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虹 雍暉
摘要: 目前我縣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狀況令人擔憂,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專業設置不科學、教學管理環節相對薄弱、校企合作成為一紙空談等。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甚至生存,亟須解決。
關鍵詞: 職業學校面臨問題解決對策
我縣地處蘇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職業教育較蘇南地區滯后。每年我縣的中職畢業生為地方經濟服務的人數不多,普遍流向蘇南一帶就業,且就業質量不高。近幾年因為就業問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縣中職學校招生連連滑坡,在校學生也流失嚴重,已經對職教事業造成了不良影響。
反思上述現象,筆者認為與我縣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有關。且這些問題已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了。
一、面臨問題
1.專業設置名目繁多,學生就業卻品種單一。
我縣很多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不科學,如:專業申報把關不嚴、名稱不規范,內涵不明確,教學管理不嚴等問題較多。部分職業高中為了爭生源,追求經濟效益,一味迎合家長、學生的口味,投其所好,盲目趕潮流,爭相設置所謂熱門專業。導致學校出現了“無所不辦,無所不能辦,無所不敢辦”的局面;造成了對口專業老師奇缺,于是趕鴨子上架,東“聘”西“借”的事時有發生。
以某職校為例:其不論自身規模大小,開設的專業是五花八門,品種齊全。但有些專業學校是否具備設置條件卻令人心生疑惑。如學校開設了汽修專業,實際上學校一無專業的師資隊伍,二少教學實踐條件,學生畢業時甚至連車都沒摸過。這樣的學生能成為汽車修理師嗎?他們的專業技能離對口單位的要求相差甚遠,最后只能改行到一些技術含量要求不高的單位就業了。曾聽過該校畢業生說過這樣一句心酸的笑話:在學校學什么專業無所謂,反正學什么專業都是分配到電子廠里工作。條條大路通羅馬嘛!雖說專業與就業是兩回事,但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時大多數人都要改行,所學不為所用,這不是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嗎?
2.管理環節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秩序比較混亂。
與蘇南比,蘇北職業教育環節薄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兩者的差距不僅僅是硬件上的,有了國家政策指導、地方政府扶持,硬件條件的不足尚可彌補,而不容忽視的是兩地管理理念上的差距。
以我縣職業教育為例,長期以來,職業學校辦學思想落后,還停留在普通高中管理上的那一套。本地還有些職校則直接辦成了專門的對口高考學校。表面看是壯大了職校的隊伍,學校搞的“紅紅火火”,但這些學生以升學為目的,與普高學生有多大區別呢?學校為企業培養急需的應用性人才的目的根本沒有達到,這豈不有違職業教育的初衷嗎?
再有我縣不少職業學校在教學計劃的制訂與實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一些計劃制訂時脫離了社會經濟和本地發展實際,造成計劃與實踐相脫節;還有教學計劃制訂后又隨意改動,不能保障計劃的正常執行,計劃不如變化快,這種不穩定性也導致在計劃的完成上打了折扣。
驗收、檢查、創建、一些突擊性活動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停課打掃衛生,彩排教學實習……為了要完成的突擊性任務,學校沒有緊急預案,從上至下只是疲于應付。為了面子工程,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更讓教師、學生無所適從,真是得不償失。
3.聯合辦學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成了學校單打獨斗。
再談我縣也有不少學校雖已意識到要加強校企合作,但怎樣合作,如何合作,還有待探討。筆者所知很多學校校企合作并未落到實處,無法實現與企業的優勢互補。目前這些合作,不少僅流于形式,或是一紙文書應付上級驗收檢查。
如某校電纜專業和企業簽訂了合同,所謂訂單式培養,但學生在校期間,一沒進企業參觀學習、生產鍛煉,二無企業專家來校指導,三學校與企業之間平時溝通聯系少,只在學生畢業時才進行接洽。以致學生就業時,到了生產線上是“一窮二白”的水準,達不到企業的培養要求,其中有些人還被企業退回了學校另行擇業了。
至于那些為招生而開設的“非主流”專業,又因為專業小,人數少,學校不加重視,企業不愿問津,缺少到企業實踐的機會,學校也沒正規實習場所,這些學生最終只能紙上談兵,就業時這樣的水準怎能找到心儀的對口單位?所以不少學生只能被逼無奈地轉向那些技能水平要求不高,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單位了。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1.實事求是,打造適合自己的精品專業。
對于專業設置的問題,筆者認為:
(1)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職能管理,把好專業報批審核關。遵循市場規律,對一些學校專業規模小、辦學能力差的,應進行辦學資源整合,對于一些學校準備上馬新專業,要令其做好各方面的調研準備工作,不做無把握、無能力的事,不具備開設條件的,一律不予批準。相反,對于一些辦學條件好的,有優勢的學校,要將有效資源運用最大化,力保其創優質品牌,打造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精品專業,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
