理掌握之后,必然有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情,此時恰當地引導學生分析家鄉的農業用地狀況、工廠布局狀況或城市發展狀況,分析其合理性或提出建設性的看法,其學習的效果遠遠不是“紙上談兵”所能比擬的,學生如果能經常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科學地分析所見所聞的實際問題,對學生形成面向社會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種極好的鍛煉。
要想在課堂上切實做好這一環節,教師就應該做到:以情境引領知識,把知識回歸應用;引導各學習小組進入不同的應用領域,以便在交流時使學生延伸應用的廣度;熟悉鄉土地理,盡量使應用貼近學生的生活。
四、高效課堂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地理高效課堂展現的創新能力,表現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能力實際是充斥于學生自學探究整個過程的。要想在自學中解決問題,要想在材料中得出規律和結論,就需要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還要嘗試自己或者是別人過去未想、未做的做法。創新就是另辟蹊徑,就是打破常規,就是從不同于別人的視角切入,從不同于別人的途徑走出。這種思維的閃現正是地理高效課堂最耀眼的火花。
高效課堂強調教師的啟迪引領,而要想在這樣的課堂上真正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師就應注重啟迪引領的技巧。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教師要做的只是需要撥動學生的思維堵塞之處。要切實注意的是,啟迪的過程不是灌輸的過程,要遵循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的原則,找到學生思維發展的最近發展區。
五、高效課堂建設與學生情感、態度適應及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地理高效課堂建設常見的措施,學習小組的建立有利于創建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使學生學會互相尊重、不怕困難,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分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小組的成員在一定范圍內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與組之間流動,也可以是組內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根據活動的主題需要讓學生進自由組合。
地理學科能力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它們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地理學科能力體系,同時不同地理教學內容對地理學科能力的要求也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地理課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所以地理高效課堂的模式應是非固定的,教學環節也不能呆板機械。但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以上探索只是我的初步嘗試,如何圍繞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從而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將是地理教師永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