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軍
摘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是中央電臺的第二大語言頻率,也是唯一一套覆蓋全國的財經專業廣播頻率。經濟之聲在2011年進行了戰略性改版。廣播頻率的每一次改版,都會提出或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一個是誰在聽我們的節目,另一個是我們要做什么樣的節目給他們聽?這些揮之不去的難題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我們可以做的,二是我們想做的,三是我們能做的,將這三部分交叉,我們發現重合的部分就是我們既能做、可做、又想做的部分。
關鍵詞:全媒體 經濟廣播 創造需求 重塑流程
如何理解全媒體?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所有媒體全在做著同一件事,比如原來做報紙雜志的、做廣播電視的,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做全媒體,而且有些媒體還專門設置了全媒體職位,如全媒體總監、全媒體運營官等,這是全媒體的一個特征。另外一個特征是所有人全是媒體,也稱自媒體,其核心意義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媒體。由于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微博的出現,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成為媒體,都可能發布各種各樣的信息。
一個叫喬布斯的人發明了iPhone,這對廣播從業者而言是極大的挑戰。這里的挑戰來自傾聽、豆瓣、蝦米等等以APP形式存在的新媒體業態的廣播,未來我們可能要面對的是上萬甚至更多電臺的挑戰。廣播在新的媒體發展條件下,會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以下結合中央電臺經濟之聲的做法對全媒體環境下廣播流程的重塑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一、適應全新媒體環境的節目構成
“經濟之聲,進一步的聲音”,是經濟之聲今年提出的全新口號。進步是中國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主流,經濟之聲正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一個媒體,這就要求我們用進一步的聲音反映進一步的中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是中央電臺的第二大語言頻率,也是唯一一套覆蓋全國的財經專業廣播頻率,擁有以城市為主的3億人以上的聽眾群體。經濟之聲在2011年進行了戰略性改革,提出了“頂天立地”的口號。改版后的經濟之聲,目前整頻率采取大板塊運作方式,全天24小時播出。節目設置如下:6點~9點三個小時是《天下財經》,9點~12點是《交易實況》,13點~16點《交易實況》下午版。中午時段為《天天3·15》,其內容關乎百姓生活、百姓投資的方方面面,使百姓有一個能夠展現自己聲音的地方,節目收聽指標在全頻率中保持良好上升的狀態。16點~20點的《天下公司》,關注天下的公司和公司人;20點~22點是《全球資本市場》。
經濟之聲的改版,秉承“標準化、一致性、強時效、平衡性”的原則。標準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無論以輪盤方式,還是以時段的方式,均以一種標準化的流程運作來保證廣播內容的生產;一致性是要求整頻率、全系統的一致性;強時效原則是媒體共同的追求,平衡性原則在經濟報道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無論記者、編輯還是主持人都要遵守的一項原則,即在面對一個經濟現象、一個經濟政策時要保持看待事物的一種均衡狀態和平衡心理 。
二、全新傳播思維指導頻率改變
廣播頻率的每一次改版,都會提出或被問到這樣的問題:誰在聽我們的節目?我們要做什么樣的節目給他們聽?這些揮之不去的難題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我們可以做的,二是我們想做的,三是我們能做的,將這三部分交叉,我們發現重合的部分并不多,而這重合的部分就是我們既能做、可做、又想做的部分。
這意味著必須處理好幾個關系:模式與規模的關系、持續與顛覆的關系、功能與價值的關系,特別是功能與價值的關系。功能的最大化并不意味著價值的最大化,從企業或者產品服務的角度來說,其實一個產品如果它的功能和服務做到最大化,未必是消費者所需要的價值,消費者所需要的價值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企業也好,還是傳媒業、廣播業也好,往往想到的是做到最大化,這從生產的角度來看未必是最好的選擇,我們要選擇受眾最需要的部分。這就是滿足需求與創造需求的問題。
