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闡述大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和表現,提出采取優化社會大環境、改革教育方式方法、介入心理干預和多方位加強監管等疏導對策,幫助大學生擺脫厭學困擾,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 大學生厭學情緒疏導對策
隨著就業、競爭等壓力的增加,大學生厭學現象日趨嚴重,一些學生因為厭學而不能獲得學位而留級,甚至被退學,這種現狀讓我們感到擔憂和不安,也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所謂“厭學”即厭惡學習或不愿主動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壓力或缺乏學習興趣而對學習感到厭倦的消極態度和行為,是一種不健康的學習心理,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
1.厭學情緒的表現
1.1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部分學生在中學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真正進入大學以后卻失去了學習目標,表現出茫然、空虛、焦慮甚至厭倦的情緒,僅僅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
1.2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對待學習生活持一種消極的態度和情緒,不再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常伴隨的是不愉快的體驗。因此表現出對學習有關的活動熱情逐漸消退,失去學習興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對學業持負面態度。
1.3行為上有遠離學習活動的傾向。學生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愿做作業,不參加實驗,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且不認真聽課,經常違反課堂紀律,遲到早退、曠課、逃學,與老師、同學關系緊張,性格孤僻、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2.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
2.1不良的社會文化環境。網絡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的群體,好奇心強,對新生事物敏感且易于接受,但對事物的認識與把握則缺乏相應的自制力,是非分辨能力不強,導致網絡、社會上一些不良的低俗文化很容易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影響,從而使之沉湎于玩網絡游戲,觀看黃色視頻;沉湎于交友、談戀愛、吸煙、高消費攀比之中,人格發生明顯變化,變得懦弱、自卑、萎靡、意志減退、喪失自尊,失去師生、家長的信任,并引起軀體和行為的改變。
2.2就業壓力的增大。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改變,就業壓力日漸增大。不少大學生認為畢業即失業,大學生還不如農民工好找工作,一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變化,認為讀書無用,學習好壞與工作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學習好未必能就業,學習差也不見得找不到工作,路子和關系才能成就一切。這種想法的形成對大學生不愿學習、厭倦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3學校教育的失誤。辦學思想不端正,對教育的內涵缺乏管理和提高,不能從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出發,只注重理論的灌輸,而忽視對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難于勝任實際工作的需要。另外,教師教學水平下降,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不注重教材、教學和學生心理的研究,雖然大多采用較先進的多媒體教學,但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只是一味地觀看屏幕,未能富有激情地穿插講解,師生缺乏情感交流,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甚至厭煩。
2.4學生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不良的個性有意志力薄弱、孤僻、自卑、抑郁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或遭遇失敗,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我調節和解決,也不愿尋求別人的幫助,總感到自我能力差,不如別的同學,是個無能者、失敗者,于是自暴自棄,放棄對學習的追求和熱情,陷入學習能力越差越厭學、越厭學學習能力更差的惡性循環中。
3.厭學情緒的疏導對策
3.1優化社會大環境。全社會應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倡導對大學生進行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堅決抵制不良的文化信息,優化教學和育人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3.2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學校要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重視大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要主動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的交流和互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同時還應對大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增強其戰勝困難的勇氣倦生體和信心,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知難而進,堅韌不拔,成為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品質的人。
3.3介入心理干預。對有厭學情緒表現的學生,可采用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自我認識、自我發現并學會自救的能力。如學校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及利用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閱讀療法,把有助于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或能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的各種書刊推薦給他們,并由專門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閱讀,使其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找出自身不良的認知或錯誤思維,并加以糾正和克服,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增強內在的學習動力和信心,最終快樂學習。
3.4多方位加強監管。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聯系,構建主體教育與監管體系,做到發現問題早、干預介入及時、不留有教育和監管的盲區,力爭在大學階段,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能相互協同,齊抓共管,這也是有效防范大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對策之一。
大學生厭學是目前高校面臨的常見問題,因此了解和認識大學生產生厭學的原因和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疏導對策,幫助他們走出厭學困境,已成為各高校應該思考和應對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2005,(6):54-58.
[2]傅若宇.淺議閱讀療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