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成
上市公司大量分現金,說明它對投資者真正負責。
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年報看點,除了每股收益,就要算分紅預案了。
分紅預案可以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利潤分配預案;二是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預案;三是盈余公積轉增股本預案其中利潤分配又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分現金,二是送紅股。分現金很容易理解,而送紅股實際上是會計科目之間的調整,不涉及現金流出。
資金公積轉增股本,嚴格來講,不屬于分紅范疇,但由于這一行為的實質與送紅股類似,一般都將其視為分紅的一種。因此,在上市公司年報中,利潤分配預案與資本公積轉增預案被放在一起表述。
利潤分配的前提條件
上市公司董事會在年報中提出利潤分配預案有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本年度凈利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仍為正。實際中,有些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發生過巨額虧損,導致其賬面上“未分配利潤”這一會計科目為負值。按照規定,上市公司當年的凈利潤,在進行分配前,先要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如果彌補后,未分配利潤還是負數,上市公司則不能進行利潤分配。
因此,對“未分配利潤”還留有巨額虧損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就不必指望其年報中會出現利潤分配預案了。
這里要特別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公司法》實施以前,上市公司可以用資本公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因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還算容易——多數上市公司的資本公積金都比較充裕。但最新的《公司法》中,禁止了用資本公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行為。這樣一來,一旦上市公司賬面形成巨額虧損,很有可能在幾年之內,該公司都難以提出分紅預案。
第二,本年度盈利。雖然從理論上講,當年虧損的上市公司仍然有可能分配利潤——只要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潤與本年度虧損相加后仍為正數。但在現實中,這樣做的上市公司極為罕見,十幾年來,總數也不會超過5家。因此,對于那些年報已經預虧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也不用指望其推出利潤分配預案了。
資本公積轉增的前提條件
從理論上講,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時,沒有如利潤分配那樣的兩個前提條件。也就是說,無論上市公司當期是否賺錢,無論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潤是正是負,如果公司的資本公積會計科目上有足夠的錢,就可以提出資本公積轉增的預案。
但在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董事會在決定是否提出資本公積轉增預案時,還是遵循著利潤分配的兩個前提條件。前些年,有過一些虧損公司在年報中提出資本公積金轉增預案,但現在,這一現象已經基本絕跡。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是實現投資者投資回報的重要形式,然而與送紅股或轉增股本相比,投資者對年報現金分紅的企盼程度就很低。其實,能大量送現金的上市公司,大都很健康。有些公司看上去賺了不少錢,但這些錢很多是應收賬款,實際賬上的現金并不多,有的時候,應收賬款最后就變成壞賬了。因此,能大量送現金,說明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不大,不太可能出現突然虧損的情況。
上市公司大量分現金,說明它對投資者真正負責。有些錢放在公司賬上,沒什么好項目可以投資,日常經營中暫時也用不上,只好放在銀行里吃利息,或者買買國債,與其這樣,不如分給投資者。而且,投資者分得了現金,也算是真正落袋為安,這就跟分到股票不一樣,股票雖然多了,但有可能貼權,這樣比起來,拿到現金更安全一些。而且,真看好這家公司,完全可以用分到的現金接著再買它的股票。