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

郭樹清能否完善所有上市公司分紅政策及其決策機制,讓我們拭目以待。
股利分配與分紅作為上市公司回饋投資者的重要方式,是投資者實現(xiàn)合理投資回報的主要渠道,同時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我國上市公司近年來的現(xiàn)金分紅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及原因是什么?主要分紅政策理論能否對我國分紅現(xiàn)象做出解釋?有沒有什么對策和措施?
“鐵公雞”開始拔毛
今年年初,證監(jiān)會要求上市公司明確分紅回報規(guī)劃,包括現(xiàn)金分紅政策和分配決策機制,并從新的IPO公司開始。而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2011年年報分紅也比往年活躍了許多。除了傳統(tǒng)藍籌股大力分紅外,一些中小盤股在送轉的同時也不忘送現(xiàn)金分紅。對此,分析師表示,在政策敦促和倡導下,2011年年報分紅或許會持續(xù)給力,投資者有望看到不少“鐵公雞”拿出“真金白銀”進行分紅。
從已披露的年報信息看,監(jiān)管機構促進股東回報的努力取得明顯的成效。已經發(fā)布年報的上市公司,九成擬進行現(xiàn)金分紅,且現(xiàn)金分紅占當期利潤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預計今年上市公司分紅總額很可能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且,一批藍籌股的股息率已經超過銀行利率,而以往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也紛紛公布分紅預案。在眾多“拔毛”的“鐵公雞”中,保稅科技、魯銀投資、剛泰控股等老牌上市公司顯得十分扎眼,因為這是它們十多年來第一次進行現(xiàn)金分紅,可謂是“鐵樹開花”。
多年來,我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分紅狀況始終不盡如人意,市場不斷出現(xiàn)各種質疑的聲音,如:央企A股分紅低于H股,中石油在內地和香港分紅水平相差十倍等。上市公司為發(fā)展而少分紅或不分紅與部分投資者的分紅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滬深兩市實施現(xiàn)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家數(shù)分別為779家、856家、1006家、1306家,占所有上市公司家數(shù)的比例分別為50%、52%、55%、63%;分紅金額分別為2757億元、3423億元、3890億元和4985億元,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為27%、36.65%、32.56%和30.01%。
可以直觀看到,進行現(xiàn)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家數(shù)逐年增加,且各年分配現(xiàn)金股利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重也不斷上升。但從股利支付率來看,A股的分紅比例尤其是現(xiàn)金分紅比例總體仍然不高。2009年國內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為32.56%,2010年略有下降,為30%,但國際成熟市場這一指標水平一般在40%-50%之間,且上市公司一年兩次分紅是非常普遍的。
由于分紅是投資者獲取投資收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分紅收益率能否超過銀行利率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參考指標。數(shù)據(jù)顯示,共有10余家公司的分紅收益率超過3.5%,這個數(shù)字高于當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這意味著,如果投資者選擇了這10余家公司,僅分紅回報就將超過把資金存放銀行獲得的收益。
現(xiàn)實離期待仍遠
既然上市公司分紅是資本市場的“老大難”問題,所以解決起來也并非易事。在2191家上市公司中,2010年報既不分紅也不送股的公司有877家,其中2010年度虧損的公司僅為115家。沒有利潤不分紅屬于正常情況,但實現(xiàn)了盈利且有未分配利潤,具備分紅能力卻不向股東分紅,特別是持續(xù)多年不分紅的情況,應有必要予以關注。
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6年到2010年末,上市時間超過5年,且5年內從未進行過分紅的公司達到414家,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60家)、房地產(48家)、石油化工(43家)、生物制藥(31家)、信息技術(34家)、金屬非金屬(28家)等六大行業(yè)。
多年來,國內外的學者通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對公司的分紅現(xiàn)象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解釋。然而,無論是理論研究, 還是實證分析至今都未能取得一致的結論。
涉及上市公司分紅事宜的各種問題在資本市場由來已久,而且至今依然缺乏強有力的解決辦法,其中的關鍵在于“兩頭”:一頭是上市公司本身,普遍存在著“有紅不分”或“多紅少分”等問題,有些“鐵公雞”明明利潤豐厚,但就是非常吝嗇,甚至一毛不拔。Wind數(shù)據(jù)最新統(tǒng)計顯示,近10年來(剔除今年上市IPO企業(yè)),共有173家上市公司在10年內未曾進行過一毛錢的現(xiàn)金分紅。與此同時,這些“鐵公雞”10年間再融資金額則高達近400億元。
另一頭則在于缺乏強有力的監(jiān)管辦法,致使涉及上市公司分紅事宜的各種問題和矛盾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正因為這是個“老大難”問題,且久拖不決,所以新主席上任后燒的“頭把火”,才會引發(fā)市場內外如此強烈的震動和共鳴。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建立時間尚短,市場上炒作風氣較為濃厚,大部分投資者并沒有對上市公司穩(wěn)定分紅的需求,而是更多考慮如何在上市公司股價的短期波動中獲取利益。
因此,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我國的上市公司便沒有了通過建立穩(wěn)定分紅的良好形象從而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動力。另一方面,在投資者追求短期收益的影響下,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上市公司為在短期內提升股價而進行的“高配送”。這類“高配送”往往以送轉股為主,其目的除了擴張股本、回報股東外,不排除為了便于炒作者在股價除權后進一步炒作股價。
如何化解分紅難題
相對而言,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狀況已有一定改善,近年的股利支付率均保持在30%左右, 但是中小投資者的分紅收益率仍很低,大多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因此,中小投資者往往更多關注送轉題材和絕對低價的股票,而對現(xiàn)金分紅不感興趣,甚至對分紅股用腳投票,如此反過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分紅的積極性。
市場曾廣泛質疑的“中國石油在內地和香港分紅水平相差十倍”大體也屬于這種情況。實際上,中國石油無論是在H股的股票還是在A股的股票都是同股同權的,公司在分紅比例上完全一視同仁,并沒有差別。
之所以分紅對比差距比較大,主要就是十一年前公司在香港上市時的發(fā)行價只有1.28港元,而后來的A股發(fā)行價為16.7元,是H股發(fā)行價的十倍以上。不同的上市經歷、發(fā)行價,導致投資分紅收益率的巨大差異,造成了兩種相差懸殊的分紅結果,中國石油也因此成為投資者不斷指責的焦點。
上述狀況的改變,一方面有賴于上市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做大蛋糕,并進一步提高股利支付率,另一方面,有賴于市場對上市公司估值的合理調整,這可能是伴隨市場成熟度不斷提高的一個漸進的過程。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經濟學家左小蕾介紹,熟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承諾分紅以后,就跟固定收益沒有什么區(qū)別,這代表公司的誠信,代表公司是不是有成長性,代表著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資者再把資源向你配置。要是投資者認為你不分紅,業(yè)績下滑,那他馬上就拋股票,馬上就用腳投票。然后你的股價下滑,弄不好你還退市,這種制度對一個上市公司產生的壓力。
總而言之,分紅屬于公司的市場行為,是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重要決策事項,分多少怎么分,應該由公司股東和管理層自行協(xié)商確定。我們應著重引導投資者樹立起分紅理念,明白分紅才是上市公司對市場真金白銀的回報;優(yōu)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得公司的經營和分紅政策能夠體現(xiàn)出所有投資者的利益,保證市場的公正和透明,我國股市里面上市公司現(xiàn)金分紅少,投機盛行的現(xiàn)象自然可以得到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