我們總會問要做什么樣的節目,面對什么樣的聽眾的問題,但是很少關心誰不聽我們的節目。悲觀的論調,廣播市場正在逐漸縮小,我們需要開發市場,創造新的需求,這是做經濟廣播或者是作為廣播人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流行一說汽車時代的到來,為廣播帶來了新的機遇,然而不可不正視的是,現在車載信息系統已經飛速發展,汽車開始裝備連接網絡的資訊系統,廣播甚至已經不再是乘車人或駕車人必需的選擇,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創造需求。
三、重塑廣播流程的起點
現階段,我們要真正重新去確定整個傳媒產業的價值鏈,對商業邏輯作重新的評定,包括廣播。通過經濟之聲改版的實踐,初步形成了“三體”策略的思路。“三體”的概念是,在現代產業注重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的基礎上,在新的環境中,實現“三體”整合。簡而言之,不但開發上游形成下游,還要達到用戶體驗的最大化,即從兩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的拓展。一個普通的生產企業,產品生產銷售的過程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從尋找原材料供應商,完成原料采集,通過生產,把產品送到終端的消費者手中,完成一個產業價值鏈的實現流程。一個媒體,特別是如果把廣播媒體作為一個產業鏈來判斷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的特殊性在于廣播具有一個相對復雜的流程。傳統廣播生產與一個普通產品的生產流程是相同的,通過采編人員采集各類信息,通過媒體的加工之后,傳播給消費者即受眾。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內容的提供者很有可能也是媒體傳播的對象——你的受眾;從一個投資者的角度觀察,投資的是媒體產業流程的全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生產資料投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銷售和消費三位一體;對媒體而言,采集、傳播、接收三位一體。以微博傳播為例,一個信息的發布者有可能也是傳播者和接收者。簡單來說,在現實環境下,信息的生產者和信息的接收者有可能是一體的,而全新的廣播流程要做的是:如何把信息的生產者和信息的消費者進行充分的整合。
全媒體環境下采集、傳播、接收的三位一體,是重塑廣播流程的起點;這一思維也將貫穿全新廣播流程的全程。
四、附錄:經濟之聲重點欄目介紹
1.《天下財經》是一檔集中體現經濟之聲“大經濟、證券投資和民生”三條內容主線的資訊性專題節目,以關心經濟生活、關注投資市場的群體為目標聽眾,通過提供國內外重要經濟資訊、解讀、分析、評論以及與百姓日常經濟生活相關的信息,為目標受眾服務。
2.《全球資本市場》是一檔立足世界財經、放眼全球資本市場的晚間資訊類節目,主要內容為當日全球資本市場要聞報道和深入解讀、專業評論。包括最新的具有國際影響的財經資訊的及時播報及深入解讀;正在交易的歐洲股市、貨幣市場、黃金市場、大宗商品市場行情及評論;即將開市的美國股市的評論分析;中國資本市場明日前瞻等。
3.《交易實況》分上午和下午兩個時段播出,這是一個大時段跟蹤滬深股市交易實況的專業性欄目。對應國內主要金融證券市場,以股市為主,以股指期貨為新亮點。它面向中國大陸普通中小投資者,特別是那些有強烈投資意愿又處于信息嚴重不對稱地位、亟需信息援助的千萬股民、基金投資者,傳授投資技巧,增加理財信息。它通過多媒體聯動,創新傳播方式和服務方式,增加節目的文化感,引導健康的金錢觀、價值觀,給目標受眾精神層面以支持與撫慰,傳播符合國家媒體定位的投資文化。
4.《天天3·15》在廣義的百姓經濟消費生活與狹義的投訴維權兩方面的結合點上,尋求消費主題的拓展,將“3·15”的概念延展為保護目標聽眾在所有經濟活動中的權益。節目利用手機、網絡、平媒結合廣播自身特有的傳播方式,打造立體化全媒體節目。選題不但涉及衣食住行,更涵蓋投資理財、文化活動等方面;釋疑解惑,讓目標聽眾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細致服務。
5.《天下公司》一切圍繞“公司”做文章,報道公司事、公司人。以獨特的視角,解讀公司故事,點評公司新聞。節目風格年輕、潮流,好聽、好玩,給聽眾愉悅的收聽體驗。
特別推薦《冬吳相對論》
這是經濟之聲推出的一檔商業脫口秀節目,由鳳凰衛視原主持人梁冬和《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共同主持。每期從當下熱點的經濟、社會現象談起,解讀背后的真實道理,將輕松、睿智、人性化、平民化的廣播表達手段充分融入到節目中,從生活的視角解讀經濟事件的玄機,在經濟話題的背后探討生活的真諦。節目既輕松幽默,又具思考張力,是一檔充滿娛樂精神的高端脫口秀節目。這個節目也是央廣財經文化傳媒公司作為一個內容提供商在著力推廣的一個產品,央廣財經文化傳媒公司作為財經內容的服務提供商,希望以公司的態度、戰略的思維來對待節目,通過《冬吳相對論》市場化協作方式,將廣播產品B2B市場做強做大,為廣播的未來開拓一個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