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文
摘要: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里獲得越來越高的教學質量。不論是習題訓練,還是動手,只有將教與學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探討如何通過多種舉措來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備課多媒體教學教學改革
在中學物理新課程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注重提高物理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一、重視起點,從教師的備課入手。
注重研究所使用的教材中各部分物理知識的內在聯系,每一章內容甚至每一節知識在全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等,針對每一章內容的編寫意圖,主要內容和教材特點,以及在選擇內容和講述方法上的考慮等均作了較為詳盡的說明;還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對每一節教學內容提出具體的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等,為教師們提供很好的備課素材。在具體學習某一章之前,教師最好能列出這一章節的知識網絡、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要求,預先統籌安排每一節課的目的、要求,確定整章的教學重點、難點;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預見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確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備課時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在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從某部分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對課題的引入、學生活動、教具選取、問題設計、板書安排、習題作業布置、實驗設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等各個方面進行周密思考,設計出有針對性的、適宜的施教方案。要重點設計好學生的活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設計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式、方法。
二、妙用多媒體,讓課堂體現效能。
課堂上合理地將大量的圖片、動畫、錄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物理過程,化理性的教學為感性的教學,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在課堂上,讓學生接觸盡量多的物理資料,也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趣味教學的有效途徑。利用多媒體精心創設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入想學、愛學的良好境界。但切忌過于依賴課件,不能盲目追求數量,而要講求精和恰到好處,言不在多,貴在精當;語不在長,貴在適時;要語不煩,達意則靈。否則,學生一節課下來,就像看了場電影一樣,沒有什么實質性和持久性的收獲。
三、找準著陸點,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如果一堂設計得很好的課缺少了有效落實,就是很不完美的一節課,所以在講課的同時,我會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及時提醒學生該掌握的內容一定要重點標記出來,該記筆記的也一定要記;二是盡量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做《實驗探究報告冊》上的題,時間一般以10分鐘為宜。當堂達標訓練是對學生整節課學習情況的成果的展示,所以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針對某個重難點知識內容,精選課堂練習題,增強學生的理解。這是學生課堂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課堂高效的重要保證。這樣既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當堂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符合減負的要求,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并且減少學生因為作業多而產生的對物理學科的厭煩情緒。課堂練習這一環節處理得好,就可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發掘興趣點,時刻關注學生主體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數學、英語的主科地位我們是撼動不了的,學生往往因為做這些所謂主科作業而忽略了物理這樣的學科。因此,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認真研究作業設計。作業設計要多樣化、科學化。有教師布置的作業,有學生自選的作業,有學生合作完成的作業,等等,一定要改變作業的單調乏味,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的做法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業或不布置作業,不讓學生產生對物理學科的厭學心理。我采取的是“一日五分鐘”的戰術,讓學生在心理上認為物理作業最少,可以先做完物理作業再寫別的作業。從實際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實現了減負增質的目的。
五、抓住重點,優化課堂教學改革。
落實教改指導思想課堂教學要落實教改指導思想,要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啟發式教學,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軸、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的“五為主”原則,要精講、善誘、激趣、拓思,要注重啟發誘導、學法指導、情感滲透、思維過程和方法總結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誠心和愛心,善待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并給予恰當引導和點撥,對學生的分析解答,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關愛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從而在師生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互動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求異思維,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物理課堂教學要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展露,多讓學生“自己下水游泳”;要在每一節課都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突發奇想,暢發疑問,或由教師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激情、帶著懸念”走向課外。特別是物理實驗課,教師要敢于讓學生親手動手試一試,變教師的演示實驗為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志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之,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多措并舉,才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