(2)學校在專業設置時必須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懂得取舍,不要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標準,而要依據地方經濟發展和學校本身的發展情況,考慮現實可能性,這包括適應學校可能具備的物質條件、師資等,更重要的是與學校所處的地理、經濟、社會等環境,學校的特色、發展目標相適應。
在這方面,我校有一些成功之處供大家參考:機電、電子、計算機專業是我校的特色專業,且與同類學校相比,我校在這些領域一直處于優勢地位。我校領導高瞻遠矚,看準本地有幾個龍頭企業:寶勝電纜廠、森薩塔電子廠、菲達寶開廠,他們迫切需要引進這些專業的人才。我校抓住地利人和的契機,將這些專業做大做強。這些專業的學生擁有一技之長,深受企業歡迎,他們就業有保障,專業基本對口,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比較穩定,因此社會、家長、學生的滿意度較高。
2.自我完善,不斷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益。
我縣職業教育只有不斷地自我完善,才能提升教學管理的水平。這其中包括:
(1)加強學習,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一個好校長可以辦好一所學校,一個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可以引領一門學科的建設,提高學科教學教研質量。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可以經營出優良的班集體,培養更多優秀的為企業服務的有用人才。管理者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此外還應該促進校際交流,向蘇南一些職業教育辦得好的學校求取真經,吸取他人經驗,形成自己特色。則學校管理水平必定能上一個新臺階。
(2)健全制度,維系穩定的教學秩序。學校應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學校實際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使學校管理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并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充分的預見,加以限制。當然,有了完善的制度,還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確保制度的貫徹實施,維系穩定的教學秩序,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質效。
3.落實校企合作,真正做到優勢互補。
校企合作辦學是發展中職教育的最有效途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的人才支撐,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企業的推動。
那么校企合作應注意哪些事項達到各取所需,優勢互補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慎重選擇目標,學校應當制定相應標準,篩選目標企業,把知名度比較高、管理比較規范、工資水平相對較高的企業納入目標企業,與這樣的企業合作,合作質量才能有保證。
(2)實施“訂單式、專門化”培養
學校根據企業的要求培養專業技術人員,采取“訂單式、專門化”的培養模式,安排學生實習內容、指導實習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企業提供實習設備、場地和原材料,供學生實習操作,指導學生按有關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操作相關實驗設備,從而達到“訂單式、專門化”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企業獎學金、助學金機制
為了促進和激勵訂單式培養的學生學習的動力,可由企業設立班級獎學金、助學金機制,學生既能享受學校的獎學金,同時又能還享受企業獎學金。前年我縣職教中心與縣建筑公司簽訂了協議,建立了天宇獎學金機制。去年試行下來,效果很好,建筑班的學生學習熱情很高,班級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濃郁學習氛圍。企業獎學金、助學金制度既可以充分體現企業對“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的重視程度;又可以讓一部分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無后顧之憂,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還能更好地篩選出符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
誠然,寶應縣的中職教育之路不是平坦大道,還有許多的問題有待解決,如:中職生缺少就業創業輔導;實習生在企業實習時跟蹤管理不到位,反饋資料少;師資隊伍尚需加強建設等。但毋庸置疑,有了國家政策指引、地方政府扶持,加上職業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我縣的職業教育事業必然會迎來屬于我們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陳水明.關于提升教學管理質效的幾點思考.
[2]李慶華.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提升教學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